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民居中的门当户对

 文山书院 2016-11-23

在古代婚姻里,讲究“门当户对”。

但是在最初,门当与户对的意义你可能并不了解。


门当,是置于门口的一对石墩或石鼓,

户对,则是大门顶部装饰门框的门簪。

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穿梭其中,门当与户对构成了家户的完整。



以瑞兽珍禽、花鸟虫鱼为主题的图案,由工匠雕刻在门户之上。表达了“家”这个概念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选择什么样造型的门当、选择什么样图案的户对雕刻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气质与内涵。

小小门当与户对,潜藏了多少古人的智慧与意趣。除有装饰意味、身份象征外,也寄托了保佑平安、辟邪祈福的功能。

风雨日晒,门当与户对静立,来往门前,只需一眼,便可以看出这户人家的温暖。

漫长的岁月里,门当与户对填补了门户的空白,使人们对于家第一眼的印象充满张力,在千百年的时间中沉淀,静静立于门前。

房檐之下、头顶之上;

有情有景,妙趣横生;

群雀重叠、替宇巍峨。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物欲横流的社会,

有多少宁静的美能在这个喧嚣激进的环境中保留?


而在漫漫岁月里,雀替从最初的建筑功能转变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丽建筑构件。

也成为了留存下来檐梁上被遗忘的精灵。


雀替,静静地处在屋下一角,有着千百年来沉淀下的华丽。

当你走近它时,请记得抬头,凝视这份容易被忽视的美丽。美轮美奂,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独具匠心的完美杰作。

无雀替,不成中华建筑之感。

雀替,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来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它如同一只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展翅欲飞。

房檐之下,头顶之上。

这种华丽被雕刻在立柱与梁枋相交处,弥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给人以云霞灿烂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