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元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是东北振兴不可忽视的关键之一(二)

 莎莎图书馆1984 2016-11-25

三、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挖掘不足,还存在人才流失严重、文化品牌培育不足等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1.文化企业收入持续下降,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7122亿元,占全国的75.0%,同比增长7.9个百分点,仍占据绝对优势。中部、西部分别为6019亿元和255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6.6%和7.1%。从增长速度看,中部地区增长12.0%、西部地区增长9.9%,均高于东部地区7.1%的增速。


而东北地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7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3%,与其他区域文化企业的规模差距较大;此外,上半年东北地区文化企业收入在全国的比重有所下滑,较第一季度减少了0.1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东北地区文化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1.4%);从增速看,东北地区营收增速继续下降,降幅为7.0%,较一季度5%的降幅,增速放缓压力继续增大。


表 1   2016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区域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占全国比重

全国

36168

7.9%

100%

东部地区

27122

7.1%

75%

中部地区

6019

12%

16.6%

西部地区

2554

9.9%

7.1%

东北地区

473

-7%

1.3%


2.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层次较低


东北地区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关东文明,拥有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名人等特有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底蕴、文化传统、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大区。发展文化旅游业,东北拥有文化资源优势、地理气候优势、生态景观优势、边境区位优势。


第一,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例如黑龙江省拥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森林文化”“石油文化”“拓荒文化”等多元文化,还拥有“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赫哲族伊玛堪”、“东北二人转”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红山文化”、“契丹文化”、“满族文化”、“东北民间文化”等也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大连、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吉林拥有渤海国前期国都所在地敖东城遗址、金代军事重镇农安黄龙旧府、寄意保卫国家疆土的珲春龙虎石刻等文化遗迹。


第二,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例如,黑龙江省冰冻、降雪期达4个多月,冰雕、雪塑、冬泳、冬钓资源也十分丰富,独特的地域气候优势形成了丰富冰雪旅游资源,每年举办的“亚布力国际论坛”、“国际雪雕”、“冰雪节”、“冰灯展”享誉海内外,形成了良性的文化产业。


第三,多样的生态景观优势。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景名胜久负盛名;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森林、山脉、湖泊、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包括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等林区,黑龙江、松花江、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湖泊,三江平源湿地、迎春湿地和扎龙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湿地,西部和东部辽阔的草原,洪河农场等现代化大农场等;吉林则是个多山省份,主要有大黑山、吉林哈达岭、老岭、张广才岭、龙岗山、长白山等19条山脉。举世闻名的长白山耸立于吉林省最东部。丰富的生态资源形成了多个独具特色的风景区,为东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第四,独特的边境区位优势。辽宁省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而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吉林的对外文化贸易及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黑龙江省沿边共有35个市、县对俄开放,有20多个一类国际客货口岸,对俄边境旅游拥有优势。


虽然东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东北文化旅游产业依然存在着景区景点开发层次较低、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旅游资源开发不注重环保等问题。


首先,东北地区的景区开发层次仍然较低,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活力不强。东北三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虽然已经打造出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全国知名景区,但在深层挖掘、整理、包装、开发与运用文化等方面力度不够,旅游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大部分景点开发还处于初级状态,开发的产品也多处于中低档次,新型体验式旅游设施较为缺乏,门票经济突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北旅游资源的流失与浪费。


其次,东北一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影响东北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目前东北许多景区的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景区景点不为人所知,除了黑龙江冰雪旅游、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少数景区景点知名度较高外,游客对东北其他景区的旅游形象印象不深。


3.体育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冰雪体育旅游业竞争加剧


1996年长春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带有体育产业性的股份有限公司——北方五环股份有限公司,但体育产业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近几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不断推进,东北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壮大,社会投资办体育产业的态势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多种所有制性质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质量及产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仍和其他产业有较大差距。


以辽宁为例,辽宁体育产业因起步晚,当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最近两年发展较快,目前,辽宁体育产业总规模在600亿元左右,仅占全省GDP[1]的2%,与省内全体产业差距较大。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元,辽宁目前的体育产业规模仅占全国的4%左右,仍处于初级阶段。


东北地区是中国冬季运动的集中地,对我国冬季运动的迅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东北三省雪地资源自然环境丰富,冬季雪量较大,雪期较长,尤其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区年积雪一般在180天左右,生态环境较好,坡度适中,比较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目前,东北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坚持冰雪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联合开发、多元开发,加快和推进了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以黑龙江为例,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度,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接待游客数量为18.5万人次,2014-2015年度,这一数字激增至37.3万人次;而2015-2016年度截至3月6日,接待人数则继续上涨至44.88万,并带来了8620万元的收入。滑雪旅游已经成为东北三省的旅游业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2015年568家滑雪场分布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以120家居于全国之冠,从区域上来看,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是滑雪场建设的主要区域。但随着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也将不再是东北地区或某一地区的专利,2015年新建开业的滑雪场数量为108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区域,北京、天津等城市都打出了“冰雪旅游”的旗号,竞争日趋激烈。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滑雪总人次为1250万,较2014年的1030万人次增长21.36%。在全国滑雪市场中,拥有23家滑雪场的北京以169万人次居首,成为滑雪人次最多的区域,紧随其后的为黑龙江149万人次,吉林96万人次。现在,全国已有27座城市打出了“冰雪牌”,如今的冰雪体育旅游已呈现多元竞争态势,多极化发展格局凸显。


同时,东北冰雪体育产业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与许多其他城市一样,东北地区已开发的冰雪体育旅游区里,多以滑雪为主题,项目单一,缺乏地区差异性,导致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和品牌缺乏个性和特色,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文化品牌培育不足,品牌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以'刘老根'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的快速发展,以及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的热播,提升了东北文化声誉,也成功推出了“本山传媒”这个文化品牌。但总体而言,东北地区的文化产品多集中在传统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文化品牌培育仍然不足。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虽然培养了以长影集团、吉林动漫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媒体艺术产业,打造了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伪满皇宫旧址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并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为代表的展会活动,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整体上看,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品牌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近几年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中,吉林省无一家上榜即可见一斑。


5.高校教育资源丰富,但人才流失严重且缺乏高端文创人才


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信息、软件类专业,吉林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都很有特色,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同时,也应看到东北地区存在比较严重人才外流现象,造成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目前,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就业人数总体较少,缺乏高端复合型文化人才。例如,既能开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又能引导市场需求的一流创意、设计人才,缺乏既熟悉文化产业内涵又具备市场营销、融资、企业运作等知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高端人才均较少。


来源:新元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