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圈·杂谈】奇石鉴赏与传统美学

 乐府石集 2016-11-23

奇石鉴赏与传统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说来,上品奇石具有整体美、空灵美和意境美等美学特征。

先说整体美。奇石的整体表现在首尾贯串,左顾右盼,保持天然完整,不破不损,因为支离破碎的形象是没有审美感染力的。




再说空灵美。奇石的空灵美表现在以小寓大,避实就虚,天然小块奇石经过近观静赏,能给人一种空谷传声,幽静深远的精神意趣。




后说意境美。这是奇石审美的最高境界。鉴赏奇石时,首先看其能否使观赏者情由景生,启悟心灵,产生联想,从石中体悟到悠远脱俗的意蕴。上佳的奇石如同中国写意画,神似重于形似,作品能传神,笔简意远,表现一种超脱的生活境界。




关于奇石鉴赏,古代有“瘦、皱、漏、透”的说法。“瘦”可体现奇石的阳刚之美,露骨裸筋不臃肿,刚硬苗条,骨架坚实而又娴娜多姿,轮廓清晰明了,气势棱角毕现。“皱”是指石体表现凹凸不平,纹路密布,纡回峭折,起伏松驰。“漏”是石身含洞眼,能通视线,能走水通烟。“透”是说奇石空灵剔透,玲珑可人,以有大小不等的穿洞为标志,能显示出背景的无垠,令人遐想。这四个字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




对象形石的鉴赏,一要发掘形态美的内涵和外延;二要从稳定、均衡、力量、态势、巧妙、含蓄、抽象及构图、章法等方面去品评;三要抓住物象形态,兼顾总体和局部、重点和一般。对纹理石的鉴赏,则看其石质坚硬,形态天然优美,色调丰富、纹理清晰,图象生动,意境深邃。对纹理石的鉴赏,一看纹理是否由质、形、纹、色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构成;二看是否具有具象、抽象、意象、幻象的画面;三看石中画面是否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此为最佳。而文字石则要以字形、字体、字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也要看石形、质地和色纹等。鉴赏文字石,一要看字形是否清晰可辨,能被多数人公认;二要看石中字形是否纯净,好的文字石应无杂乱笔划;三要看字的位置是否适中,如果字如楷、草、隶、篆诸体或某名人之字,则更为奇妙。




赏石文化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面对千姿百态的奇石,慢慢观赏,细细品味,那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花纹,或似人若马、栩栩如生;或小桥流水,天然成画,真可谓一石一世界,拥抱自然,神游天下,可领略到无穷的审美情趣。应用传统美学理论来鉴赏奇石,在鉴赏奇石中领会传统美学,可以使我们赏石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得到迅速的提高。


(完)


【转发和点是最好的支持与赞赏!】

文章来源:广东省奇石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