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孩子玩啥都可能乏味,唯有这件事不会

 yuqingobax6ape 2016-11-25

《孩子都爱的音乐绘本怎么唱》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积木育儿一键关注




郝广才先生这样说:“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

但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为孩子阅读发愁,孩子也并没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比如经常有父母反映:

孩子拿着书就瞎乱翻,这页还没有讲完,他就急着翻下一页了,阻止他后,他就不爱听不爱看了。

也有的父母说:

家里给孩子屯了很多绘本,但大部分书孩子翻几下就放一边了。

可以看出,父母和孩子关于阅读这件事是有很多不同的,如:对书的偏好明显不同、阅读方式也会不太一样等。

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异?

一方面,是读图与读文方式的不同引发的冲突。

大人所读的书大都以文字为主,我们会认真仔细去读文字,试着揣摩了解作者的意图,故而我们会希望能连续而不被打断地读下去;

可孩子的阅读主要以图为主,看画就能很好地了解故事内容。当然,图画具有自己的特点,所有图画之间是连续的,单个图画本身又是独立的,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的认知特点——孩子可以是连续认知,也可以是跳跃式或孤立地看某一幅画。

故而,在孩子看书乱翻的时候,父母不必阻止孩子,可孩子翻到哪一页讲哪一页,当然,中间的故事内容可用语言串起来,也可单独讲述这页内容,或孩子喜欢的某个情节就好。

另一方面,阅读目的有所不同。

通常,孩子的阅读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他会被某个画面吸引或对某个情节感兴趣,而专门要求讲这个情节或这个内容。

但大人给孩子讲读内容,常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想要陶冶孩子的情操,或者想要纠正孩子的某个不好的习惯,甚至想要孩子了解某方面的知识等,因此会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

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大人的要求或期望放下,让步于孩子的兴趣。


绘本阅读的主体是孩子,父母需恰当尊重孩子的选择

通常我们看到,孩子的图书是由父母购买的,可阅读的主体却是孩子,处理不好,问题也会由此产生。解决这个矛盾,正是亲子共读的意义所在。

亲子共读,它不仅仅是向孩子传授图书内容、传递价值观的过程,更是营造亲子感情和促成亲子沟通的桥梁。

孩子与父母,两方面都需要凭借共读这个通道,以期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以此为基础,父母才能更好地将作者的所思所感、以及父母对美的感受、价值观,甚至对书籍、阅读的态度等传递给孩子,从而实现图画+文字>2的效果。

▌绘本阅读的主体是孩子,父母需恰当尊重孩子的选择

故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你多么赏识一本图画书,前提的条件是,要以儿童为主题,要真正理解孩子并尊重孩子。即,书再好,让孩子喜欢才是硬道理。

那,什么样的书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呢?人们发现,唯有那些画面好玩、内容跟孩子有关的图画书,才更受孩子青睐;也正是这些能让孩子玩起来的图书,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有人说,现在是绘本大爆炸的时代,好的创意、好的内容、制作精良的绘本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自然对孩子来说也是好事。不过如何选择,也是一个难题。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一个重要选书的原则就是简明又寓教于乐。

比如孩子们很喜欢的绘本,“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和“米菲”绘本系列,都是运用简单到极致的线条,符合儿童语言特点的韵律将与孩子生活有关的内容呈现出来,自然深受孩子喜欢。

当然,好的绘本应该是将教育目的掩藏到有趣的图画当中的。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些东西。


家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最重要的地方。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最重要的地方。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这样描述他们一家的生活,他们在家中也会抓紧一切时间来看书,结果是两三岁的女儿也跟着父母有模有样地读起书来。

“圆圆坐在高凳上,也学我们读书。我们买了一大册丁尼生全集,专供圆圆学样。她拿了一支铅笔,面前摊开大树,像模像样地一面看,一面在书上乱画,不闹,很乖。”

正是因为父母爱看书、喜欢书,将看书作为生活中有趣而幸福的事,孩子才会小猴学样,有意模仿父母的行为,并逐渐从阅读中找到乐趣。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是专门辟出一个阅读角,有时间就跟孩子聚在这里,翻翻书,讲讲故事,让孩子能自由去书海遨游。

一位妈妈的做法就是,从小就在孩子活动的地方放一些绘本或图书,让孩子在书堆中长大,自然,他不会对书籍陌生,甚至会愿意去了解一下里面都有什么内容。

平时,父母不妨多带去图书馆、绘本馆、书店等地逛一逛,周围认真阅读,沉浸于书海中的人群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然,孩子的图书都比较贵,将孩子心仪的图书全都买回家是一笔不小的花费,父母不妨给孩子办一张阅读卡,可定期带孩子参加图书馆或书店举办的阅读活动,甚至将喜爱的图书借回家,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各种形式的图书,并找到自己的偏好。


绘本不仅要看,更要陪孩子玩起来

▌绘本不仅能看,更重要是要陪孩子玩起来

绘本为什么能被孩子喜欢?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孩子假想的需求。

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通常会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书中角色上。这些角色会折射出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担忧,我们的情感需求等,故而我们会对书中角色感同身受,当然,也会随着故事的推进,与角色一起成长或改变。

比如,一个小朋友打完预防针回来后总是哭闹不停,父母恰好拿到一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绘本,就与孩子一起看了这本书。

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开始会有担忧,会害怕地躲起来,甚至想看又不敢看地盖住自己的眼睛,不过随着鳄鱼与牙医之间反复而简单的内心对白,孩子一点点地放松了下来。

最主要的是,这之后,孩子会缠着妈妈玩假装游戏,即将绘本中的场景搬到生活中来,要大人跟他一起表演出来。孩子会一会儿要求表演鳄鱼,一会儿要求表演医生,这个过程,正是孩子了解自身情绪反应并学着处理情绪的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很好地进入到孩子设计的游戏情境里来,并配合孩子游戏需求,通过语言补充游戏内容,将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哪怕,孩子在今后的看病过程中,仍会哭闹,仍然害怕打针,孩子的问题可能仍然存在,或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通过阅读以及亲子游戏这样一个出入口,更好地看到并认识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有了这样一个体会情绪的过程,这对孩子的意义应该是最大的,因为,孩子正是通过游戏来学习和体验的。

关于亲子阅读有什么好处,具体请看以下视频:



《四只小盲猴》

本期讲述了“盲人摸象”的典故。四只小盲猴分别去摸了一个他们不知道的物体,众说纷纭。最后通过总结四个人的描述,最终猜出了是大象。

当我们专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能够克服更多困难完成任务的。



评论互动有惊喜哦!

1. 在文末评论处参与每日互动话题讨论,最精彩的评论可获赠精美图书一本。

2. 每日最精彩的评论将收入每周一的《精选评论》栏目中。

3. 入选《精选评论》栏目后即有资格申请进入积木育儿VIP用户群,可与主创零距离沟通交流或答疑,群里不定期提供微课读书会的直播、转播,甚至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