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朱泾镇花灯到底有多少种玩法? 已成民俗“活化石”

 智能人做超人 2016-11-25

上海朱泾镇花灯到底有多少种玩法? 已成民俗“活化石”

发布时间:2016-11-07 14:26来源:上海观察
分享到:

  如今,在朱泾镇,从农村田头到城镇社区,从莘莘学子到耄耋老人,花灯舞从传统老艺人手里薪火相传,已经普及到了全镇28个村居和20多所学校,形成了老、中、青、少“人人爱花灯舞,人人跳花灯舞”的独特风景。



  昨晚,在金山朱泾镇的新农社区文化广场上,一场朱泾花灯节文艺展演吸引了远近居民争相前来观看。原本,观众席设了近500个座位,但没想象到,最终的观看者达到了上千人,许多居民甚至自带椅子、板凳前来。

  其实,从10月18日至11月18日,朱泾镇正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花灯主题系列活动。昨天一早,新农社区广场上就热闹无比,这里举办的花灯灯谜会引得人们纷纷过来参观、猜谜,同时还展演了承载乡土情结的剪纸、充满童年回忆的米糕等项目。而一场花灯民俗表演队行街活动,更是把热闹和喜庆铺展到了大街上。

  到底什么是朱泾花灯?原来,有着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称的朱泾花灯,如今是朱泾镇的品牌文化项目,已入选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朱泾花灯源于唐朝,原是古人每逢上元节、中元节、香市等重大节庆活动而制作的传统民俗工艺,其中蕴含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民间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元素。朱泾花灯的“玩法”十分多样,活动形式包括挂灯、送灯、赏灯、游灯、出灯(抢灯)、猜灯谜、迎神灯会、放河灯等,并在民间自发形成“花灯舞”。近年来,经过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朱泾花灯“复活”成当地的重要文化品牌。

  昨晚的文艺展演,分为“朱泾情”、“家园美”、“花灯俏”三个篇章,民乐五重奏《朱溪田园新曲》、花灯调说唱《说唱朱泾》、花灯舞《美丽朱泾欢迎您》等十余个节目,以朱泾民俗文化元素为创作题材,充分展示了以朱泾花灯为主打品牌的多元文化魅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这些年来,为了传承“朱泾花灯”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朱泾镇做了全方位的努力。

  为打造花灯文化品牌,朱泾镇党委、镇政府制定了《朱泾镇打造花灯文化名镇规划纲要》,明确了打造“花灯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保护措施、工作机制和具体任务,力争到2020年把朱泾镇初步打造成“花灯文化名镇”,并建成江南地区花灯文化大观园。

  与此同时,该镇还将“朱泾花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镇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规划,积极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朱泾花灯”文化档案和资料库,深人开展“朱泾花灯”挖掘整理的研究工作。同时,运用继承和创新手段,恢复一些已失传的花灯种类,整理改编、创作传统花灯剧,资助传统花灯艺人开展传承活动。



  2012年开始,朱泾镇开始每年举办花灯节,而且一届比一届办得丰富多彩。比如,在首届花灯节期间,该镇创新活动理念,首次引入校园花灯项目,举办了“校园花灯艺术展”,发动每个学校制作特色大型景观灯,18只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大型景观灯在紫金广场亮相,光彩夺目。“校园花灯艺术展”连续展示了3个月之久,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驻足观赏。

  为了培养花灯表演骨干,镇文体中心将全镇23个社区健身站点的34位健身骨干组建成中、青年组两支精品花灯队伍,聘请专业花灯舞老师,每周一次进行现场指导。学员们学成后,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分赴各健身站点,传授所学的舞步,使花灯舞“周周指导、月月有新”。通过“骨干集中培训,训后分散传教”的方式,花灯舞在朱泾镇社区得到快速普及。



  如今,在朱泾镇,从农村田头到城镇社区,从莘莘学子到耄耋老人,花灯舞从传统老艺人手里薪火相传,已经普及到了全镇28个村居和20多所学校,形成了老、中、青、少“人人爱花灯舞,人人跳花灯舞”的独特风景。

  朱泾镇还组织编写花灯乡土教材,让花灯文化代代相传。该镇积极实施了“花灯进校园”工程,以朱泾第二小学作为先行试点,编写出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五年级两个不同阶段的朱泾花灯乡土教材,并在实验小学、朱泾二小等形成了自己的花灯特色项目……

  据介绍,本届花灯节期间,主办方还精心组织开展了“伊来奴来画花灯”——花灯绘画、设计征集、展览;“大家全来赏花灯”——朱泾花灯展;“茶馆店里听唱戏”——戏曲专场演出;“阿纳一道扎花灯”——朱泾花灯制作文化讲座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给花灯爱好者和花灯艺人提供了展现才艺的平台,也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朱泾特色花灯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