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头痛辩证及综合治疗
2016-11-25 | 阅:  转:  |  分享 
  
头痛辩证及综合治疗一、概念头痛是指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致使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头痛可单独出
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西医学中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以及其他原发性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二、诊断要点(一)诊断依据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诊断依据。在头痛的诊断过程中,应首先区分头痛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发性头痛多为良性病
程,继发性头痛则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任何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应建立在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基础之上。2.头痛的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头顶、枕
项或全头部。一般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者,多为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旺者痛在两颞。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
、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头痛不已。(二)鉴别诊断1.外感头痛
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者常
有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2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
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3.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证候头痛因于痰湿者,重坠或胀;肝火者,跳痛;寒厥者,冷痛而刺痛;
阳亢者,痛而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者,隐痛绵绵或空痛。三、辨证论治(一)治疗原则外感头痛多属实证,治疗当以疏风祛邪为主,兼用散寒、
祛湿、清热之品。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宜滋阴养血、益肾填精;虚实夹杂者,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治疗头痛应重视循经用药。如太
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少阴头痛选用细
辛;太阴头痛选用苍术。(二)分证论治1.风寒头痛证候: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治
法:疏风散寒止痛。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基本处方:川芎15g,白芷9g,藁本9g,羌活9g,细辛3g,荆芥15g,防风9g,薄荷15
g,菊花10g,蔓荆子9g。2.风热头痛证候: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
,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和络。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基本处方:菊花15g,薄荷15g,蔓荆子9g,川芎15g,白芷9g,羌活
9g,生石膏9g。3.风湿头痛证候: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治法:祛风胜湿通窍。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基本处方:羌活15g,独活15g,藁本9g,川芎9g,白芷9g,防风6g,细辛3g,蔓荆子6g。4.肝阳头痛证候:头昏胀痛,两侧为
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而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息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基本处方:天麻9g,石决明1
8g,珍珠母10g,龙骨15g,牡蛎15g,钩藤12g,菊花10g,栀子9g,黄芩9g,丹皮9g,桑寄生9g,杜仲9g,牛膝12g
,益母草9g,白芍10g,夜交藤15g。5.血虚头痛证候:头痛而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基本处方:当归9g,生地黄12g,白芍9g,首乌10g,人参10g,白术10g,茯
苓15g,黄芪15g,川芎6g,菊花10g,蔓荆子10g,五味子5g,远志10g,酸枣仁15g。6.痰浊头痛证候:头痛昏蒙,胸脘满
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基本处方: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0g
,厚朴10g,白术9g,茯苓9g,天麻9g,白蒺藜6g,蔓荆子10g。7.肾虚头痛证候: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
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代表方:大补元煎。基本处方:熟地黄9g,枸杞15g,女贞子10g,杜仲9g,
川断9g,龟甲9g,山萸肉10g,山药15g,人参10g,当归10g,白芍9g。8.瘀血头痛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
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基本处方:川芎9g
,赤芍9g,桃仁15g,益母草15g,当归9g,白芷15g,细辛3g,郁金9g,全蝎9g,蜈蚣9g,僵蚕9g。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取穴:太冲、足三里、合谷、头维、百会、率谷、风池。操作:常规进针,得气后,太冲、合谷用泻法,其余各穴用补法,留针20
分钟,每日1次。(二)按摩疗法可在足部全息穴区找压痛点,按揉3~5分钟。按揉合谷、太阳穴各2分钟。前头痛加揉印堂穴2分钟,后头痛加
揉双侧风池穴2分钟,顶痛加揉百会穴1分钟。(三)刮痧疗法头部(风池、风府、百会、太阳)、上肢肘外侧(曲池)、手腕外侧(列缺)、背部
脊柱两侧(大椎、脾俞、膈俞、肾俞、肝俞)各1~2分钟。五、药膳食疗多食用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此外,还可根
据自身情况选用以下食疗方。1.绿精茶此茶具有祛风止痛之功,适用于各种偏头痛。原料:绿茶10g,谷精草10g,蜂蜜25g。制法:将绿
茶和谷精草放入锅内加水煮沸5分钟,去渣,加蜂蜜温饮。2.葱白川芎茶适用于风寒头痛。原料:葱白2段,川芎10g,茶叶10g。制法:将
葱白、川芎、茶叶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去渣温饮。每日1剂,可多次冲饮。3.桑菊豆豉粥适用于风热头痛。原料:桑叶10g,菊花15g,豆
豉15g,粳米100g。制法:先将桑叶、菊花、豆豉水煎取汁,再将洗净的粳米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加入药汁,稍煮即成。4.菊花白芷茶适用
于肝阳头痛。原料:菊花、白芷各9g。制法:将菊花、白芷研成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5.疏肝止痛粥适用于肝阳头痛。原料:香附9g,玫
瑰花3g,白芷6g,粳米100g,白糖适量。制法:将香附、白芷水煎取汁,再将粳米洗净后加入药汁和水,煮至水沸,将漂洗干净的玫瑰花倒
入,用文火慢熬10分钟,服时加糖。6.山药枸杞炖猪脑适用于血虚头痛。原料:怀山药30g,枸杞30g,猪脑1只,黄酒、精盐少许。制法
:将猪脑浸于碗中,撕去筋膜备用。再将怀山药、枸杞分别用清水洗净,与猪脑一起放入锅里,加水适量,炖2小时后,加黄酒、精盐,再炖10分
钟即可。六、运动与情志疗法(一)运动疗法1.散步每日散步5000步。2.腰部伸屈运动正坐于椅子上,然后起立,从坐位改为立位,再坐下
。每日早晚反复以上动作10次。3.眼球上下左右运动端坐,在视线水平位置前50cm处设一目标,在目标上下左右间隔各30cm处涂一标志
。然后先上下,再左右各注视标志数秒,反复循环10次。4.头部运动头先向前屈30°,抬起,再向后仰30°,然后左右旋转30°,反复进
行10次。动作不要急,角度不要太大。(二)情志疗法调治情志主要是调整机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
朗,切忌发怒、急躁而致病情加重。可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琴棋书画等,以保持愉悦的心情。若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疏
导劝慰以稳定情绪。七、预防与保健1.外感头痛与感受外邪有关,故宜适寒温,防外感。内伤头痛与内伤积损有关,故宜调情志,避情志过激,保
持情绪稳定和乐观;调饮食,忌过食肥甘厚味,戒烟酒;防过劳,避免劳欲过度。2.若头痛剧烈、呕吐频频者,当即做相应的检查,以防意外。注意鉴别一般外感发热性头痛与颅内感染性头痛、血管性或紧张性头痛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以防延误诊断危及生命。3.头痛的防治应减少可能引发头痛的一切病因,包括避免头颈部的软组织损伤、感染,避免接触及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波动等,同时还应及时诊断及治疗继发头痛的原发性疾病。
献花(0)
+1
(本文系李教授讲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