分享

(原创)多尔衮:獾十四郎的政治生涯 |急流勇退,保障皇权

 金色年华554 2016-11-23

多尔衮的第三大功绩便是能在皇位的角逐中,懂得退让,不至于让八旗精锐在未入关前便自相残杀,损失殆尽。说到这件事,要把时间退回到关外的时光,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大清朝的第二代掌门人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暴崩,他生前还在庆祝自己的女儿的婚礼,忙了一天,到了晚上终于可以休息了。谁知这一睡就再也没起来,根据清宫史料记载,皇太极很有可能是因为脑溢血而死,因为皇太极留鼻血有很长时间了,在松锦之战时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而且还很胖,是三高的典型患者。但他平时并不注意。所以才会死去。并未留下任何遗言,所以皇位的继承人便成了风暴中心的那个点。所有人都在关切究竟谁能坐上皇位。当时最有希望继承帝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肃亲王豪格,一个就是多尔衮,那么就让他们一次登场吧来进行一次角逐。

(原创)多尔衮:獾十四郎的政治生涯 |急流勇退,保障皇权

首先我们要进入到这次竞选的场地:崇政殿。(它位于沈阳故宫的中路,是太宗皇帝的理政殿堂。至于东路太祖皇帝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在太宗时就大多只适用于一些大型典礼才用。)参加此次竞选活动的代表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还有几位郡王,贝勒:阿达礼,硕托,罗洛浑,固山贝子尼勘等等。他们齐集在大殿的两侧坐好。这是太宗皇帝亲领的两皇旗的巴雅喇(这是满语护军的意思)已由鳌拜,索尼,图尔格,遏必隆带领围住了崇政殿。既有保卫的意思,也有威胁的意思。现在让我们有请竞选的两个主人公登场。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

睿亲王獾十四郎多尔衮还像往常一样大踏步的走了进来,他很自信,但是自信的他还是觉察到空气中紧张的气氛了。在他之后进来的是肃亲王小耳垂豪格,(豪格在满语中是耳垂的意思,满族人喜欢拿孩子的体貌特征来起名,也许豪格生下来的时候耳垂比较大吧)比起多尔衮,他要内敛的多,但心中的那份自信一点都不会比多尔衮他的十四叔差。因为他的实力要比多尔衮强。可惜命运弄人啊。一会他就为他的自大做出的决定后悔的。

清朝初年八旗贝勒共商国事是有规定的,太祖皇帝曾下过旨意,“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至于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一人心有所得,有益于国,七人当共赞成之。”这就说只要是有关于议立新君的事,八旗和硕贝勒都有权发言。这一点在后来太宗皇帝时曾经被削弱,而又皇太极独揽。入了关之后诸王八旗的权利就更小了。到了雍正乾隆朝有了军机处后,八和硕贝勒共商国事就成了幻影永远都无法实现了。八旗诸王在晚清能成大气的少之甚少。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遗憾。言归正转,让我们回到竞选现场。

在大家还未准备好时,旁边负责保卫的索尼和鳌拜首先畅言道:“应当立先帝的皇子”多尔衮在之前就询问过索尼的意见,这索尼说道:“先帝有皇子在,当立皇子,其他的我不知道“(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所以多尔衮很生气,他期望的回答是是立他为皇帝。所以他说道:“这是诸王大臣开会商议的场合,你们没资格说话,给我出去”两人不敢再说,虽然退了出去但正义的气势也依然不减。

他们的主张是想立肃亲王豪格的。可惜发言太早了。反而把自己给淘汰出去了。使得他们的主子耳垂哥豪格有点孤立无援了。

这时大会的主席代善说话了,他是诸王中的长者,手中有两红旗,自己的子孙也分别是铁帽子郡王。说话有力度。他建议道:“当立豪格为君”而这时豪格的做法是什么呢,您保证猜不出。竟然是接连退让,说出的话也有点欠考虑:“我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这话实在不该这个时候说呀。这明显是给对手已口实,这话说的是时机不对,应该是在十拿九稳的时候再说。果然我们的獾十四郎多尔衮说:“既然肃亲王不愿意当,那我们就继续讨论吧”而当时小多铎代表看见长兄多尔衮没胆量主动站出来说要皇帝,便大喊道:“如果你不愿意做皇帝,那就立我,我名字也在太祖遗诏里(若不立多尔衮,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至今未发现此遗诏,估计是说出来忽悠人的)多尔衮知道自己弟弟的苦心,但是这么说确实有点过分,便说道:“太祖遗诏中也有肃亲王,不独王也。(太祖遗诏中也有肃亲王,不单单就有你)多铎的想法还真多,这条不行马上再来一条:“若立长当立礼亲王”他又转而拥戴代善。代善这个老狐狸岂能是多铎能算计的,马上说道:‘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实难当此任”代善心里难道不想这个位置吗?但是我们之间说过代善,他已经在皇位之争上受过伤了,实在不想碰了。但是如果之说立皇子,恐怕会得罪多尔衮,如果说立多尔衮,那两黄旗在外边磨刀霍霍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我一下说两个人,这样让你们去选,还有就是他想看看同样是局外人的郑亲王的意思,谁料郑亲王济尔哈朗更是个懂得蛰伏的老乌龟。并不发言而是静观时局。他心中的想法更多:首先他是太祖的侄子,没有任何机会坐那个位子,而且之所以没有和父兄一样获罪完全是由于伯父和堂兄的宽容和大度。他能坐到这个位置也和太宗皇帝分不开,当时他哥哥阿敏死后,镶蓝旗旗主之位谁都可以做,阿巴泰等人都是太祖的儿子,且没有旗可领。而太宗皇帝皇太极却把这个位置给了济尔哈朗,后来又封他为和硕郑亲王。郑亲王按理说是应该支持立皇子的,可是看着豪格的不成熟的表现让他实在不放心啊。可是两白旗三王同样不是好惹的。所以这个场合还是闭嘴的好。这时我们的耳垂哥豪格见局势紧张,竟然出去了。这是两边的两黄旗大臣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手握刀剑说道:“吾等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于天同大,若不立先帝之子,则宁死从先帝之下(我们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恩德与天同大,如果今天不立先帝的儿子,那我们宁死不从,玉石俱焚,基本就是玩命的趋势)

(原创)多尔衮:獾十四郎的政治生涯 |急流勇退,保障皇权

代善见势不好借口老年人尿频出去上厕所了,他实在怕喋血崇政殿这一幕发生。而此时其他的一些王爷也怕打起来,把自己给稍上就犯不上了,就都出去了,这里还包括多尔衮的大哥阿济格,他大概是想去找两白旗来称场面吧。多尔衮实在为自己的自大而后悔,如果当初也调来自己的两白旗护军,决不至于被逼至此。这是多尔衮从两黄旗的话中想到了解决的方法。马上说:“汝等之言是矣,豪格既然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先帝之九子(福临,庄妃所生)。他年岁幼冲,吾当于郑亲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待年长之后规政”这话一说,众人皆松了口气纷纷又都回来了。代善作为大会主席建议宗室王公及文武大臣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一起发誓永远忠于新皇帝。多尔衮向天发誓:“兹以皇帝幼冲,众商议以吾等辅政,若不秉公处政,妄自尊大,漠视兄弟,不从众议,每事行私,以恩仇为轻重,天地谴之,令短折而死。”结果在不久之后,一条条的照应在多尔衮身上,他真的短折而死了。这是后话,一会再说。

这场竞选就这么出奇的结束了,有三个人是获益最大的,其中的一个就是小皇帝福临,他一个九岁的孩子,还在小学的年纪,就从叔父和大哥的角逐中意外获益不可谓不出奇。还有一个是一直观望局势的郑亲王,他也是意外获得辅政王的好位置,看来有时沉默是对的。

其实多尔衮看似吃亏其实是占了很大便宜,如果他硬要登基,即使成功了,皇位也会不安稳,自保尚且困难,何况是入关呢。这样他既有了名又有了利,摄政王这三个子后来添了好多个前缀,比如叔父,皇叔父,甚至到了皇父。如果不是摄政王,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豪格为帝,那他自己的地位和生命都岌岌可危了。

这事还没完,还有个尾声,这件事过去不久,代善的两个子孙硕托和阿达礼看不下去了,四处奔走为他请愿,建议他当皇帝,被两黄旗的大臣举报了,多尔衮没办法只好将他二人治罪了。这样皇权就安全了,虽然日后多尔衮骄狂,但依然记着当年硕托和阿达礼之事,所以再骄狂也不敢染指皇权了。两黄旗的人目的达到了,既让多尔衮受到教训,又制约了两红旗。一箭双雕。不愧是太宗的臣子,文臣武将各个英雄啊。可是獾十四郎多尔衮同学的能力也不小,如果不是他的急流勇退,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但是黄白四旗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一直延续了康熙朝一次大的换地斗争后才算完事。其实这次竞选多尔衮也并非真的很愿意退出,而是因为自己和豪格实力相当,硬要当的话两败俱伤,而且獾十四郎多尔衮同学也在日后说过,如果当年是他即汗位,由代善摄政,哪有今天的事情,而且还说是皇太极不厚道即为属于夺位,所以后来多尔衮就为自己的专擅朝政排挤两黄旗找到了一个借口。历史人物并非都是完美的,有人堆的地方就有坏人。

不管怎么样,多尔衮都是掌控了朝政,开始了他作为大清国CEO的生涯,他父兄两代人的梦想能否实现要看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