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佛教'四大名山' 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鼠来宝的图书馆 2016-11-24

中国佛教素来有“四大名山”的说法,这一点不仅佛弟子们非常熟悉,普通的民众大多也知道一二,可以说已经成了中国山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的佛教“四大名山”,即金色界清凉山(五台山)银色界峨眉山琉璃界普陀山幽冥界九华山,通常分别被认为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的云海

名山众多的中国,为什么偏偏是这四座山成为了佛教圣地?

四大名山为什么偏偏是四座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

同样具有佛教传统的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浙江天台山为什么没能进入这一饶有意味的体系之内?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佛教四大名山的故事。

| 何以为名? |

印度佛教圣地地图

一个地方要想成为宗教的圣地,总得有一些理据,这种理据通常与圣人的“足迹”有关。如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是穆罕穆德的出生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是耶稣的出生地。

同样的,印度八大佛教圣地也大多关系到佛陀的生平,如佛陀在菩提伽耶终得觉悟,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等,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了信众们朝拜的圣地。

显然,远离佛教中心的中国无法产生这样的行迹圣地,但另一种圣人“足迹”却影响了中国,即后世的化现

九华山就是其中的典例,驻锡九华山七十余载的“金地藏”金乔觉法师素来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在人世的显现,而他所在的九华山也因之被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的金色大佛

另一种常见的圣地则是来源于经典的记载,犹太人就认为以色列所在的土地是《旧约》中的“应许之地”,同样,佛经也有着许多菩萨道场的记载。

在《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就明确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是位于南瞻部洲东北方的清凉山,《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也有文殊菩萨常住五顶山的记载。

这里的“清凉山”、“五顶山”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东北方向)、气候条件(清凉)、地形特征(五台)均与五台山吻合,因此五台山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唯一一个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佛教圣地,因此也称为“名山之首”。

五台山盛景

尽管五台山可以找到这种充分的对应,其他的名山就未必有这么幸运了。

四川的峨眉山一直被认为对应着《华严经》中的光明山,但实际上佛经中的记载却比较模糊,之所以最后认定两者的对应关系,或许是由于峨眉山独特的“佛光”和“圣灯”现象恰好是“光明”的体现。

峨眉山夜间的“圣灯”奇观

至于普陀山“名山”身份的确认,则与南海观音的信仰有关,以至于原本佛经中记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布呾洛迦山”都被移植到了万里之外的东海边。

当然,除了行迹和典籍的记载,圣地之所以成为圣地,常常还与特定的感应传说有关.

如五台山的文殊化现、普陀山的梵音洞、九华山的肉身菩萨,这些故事无一不是进一步强化了名山们“圣地”的属性。

海天佛国普陀山

| “三大名山”到“四大名山” |

曾被称为“三大名山”之一的衡山

尽管佛教“四大名山”各有各成为圣地的理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说法却不是佛教初入中原就产生了的。

根据北京佛研所圣凯法师的考证,在明代万历以前,四大名山的说法并不常见,一般只称三大名山:即五台山、峨眉山和普陀山。在唐朝,也有人称三大名山是五台山、嵩山和衡山。

嵩山和衡山在中古时期都是佛教的中心,其中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祖庭,衡山则聚集了天台、禅宗、净土多个宗派,换而言之,这两座名山之所以为佛教重视,主要是因为其在佛教史上的重要位置,以天台宗闻名的浙江天台山,同样属于这一类名山。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

而从嵩山、衡山的“退出”,到峨眉山、普陀山的“加入”,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名山文化的一个变迁,即由以僧人为中心转移到以信众为中心,经典、胜迹、感应传说在评估一座山“神圣”属性时占了更加重要的因素。

峨眉山金顶

那么,现在通行的“四大名山”之说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呢?

圣凯法师认为,四大名山之说是伴随着九华山的崛起而产生的。

由于九华山的神圣性依据主要来自于金地藏的化现,没有明确的佛经记载,加上缺乏地藏菩萨的感应事迹,在明以前,九华山在佛教的地位并不太高。

但随着九华山地藏信仰的流布和寺庙的兴建,以及来自国家的支持和重视,九华山越来越被僧人和信众们重视,至明万历时,包括九华山在内的佛教“四大名山”信仰已经初步建立,而等到了清康熙年间,这种说法则已成为佛教界甚至全社会的共识。

九华山的日出

| 信仰的力量 |

佛教四大名山最终的形成,既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佛教经典的作用、有感应故事的确证、有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历代政府的参与,但最为关键的,仍然是僧人和信众。

无论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还是九华山,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寺院庙宇和佛弟子,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兴建和塑造的一座座广厦、一尊尊大佛。

建于公元782年的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建筑

而无论是上千年的古寺,还是新修的庙宇,里面无一不充斥着虔诚的僧人与大众,在一柱柱香火、一声声念佛、一次次朝拜中传承着佛陀的教化。

圣地之圣,不仅在于佛菩萨们显现,更与这些没能成佛的平凡人有关,与这些在深山中修行的求道者们,这些千万里跋涉只为有机会朝圣的信徒们有关。

五台山的朝圣者

正是一代代对信仰的坚守,正是中国佛教徒们虔诚的礼拜,最终才缔造了一个个神圣的空间,创造了中国独特的佛教文化与文明。

山不在高,也未必在灵,真正重要的,是登山者的心究竟朝向何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