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里的和合精神

 弘朔居 2016-11-24

   《易经》思想中的保合太和的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乾·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天道变化使原来的次序、规则都被打破了,而需要使各个事物按照应具的本性和规则发展,各个国家、民族都依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来发展,这就是“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王弼注:“不和而刚暴。”是说乾道阳刚若无坤道阴柔的和合,就要刚暴而败亡。阴阳互补,刚柔相济,才能“保合太和”。这样才能使万物茂盛地生长,万国都安定繁荣。

   易经思想中之所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是因为和合。《系辞下》解释说:“天地纲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男女即乾坤、阴阳相对的两极,是谓冲突;铟媪、构精,便是交合、交感,即融合;化醇、化生即新事物、新生儿的诞生。构成冲突一融合一和合体(如新生儿)。这便是《国语·郑语》讲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意蕴,不继就是不能生生不息。《革·彖》解释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阴阴相加,不能生孩子,所以不继。
 
 
  易经思想中“保合太和”的和合思想精神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地万物与吾一体”;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和以处众”;在国家、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在人与人关系上讲“仁者爱人”,和衷共济;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人的心灵上讲平心静气,和气长寿;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和合不仅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成为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

      (本文出处于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易经,黄帝内经音频学习资料请登录喜马拉雅关注张成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