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争中打了败仗怎么办?

 pgl147258 2016-11-24

小号开张,急需支持,谢谢。

(分割线)

春秋前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是亲戚,出于“诸夏亲昵”的原因,战争以争霸、掠夺财产为目的,再加上那时当兵也很讲资格,只有“国人”,也就是贵族才可以服兵役,而“野人”,即农民是没有资格当兵的,贵族又大多是文化人,受很多文化典籍的影响,打仗中都很看重君子风度,特别狼狈,特别残忍的事儿打死都不干。

古代战争中打了败仗怎么办?别怕!逃出去一百步就没事了种种因素综合下来,导致当时的战争并不提倡“诡道”,不主张滥杀无度,而主张堂堂正正的交锋,当时周朝国际公认准则《周礼》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争义不争利”。

也就是要在战争中不能因为些蝇头小利而忘了君子大义,否则一定会被大家瞧不起。在这样的原则下,对战争做了种种约束。

如: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逐奔不逾百步,纵绥不过三舍等等。

意思就是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敌国士兵,不抓头发花白的老人,不能利用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不能攻打还没站好队形的敌国部队,追击逃跑的敌兵不能超过一百步,敌人逃跑九十里以后你就不能在攻打了等等。

甚而至于规定不打无约之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见到敌国国君,都要免胄见礼,从车上跳下来,老老实实的给敌国国君行礼。否则就是“违礼”,没有“君子之风”,打胜了也不光彩。

就因为这样的规定,那时候的战争闹过许多笑话:

有次晋军与楚军大战,晋军败逃,逃跑路上战车陷在泥泞当中动弹不得,晋兵急得束手无策。这时楚军追上来了,根据《周礼》并没有趁势围剿,而是停下来围观,七嘴八舌的给晋军出主意:你们真笨啊,车子太重了,应该抽去车前横木。

但抽去横木后战马仍然盘旋不进,楚军又教他们拔去大旗,再抽掉辕前横木,在车轮下垫石头等等,在这样热心的帮助下,战车才冲出泥坑。

晋军被楚军打败了,里子没了事小,连怎么逃还要楚军教,面子一点都没了,回去真没法交代。于是晋军马上找理由,在告别楚军时说:我们是常胜之军,没经历过逃跑,哪像你们楚军三天两头败逃,经验丰富啊,回见。

几句话噎得楚军哑口无言,面子抢回来,晋军就兴高采烈地扬长而去,像打了胜仗一样的光彩。

古代战争中打了败仗怎么办?别怕!逃出去一百步就没事了又一次还是楚晋大战,这回晋军取得胜利,楚王慌忙逃跑,谁料路况不熟,绕到晋军背后,正好和晋国后军统帅打个照面。

按照现在的想法,简直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你赶紧抓了就是,但是呢,又是因为《周礼》的原因,晋军统帅连忙摘下头盔,小步快跑到楚王面前行个大礼,楚王在车上也煞有介事的回个礼,然后匆匆忙忙的逃跑了。

《左传》还对这件事称赞说“见楚子必下而趋,礼也。”

这里的“楚子”就是楚王,因为楚虽然僭号称王,可他的封爵还是子爵,王的称号,正统史书是打死都不会承认的。

当时大趋势是这样,但还是有诸侯国私心膨胀,不讲规矩,导致打了败仗的人都能找到借口,从而免受国君处罚。

古代战争中打了败仗怎么办?别怕!逃出去一百步就没事了最典型的就是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孔父嘉是谁?孔子的六世祖,是个地道的书呆子。

那年和郑国打仗,两家约定次日交锋,遵照《周礼》规定,孔父嘉英明的后撤二十里,准备列好队伍与郑国决战,孰料就在当天晚上,郑国人却连个招呼都不打,提前发起冲锋,战争中,那是见伤兵就杀,见老头就抓,所有原则违背个遍,导致孔父嘉只带二十人逃离战场,落了个全军覆没的结果。

战争打败了,他不从战略上找原因,反而认为,郑国不按《周礼》打仗,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小人,并且在战后经验总结工作会上,理所当然的提出这些原因,而且还得到国君的认可,树立成遵守《周礼》的典型,认为他虽然打了败仗,但却在道义上取得完胜,给宋国人脸上很是添了些光彩,从而又踏踏实实的吃肉当官,地位一点儿都没受影响。

古代战争中打了败仗怎么办?别怕!逃出去一百步就没事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春秋后期,周王基本只成个符号,没有人再拿他当回事,周朝都不管用了,《周礼》的约束自然就无从谈起,再加上诸侯间攻伐加剧,兵役范围扩大到平民,甚至奴隶都可以当兵,而且从未受过中原传统道德影响的蛮夷之邦也逐渐加入到战争的行列,各种想法相互冲击,各国开始公然以并地、吞国为目的,导致战争从“王道”变成“诡道”,从那以后,才有了“兵者,凶器也”的说法,战争自然越来越是残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