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公孙胜之谜(上):“火箭干部”后来居上

 锺村老人 2016-11-24

    《水浒传》是世界上写得最“慢”的小说之一:前后写了几百年!那时不大讲究“著作权”,在宋江起义的题目下,你写几回,我续几段,有人整合,有人润色;以至于《水浒》作者到底是谁,已经说不清了。

     [转载]公孙胜之谜(上):“火箭干部”后来居上由于创作时间长,水浒寨中同桌吃饭的好兄弟,有可能相差二三百岁!——像鲁智深、武松,他们的故事在南宋就出现了(早期话本有《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而另外的好汉没准在小说杀青的明代才定型,如公孙胜。

     凡读过《水浒传》(包括翻过小人书、瞧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公孙胜身份特殊,是个道士,在山寨中高高在上,排位第四。——其实在早期《水浒》故事中,他只是个奉陪末座的小头目,身份也跟道教无关。笔者以为,公孙胜披上道袍、坐上“火箭”,是发生在小说定稿时的事。——是否如此,且让我们从头看起。

公孙胜登场是在小说第十五回,这一回的题目是“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不过这一回有两处矛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一,参加智取生辰纲的好汉分明是八位(晁盖、吴用、刘唐、阮家三兄弟、[转载]公孙胜之谜(上):“火箭干部”后来居上白胜、公孙胜),为什么要叫“七星聚义”呢?为了自圆其说,作者让晁盖出面解释说:“我昨夜梦见北斗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这里所说的“另有一颗小星”,分明是指白胜。然而白胜在此番行动中扮演卖酒汉子,是行动成败的关键;后来又一同投奔梁山,跻身于一百零八个头领之中,有什么理由把他剔除在北斗七星之外?

其二,生辰纲被劫,官府抓了白胜,又顺藤摸瓜来抓晁盖一伙。身为押司的宋江连夜赶来报信,书中有一首诗赞道:“有仁有义宋公明,交结豪强秉志诚。一旦阴谋皆外泄,六人星火夜逃生。”——按理说八人作案,一人入狱,外面还剩七位,为啥“星火夜逃生”的只有“六人”?而且宋江见了晁盖,说话也颠三倒四,先说“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又说“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来捉你等七人……”——到底是“六人”还是“七人”?有准谱没有?(注:上述内容以最早的百回本《水浒传》为准。

我由此“大胆假设”:早先的生辰纲故事里,确是“七星聚义”;后来在书稿[转载]公孙胜之谜(上):“火箭干部”后来居上整合中不知何故,需要添加一人;这样一来,“七星”变成八人,作者不得不让晁盖“痴人说梦”、圆说一番;而后面的人数也都要做相应修改——只可惜改得匆忙,漏掉了两处,由此露出马脚。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位后来者是谁?——肯定不是晁盖、吴用:他俩一个是总指挥,一个是参谋长,缺一不可。刘唐呢,他是前来送信儿的;没有他,身处乡野的晁盖何由得知生辰纲消息?因而他肯定不是后来者。阮家三兄弟本是一奶同胞,也没有两个先来、一个后到之理。白胜扮演的卖酒人,同样无法替代的。——算来算去,那个可有可无的后来者只能是公孙胜!

公孙胜也确实是最后加入的。他在万事具备时才登场,而且一出场便来势汹汹,只为庄客不肯引见,便一连打倒十来个人,令晁盖等人吃了一惊。——要知道,作者如此虚张声势,正是为了掩盖这个人物的尴尬:在本来完整的故事中硬插入一人,作者能不刻意让他表演一番吗?只是这表演有点过火,反而显出不自然来。

[转载]公孙胜之谜(上):“火箭干部”后来居上公孙胜来得实在没道理。照他自己讲,此来的目的是“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晁)保正作进见之礼”。然而谁都知道,生辰纲的消息早已由刘唐带来,何劳你公孙先生叠床架屋、多此一举?

公孙胜加盟之后,对整个行动也毫无助益。夺取生辰纲靠的仍是吴用的策划、晁盖的指挥、白胜的表演、众人的配合。——按说凭着公孙胜的神通,只要捏诀作法、呼风唤雨,对付杨志十来个人还有问题吗?然而公孙胜“出工不出力”,他在行动中的作用,跟一个普通庄客、壮工没啥两样!

不仅这一回,日后上山坐了第四把交椅,公孙胜的热情也丝毫没有提升。上山不久他就闹着回乡探母(42),而且一去不返;宋江派人三请五请,他才在十回以后再度露面。——从创作的角度看,这恐怕正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至少在这十回书中,作者不用再费心为这位山寨大佬编织故事了。

[转载]公孙胜之谜(上):“火箭干部”后来居上设身处地替作者想想,在小说创作的后期插入一个人物,并不困难;难的是让此人跟已有的故事水乳交融。——作者做到了吗?显然没有。

我们看到,公孙胜上山后只干过两件露脸的事:一件是打高唐州,他跟高廉斗法获胜(54);另一件是在芒砀山降服同样会魔法的樊瑞(60)。这两回给人的印象是:尽管公孙胜法术高明,却只能对付会法术的人;遇上世俗军官如呼延灼、关胜等,他就没咒念了!这显然不合逻辑——不过这又是没办法的事:其他故事早已写好,你公孙胜本领再大,又如何插得进去?作者只好结合他的独特本领,为他单独安排两回故事,只是写得不够精彩,夹在其他故事中,形同鸡肋。

值得注意的还有,公孙胜又是最早离开起义队伍的高层领导:破辽之后、征方腊之前,他便告辞回乡、修道奉母去了——送走了公孙胜,作者大概长出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绞尽脑汁为这位重量级人物编写新故事、安排新结局了,真是一身轻松!

然而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创作的最后阶段让公孙胜披上道袍、坐上“火箭”?——我们将在下文讨论。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插图来自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