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到处下雪,怎么可以不念这首诗?

 抹云阁 2016-11-25

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老天不负我们,才过小雪节气,许多地方都下雪了,朋友圈里、微信群里都在晒雪,洛阳下雪、南京下雪、芜湖下雪、武汉下雪……难道不知道,雪是水做的,最怕晒么?“宝宝念诗”的朋友中,急性子的人还真不少,点名要念这首诗。其实这首诗,应该在元旦之后、春节之前左右念才最合适。毕竟那个时候,才有梅花,才是春天,才最符合“宝宝念诗”什么季节吃什么菜、什么季节念什么诗的逻辑。但是,气候变暖,比起过去,难得见到雪了,理解大家的兴奋,我们就提前念吧。顺便感慨一句,冬天没有雪,真是没有意思,少了很多神韵和味道。也不知道广州的人们是怎么过冬天的?那里有冬天吗?


(与梅并作十分春)


从小在山里长大,冬天大雪封山,阻断了绝大多数的来往。正好也没有农活可以干,于是家家户户在家窝冬。窝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干燥的树蔸、树桩来烤火。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火盆——条件好的人家是用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架子,中间一个特制的铁锅嵌在里面,有几公分宽的平铺的沿;普通的人家用破了而无法修补的普通铁锅,属于废物再利用;特别穷的人家就用破碎的土砖砌起一个四方形池子。火盆不一样,烧的东西大同小异,都是树根之类。真正用栎树炭来烤火,只是条件真好的人家,也是过年客人来的时候才有的事情。穿着各种破旧棉袄的村民,围在炉子边烤火,听着噼噼啪啪的响声,看着跳动的火焰,穷得很温馨。有时候,柴火不够干,或者还没有烧着,烟很大,呛得人一通咳嗽。日久天长,熏得房屋黑洞洞的。所以讲究的人家,每几年就要用白石灰来刷一次房屋,来迎接新年。


穷有穷的味道。没有雪,哪有这么多穷享受?只是苦了我们上学的人。小孩子要上小学,来回少不得要走雪路,冷、皮肤皴得血丝暴露、还有摔跤,都是难免的事情。上高中的学生更可怜,放寒假和开学,都要在大雪中赶几十里的山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两句诗,据说毛爷爷在长征途中,经常念起这两句,很能体现他心中的迷惘。这两句,也很能表达学子的心境——故乡已经不是理想的归宿,人生的理想国又在哪里?



(雪拥蓝关马不前)


“瑞雪兆丰年”,雪既能杀灭潜在的虫害,又为大地储藏了水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咏雪又是典型的文人诗。雪是有闲情的人才能欣赏的东西。所以宝钗黛玉能赏雪,焦大刘姥姥不会赏雪,只会觉得下雪冻死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冻死骨”之忧的人是不会赏雪的,只有“酒肉臭”的人才能够赏雪吟诗——大多数艺术都是富人创造的,这和我们课本上讲的不一样。


穷人操心柴米油盐。富人经常无事生非,经常无病呻吟——不少艺术佳作就是这么来的。比方说今天念的这两首《雪梅》。先看第一首,“梅雪争春未肯降”,梅和雪都是自然界的无知无识的物件,何时真的争过春天?这都是文人(骚人)惹出的话题,还说自己搁下笔、很难评定梅和雪的优劣(“阁笔费评章”)。结果,他卢梅坡得出结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没有雪的白,雪没有梅的香,总之都好,都不是全好。再看第二首,又是无事生非的话题,“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光有梅,没有雪,精神没了;有了梅,有了雪,没有诗,人都俗了。等到天色将晚,诗歌写好了,雪也下了,与正在盛开的梅花一起,成就了十全十美的春天。


真是诗人的情怀,典型的文人诗歌,小资产阶级的调调。但大家都很喜欢,是不是?



(雪却输梅一段香)


描写雪的诗歌千千万万,“宝宝念诗”也念过很多。我再推荐一首,很喜欢,但很少人知道,“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比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不是同样的有气势,但是更加美,更加有诗情画意?


(元)黄庚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


下雪的日子,最适宜的场景,是不要工作,与一般朋友“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对酒小酌,无事生非的聊聊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雪,比如梅花,比如你……



(天地无私玉万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