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钓浮漂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zhangshengli86 2016-11-25

                                           (一)

在现今这个台钓被众多钓鱼爱好者广为使用的时代,仍旧有非常多的钓友在垂钓时使用传统钓法。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水库或者其他水域钓鱼的时候,传统钓法有着台钓无法匹及的优势,因此在笔者看来,掌握好传统钓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笔者就来为大家分享在传统钓技巧中的,和漂相有关的知识。

首先,我们说到漂相,那笔者就先给大家说说垂钓的时候,使用传统钓法钓鱼究竟有哪几种常见的漂相。其实,传统钓技巧中,常见的漂相无外物六种而已,送漂、黑漂、点漂、走漂、摇漂和飞漂。下边,笔者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几种传统钓技巧中的漂相特征,以及其变化的情况解析,希望能给喜欢传统钓法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传统钓技巧

一、送漂

送漂,它指的是在垂钓过程中浮漂突然就上升了,然后漂肚露了出来,甚至浮漂已经完全躺了下来。这种漂相是鲫鱼咬钩的基本漂相。

传统钓法钓鲫鱼时的送漂又有哪些情况呢?基本上大家可以认定送漂是有三种情况的,一是半送漂,二是全送漂,三是躺漂或者说卧漂。半送漂和全送漂是鱼钩和钓饵进到鱼嘴巴里的漂相,也可以称作是入口漂相,提竿即上鱼。躺漂,鱼钩和钓饵可能进了也可能没进鱼儿嘴巴,提竿会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钩饵停放在鱼背上形成的卧漂,结果空竿,二是钩饵进到鱼嘴巴里了,提竿中鱼。

送漂,这种漂相的变化也是有很多样的,并不是说一种漂相就是一成不变。在送漂中,比较常见的变化有三种,分别是先点后送、先送后沉、先送后走。

传统钓技巧

1.先送后沉

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鲫鱼在咬住鱼钩和钓饵之后,拉平身体的这个过程之中,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有其他的鱼儿抢食,这条鲫鱼就会移动身体离开原地,导致铅坠也产生了移动,拉漂下沉,就形成了先抬漂然后沉漂的漂相,这个时候提竿多数都会有鱼。

2.先点后送

这个同样是鲫鱼咬钩的一个典型的漂相,鲫鱼习惯先用身体试探钓饵,然后重复的吸食钓饵,形成点漂,先点后抬是鱼钩和钓饵的入口漂相,不管是半抬、全抬还是卧抬,提竿都会上鱼的。

3.先送后走

造成先送后走漂相的原因,基本上是和鱼儿争抢钓饵吃食习性有关,在两条鱼或者更多的鱼儿同时吃食的环境里,鱼儿抢到钓饵之后会离开原地,躲起来吃食。鱼钩和鱼饵离底之后,铅坠上升产生了抬漂现象,鱼儿离开就会拉动浮漂,形成走漂。而这种漂相,基本上鲫鱼、鲤鱼、草鱼、鳊鱼等鱼吃食的时候都可以产生。

传统钓技巧

二、黑漂

黑漂,指的是浮漂整个沉到水里去,它不同于送漂,黑漂提竿之后有可能有鱼,也有可能没有鱼。同样,黑漂也是有着几种变化情况的,分别是均匀下沉、先点后沉、快速下沉、先沉后升、先沉后走这五种。

(二)

使用传统钓法垂钓,认准漂相很重要,想要钓到你的目标鱼,就必须真正掌握何时才是提竿的最佳时机。在上篇《传统钓浮漂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上)》文章中,笔者为大家分享了传统钓法中的常见漂相,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认识熟悉传统钓法的常见漂相。

传统钓技巧

1.均匀下沉

浮漂会产生这种现象,一般是有由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种情况是鱼的身体压到了钓线,铅坠动不了,但是主线已经被压弯,并且缓缓的拉动了浮漂向下沉。第二种情况,是由于底层的鲶鱼等大鱼咬钩,鱼钩、钓饵、铅坠等一并被吸进鲶鱼的嘴巴里,同样,主线弯曲,使得浮漂匀速下沉,但是此时提竿遛鱼绝不会空竿。

2.先点后沉

钓者在使用传统钓法垂钓鲤鱼的时候,就会产生先点后沉的这样一种漂相,这是非常典型的鲤鱼咬钩时才会产生的漂相,鲤鱼用嘴唇吸食钓饵的时候会产生点漂,当钓饵进入鲤鱼嘴巴后,鲤鱼会含住钩饵前进或是后退,这样浮漂就会被拉入水里,构成先点后尘的漂相。此种漂相是传统钓法中的入口漂相,此时提竿是有鱼的,但是提竿遛鱼时要注意稍稍慢上一两秒,让鱼钩充分进入鱼嘴中。

传统钓技巧

3.快速下沉

这种漂相一般是野钓时,小鲫鱼之类的杂鱼咬钩造成的,它并没有什么试探、碰触钓饵的行为,直接就是浮漂快速下沉。

4.先沉后升

产生这种漂相之后,钓者应该轻轻提起钓竿,检查钓饵的状况。因为此种漂相是浮漂被拉到水里以后,很快有原地浮出水面,没有动作,极有可能是钓饵已经被鱼吃掉,鱼钩被吐出,或者是钓饵进到鱼嘴巴之后,被鱼发现有问题,然后将钩饵吐出了。

5.先沉后走

此种漂相一般是钓草鱼等大鱼时才会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和上一种稍微有些类似,不过最后有些不同,为浮漂沉到水里以后,快速的浮出水面,然后匀速的走动。此种漂相钓者游两种提竿方法,一种是浮漂走出一段距离之后提竿,另一种就是漂再次沉水时提竿,不过提竿是钓者需做好遛鱼的准备。

传统钓技巧

三、点漂

点漂,基本上有三种表现形式,虽然也被称作顿漂,但事实上,传统钓法中的这种漂相和悬坠钓的顿漂区别非常大,悬坠钓的顿漂提竿基本上是没有鱼的,而传统钓的点漂则不然。

1.先点后抬

此种漂相是鲫鱼咬钩的典型漂相,此时提竿就可以钓到鲫鱼了,就算是抬到卧漂,大多数情况下依旧是有鱼的。先点后抬指的是,浮漂点动几次,漂尖向上升,能看到浮漂的腰部,不提竿的话,漂继续上升直到横卧水面。

2.先点后沉

浮漂依旧是点动几次,不过此时的漂尖可不是向上升了,相反,它会向下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提竿一般上的就是鲤鱼了,不过此种漂相,提竿尽量滞后,等鲤鱼侧身之后在提竿遛鱼,鱼钩会容易挂住鱼嘴。

传统钓技巧

3.碎点不断,大点跳点

若是使用传统钓法垂钓之时,浮漂点动非常剧烈还很快,一般就是饥饿的大鱼在咬钩了,大鱼没有一下子把鱼钩吸入嘴巴,出现了一进一出重复吸食的动作,不过只要大鱼没把鱼钩吐出来,就不容易出现脱钩跑鱼的问题,钓者就做好遛鱼的准备吧,命中率还是很高的。

(三)

传统钓法,作为一种适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垂钓方法,由其特有的简便易学,装备简单等特点,深受钓鱼人的喜爱。传统钓法的漂相也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有六大类。在上篇《传统钓浮漂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中)》文章中,笔者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传统钓法中的常见漂相,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熟悉传统钓法的常见漂相。

传统钓技巧

四、走漂

这也是传统钓法中常见的一种漂相,事实上,钓者在野钓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鱼都有边游动边吃饵的习惯,好比草鱼、鲤鱼、青鱼、鲶鱼等,多数的走漂都和它们有关,而走漂又有快慢之分,慢的多数是大鱼咬钩,快的就是多鱼争抢钓饵的缘故了。

1.边走边跳

野钓之时,钓者使用传统钓法垂钓,若是在下竿之后,浮漂边走边跳,就可以知道此时已经有大鱼上钩了,因为此种漂相是大鱼咬钩后的入口漂相,钓青鱼时常见。

传统钓技巧

2.斜漂行走

使用传统钓法在野外垂钓,发现浮倾斜,并且行走的速度很快,此时多为钓饵在鱼的嘴边,为了躲避其他鱼儿抢食,这条鱼快速游动,把钓线给拉斜了。此种漂相的产生,既可以是大鱼造成的,又可以是小鱼造成的,既可以是温驯鱼,也可以是凶猛鱼,因此其鱼情也是较为复杂的。速度均匀,漂相稳定,基本上就是大鱼了,要是边走边停,或者是速度特别快,就很可能是小鱼在抢食钓饵了。

3.走中沉浮

鱼儿在咬钩以后,离开钓点游动时并不会只在同一个水层游动,它所游动的水域水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走漂形式,即为走中沉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浮漂突然横卧在水面上行走,二是浮漂直接沉到水底不见了。此时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钓者需马上提竿遛鱼,不必等待。

五、摇漂

钓者在使用传统钓法野钓的时候,若是下竿之后,静静等候鱼儿上钩之时,发现浮漂漂尖露出水表,其漂尖不断的左右摆动,动作大小幅度不一,此种漂相即为传统钓法中常见的一种漂相,即摇漂。摇漂又被称作为摆漂,有钓饵入口与未入口两种情况,浮漂在走并且出现升降动作,为入口漂相,可提竿遛鱼,在原地不升不降,不点不走,就是未入口了,多为大鱼擦线而过,提竿可能会挂住鱼的身体,浮漂原地急速上升摇漂,之后在回落不动,就很可能是大鱼尾巴扫到钓线,提竿难中鱼。

传统钓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野钓时要是在有风天气,钓场水面的小旋风也会造成摇漂,这就需要钓者细心分辨了。

六、飞漂

又名跑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浮漂运动的速度之快。

1.放钓即飞

钓者野钓时,要是有两条鱼或者更多的鱼一起抢食钓饵,等钓饵进到水里以后,抢到了的鱼就会快速的游走,浮漂也会随之飞走,也就是这种漂相产生的原因了。

2.先走后飞

现在说的这种漂相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它有着一定的变化性,可以说是先走漂,走过一段浮漂就会快速飞跑。其实,会有这样的漂相产生,多数就是有鱼抢食了,还有可能就是被凶猛的鱼追赶。不管怎样,此时提竿遛鱼,是会中鱼的。

传统钓技巧

3.突然飞漂

这是说浮漂悬在鱼窝上边,没有任何预兆,突然飞速跑起来了,让人无法防备。

总之,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垂钓方法是凌驾于其他钓法之上的,很多时候,我们去水库钓鱼,或者是去池边野钓,总会遇到使用这样那样的钓法的钓友,其中一些喜爱传统钓的钓友,带着简约的装备,却又有着不俗的收获,所以说,掌握好传统钓技巧,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