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石月湖 2016-11-25

上周,“食金石力 养草木心——吴昌硕艺术大展”在我馆开展,许多观众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品读大师作品,希望您走进展厅,同时也能走近大师的内心世界,从作品中感受他的情怀风骨。

展览基本信息请点击这里

在鉴赏吴昌硕的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其作品透露出的四大特征:一是金石气息,就是绘像钟鼎上所铸的金文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一样所具有的味道。二是笔力雄浑,就是其画作中的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三是设色浓丽,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比如,吴昌硕画的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却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四是笔法和墨法富于变化,吴昌硕可以将一种花无论是正面的,侧面的,静态的,动态的,都能画得非常丰富。

iiiiiiiiii

本期,我们特意挑选了3件重点展品,通过解读作品内容及背后的故事来领略大师的独特魅力。

芜园图
芜园图

(1892,水墨纸本,纵76.1厘米33.2厘米)

释文:芜园。无多邱壑蔓寒藤,记得题松小阁登。草篆十行谁得似,怡亭扶起李阳冰。兴来频卧北窗风,梦里芜园有路通。溪鸟啼烟鱼泼剌,移山手段学愚公。蹇驴风雪别岩阿,愧煞苕溪隐志和。何日买书松下读,浊醪粗饭补磋跎。光绪壬辰十二月,苦铁。

钤印:“缶道人”(白文正方)

此图描绘的是吴昌硕青年时代的憩息地——芜园。“芜园”的“芜”,指的是一种绿色植物芜菁,那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菜,可供荒年果腹充饥。吴昌硕为自家的小园取名“芜园”,又为自己取号“芜菁亭长”,可见饱经饥荒战乱后,他对这种植物怀有着特殊的感情。

22岁起,吴昌硕在芜园度过了近十年时光,在那里,他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学艺。芜园岁月,是他与自然田园亲密相处的日子,也是他艺术发轫、探索的起点,而在日后的风尘羁旅中,“芜园”代表着萦绕不去的故园情结,成为了他不断思念与歌咏的地方。

《芜园图》作于吴昌硕49岁时,其时,他奔波于苏州、上海两地,以在官衙中担任小吏赚取俸禄维持家计,困窘的生活,令他感慨岁月的蹉跎,也格外怀念在芜园单纯隐逸的青年时代。图中绘松石茅舍及一角远山,构图布局未作刻意经营,笔墨幽疏萧散,寄托的正是寂寥的思乡情怀。

兰竹石图
兰竹石图

(1923,水墨纸本,纵132.7厘米71.7厘米

款识:竹栽千亩,兰开四时。天影寥寥,涧流澌澌。香风满邻,君子居之。博泉先生属,写于禅甓轩。癸亥良月,吴昌硕年八十。

钤印:“俊卿之印”(朱文正方)、“仓硕”(白文正方)、“雄甲辰”(朱文正方)。

兰花、竹子和石头,都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分别象征着孤傲高洁、正直气节和坚毅耿介的君子情怀,吴昌硕也曾一画再画。在早年的作品中,它们往往以秀美、飘逸的形象出现,而越到晚年,则越体现了一种趋向抽象的金石意趣。

如这件《兰竹石》,在构图上,竹干纵向的线条与竹叶、兰草斜向的线条互相交错,疏密穿插,带有一种类似篆印的空间节奏变化,而在用笔上,无论绘竹叶还是兰草都显出刚性的力度,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中竹、兰的秀逸、婀娜,甚至与现实中的兰竹也拉开了很大距离。针对吴昌硕晚年绘画中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如用笔过于刚硬外露,不够含蓄,画中的线条一味追求金石文字的质感,在状物写形方面显得不够丰富,有程式化和干枯的弊端等等。但很显然,这种抽象的金石趣味和劲健阳刚的精神气质,给近代的中国画坛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的审美经验,并对现代写意花卉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冰瓯图折扇
冰瓯图折扇


冰瓯图折扇
冰瓯图折扇

(1911年,设色纸本,纵19厘米52.5厘米

正面:

款识一:冰瓯泛碧,涤烦祛热,洪炉一点罗浮雪。辛亥谷雨节拟黄河清笔意,吴俊卿。钤印:“安吉吴俊昌石”(白文正方)

款识二:曼生司马刻茶具并诗于扇骨,鹿笙九兄藏之,索写是箑以自娱。昌硕又题。钤印:“俊”(朱文正方)

款识三:此十年前为鹿笙顾九所作,今眡之似觉冷隽,衰年用笔,有日退,无日进,殊可愧也。辅之老兄何以教之。庚申四月,老缶。钤印:“缶”(白文长方)

反面:

书法释文:古雪埋秋藤,日久化梅树。空山颇不无,见者果何处。梦踏菖蒲潭,拾级仰元墓。烟云沸虚窦,蛟虬舞当路。脚底莓苔青,一往一却步。野鹤惊人来,叫得寒天曙。(香雪海作)老梅千年如古查,乘之去访萼绿华。天风浪浪海涛涌,快嚼玉蕊餐朝霞。(画梅)

款识:鹿笙九兄正诗,吴俊卿。 钤印:“吴俊之印”(白文正方)

这件折扇上的书画是吴昌硕68岁时应其友人,苏州收藏家顾鹿笙之请而作。这是一把此前已由顾鹿笙收藏的折扇,在竹制的扇骨上,有书画篆刻名家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所刻的茶具与梅花。吴昌硕沿用了同样的题材,在扇的一面,画了一个陶质茶壶和一支墨梅。茶壶以赭石色绘就,形态敦厚,晕染生动,显得古拙可爱,梅枝则以水墨勾写,用笔简率粗放。茶壶与梅花,都是文人风雅生活的好伴侣,在吴昌硕笔下,体现的也是一种天然隽永的情趣。

吴昌硕对画面形式的控制一流,作大画气势磅礴,作小幅也能在方寸间体现大气的格调,图中茶壶的造型和梅枝的伸展都依扇形之势而作,又与题识书法相呼应,尺幅虽小,却丝毫不露刻意雕琢的痕迹,显得灵动而饱满。在折扇的另一面,吴昌硕以行草书录下了自己的两首咏梅诗,一路写去,不加雕饰,有着粗犷豪迈的气度。

下期预告:【篆刻专题】吴昌硕与他的“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