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雪日”怎样定义?发布时间:2016-11-23 12:00来源:北京本地宝整理报道
分享到:
【初雪那些事儿】 北京“初雪日”怎样定义? 什么是初雪?“初雪日”又是怎样定义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初雪日”是指北京市域内第一次出现较大范围降雪过程的日期,统计时段从当年10月1日至第二年5月31日。 ![]() 北京初雪早晚记录 定义为“初雪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一是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二是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0.1mm。 由于此次降雪范围、降雪量较大,将成为北京今年冬天初雪。 北京往年都是何时飘“初雪”? 据统计,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北京平均初雪日期为11月29日,而今年的初雪,比北京平均“初雪日”提早了一周多的时间。 ![]() 北京初雪时间统计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十几年来,北京的“初雪日”只有2004年是如期到来。根据1954年以来的统计,北京的最早初雪是1987年的10月31日,最晚初雪是1984年2月11日,相差百日。 2012年11月3至4日,在北京落下的初雪则成为“61年来最强初雪”,全市平均降水量58毫米,超过历史同期极值,同时创下北京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半年”单日降水量的最新纪录。延庆则遭遇1960年来最大暴雪,城区积雪深度达47厘米。 ![]() 北京最早和最晚的初雪相差上百天 常年北京初雪日为11月29日,不过每年的变化差异很大。根据1954年以来的统计,北京最早的初雪发生在10月下旬,最晚的初雪一直推到了来年的2月上旬,相差上百天! 上述的数据是按照观象台在10月以后,出现的第一场降雪计算的。(按照地面观测规范,降雪、雨夹雪、冰粒都算,不管降雪强度大小,下了就算)。 但北京气象台认为初雪这样一个大事,不能只看观象台,而且强度上也应该有要求。在2013-14年的冬天,北京自己又制定了一个新的标准。以下(1)(2)两个条件任意满足一个——也就是不仅下雪,还必须达到一定的范围或强度,否则弱弱的撒在局部地区,是不能算的。 (1)全市20个人工站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 (2)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0.1毫米。 按照这个标准,北京的最早初雪,应该重新划定给1987年的10月31日(1960年的10月26日降雪太弱)。而最晚初雪也会产生变动,第三变第一(1984年1月29日降雪太弱,2月11日才达标)。 但无论如何,北京初雪经常不准时,特别是2009-2010年的冬天,11月1日就早早下了雪,而2010-2011年的冬季,一直等,等啊等,等到了公历新年没下,又等到了农历新年,过了年最终才下。相邻两年,真是天壤之别,想想也是醉了。 ![]() 此外,近年来北京初雪迟到的状况增多。1954/55~2013/14这60年,初雪偏早有33年,持平2年,迟到25年。进入2000年以后,2000/01~2013/14年,6年提前,1年持平,7年迟到,而且超级大迟到2次。当然,完全准时有点难,如果我们把提前或滞后7天或以内,看作正常,初雪提前的比例依然多于迟到。 注:初雪在其他地区的判定标准也有差异。东北降雪比较多,因此东北的初雪认定经常无视雨夹雪,而且还有东北网友认为,降雪形成积雪才算下雪,这样的雪也叫“坐冬雪”——整个冬天不化,好比一个人一屁股坐下不动了。 ![]() 2016年11月21日,北京下起了今冬第一场雪。图为红叶上挂上了白雪。图片来:千龙图像库 北京最疯狂的初雪:一边打雷一边下雪 2003年11月6日-7日,北京先下雨后下雪,期间一边打雷,一边下雪。两天的降水量接近30毫米。成因是当时暖湿气流特别强盛,几乎赶上了夏天的水平。从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跨越数千里长驱直入抵达华北,和冷空气相遇,制造了一场惊世骇俗的降雪。北京当时很多树木并未落叶,树枝也承载了比隆冬时节更多的积雪,很多大树成为了“举重运动员”,很多树枝不堪积雪的重负,纷纷折断。 而就整个北京地区来说,2012年11月3-4日,那场初雪也足够疯狂。这次降雪的主战场是北京西北部的延庆,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暴雪——积雪的深度达到了47厘米! 最诡异初雪:基本没有看到暖湿气流参与 2011年12月2日早晨,北京下雪了。通常降雪需要冷暖空气配合。这次降雪却基本没看到暖湿气流的参与,北京是在通常认为带来晴朗干燥的西北风中,湿度反而加大,完成了似乎不可思议的初雪。事后发现,当时的西北风抵达北京上空后突然出现了明显减速,因此产生了类似汽车追尾的效果,后面的撞上了前面的,车尾就翘起来了——空气由此产生了辐合抬升,而北风中也不是一点水分都没有,那一点水,就恰好被“压榨”出来,下在了京城上空。 一般,北京常见的降雪形势,有地面倒槽或气旋,或者东风回流等。像这样的北风降雪也算是开眼了。其实新疆北部这样的情况倒是不少,在阿尔泰山和天山的迎风坡,由于地形抬升作用出现降雪,但北京这次降雪并不是地形作用导致,因而非常意外,也相当诡异。 ![]() 接下来开启的“冷、冷、冷”速冻模式,你准备好应对了吗? 注意保暖 小心“降温病” 市气象局提醒大家,这轮降雪将于21日结束,但随之而来的“雪后寒”将开启“速冻”模式,21日最高气温只有0℃,本周的日均气温都将在0℃以下,最低气温将达-11℃,提醒大家防寒保暖。 寒潮来袭,气温大幅度“跳水”最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为此,专家建议,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年龄偏大的市民要注意预防,加强保暖,及时到医院做相关脑血管检查。 气温波动较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概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在低温天气里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很高。建议曾经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以及高风险人群这段时间应早晚自测血压,注意防寒保暖,同时生活规律,避免摄入过多高油脂的食物。 ![]() 此外,天气变冷,会刺激血管壁收缩,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加重或再发。建议老年朋友需格外注意保暖,晨练也不宜过早,外出时佩戴帽子和口罩,同时随身携带药物。 2016年11月21日,北京下起了今冬第一场雪。图为妈妈迎着大雪送孩子去上学。图片来源:千龙图像库 |
|
来自: 智能人做超人 > 《气象与生活综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