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视觉,虚拟现实的未来科技

 云游大理 2016-11-25

人工视觉,虚拟现实的未来科技


  人体获取的信息约80%来自视觉。模拟视觉信号的工作其实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从200年前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作出第一张照片,把真实的物体第一次记录下来并且被眼球接收。到形态各异的显示器,试图还原各种光学信号。

  在此之上还衍生出了3D显示,位置捕捉等技术,再到最近的VR头盔,拉近显示屏,覆盖更广的视域,企图骗过人类的大脑。加上magicleap所开发的光场成像,把光学信号直接投影到人类的视网膜。从技术的发展来看,视觉上的模拟经历了一个越来越贴近大脑的过程.

  从物体反射光线——光线被眼球捕捉——光信号被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越是能占据距离大脑更近的入口,越能将其他的技术踩在脚下。模拟物体的不如发射光源的,远距离发射光源的不如贴着眼球发射光源的,贴着眼球发射光源的不如直接模拟光场信息的。模拟光场信息的最终会输给电信号吗?我们无法做出判断,但实际情况是已经有公司在开发类似的技术。

  目前的实例有Second Sight公司的Argus(取名自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通过手术在视网膜接入60个微型电极。Argus还做不到让盲人彻底恢复,只能看到一些黑白的边缘和对照点。

  人工视网膜恢复视觉要实现的基本要求是用户可以独立行走,识别人脸以及阅读,这要求电极数量不能低于600~1000,同时,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电极都能同时发挥作用,因此电极数量需要高于1000(32×32)。Second Sight公司正计划把电极数从60个提升到240个。

  大阪大学开发的人工视网膜拥有49个电极通道以7×7方式排列,各电极的直径为 500μm,经过试验,患者的视力由术前的0.0003提高到了0.0012。此外,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等正在努力将把电刺激元件的集成个数提高到1000个以上。

  此外还有另一种方法:绕过视网膜,直接刺激视觉皮层处理图像的区域,通过该方法,Second Sight公司的Brian Mech表示:“我们实质上可以治疗因任何原因导致的眼盲,而不再仅能治疗那些外部视网膜的退行性病变。”

  “视网膜假体所处的阶段和人工耳蜗30年前所处的阶段相同,”澳大利亚仿生视觉(Bionic Vision Australia)主任博基特安东尼·博基特(Anthony Burkitt)说。“人工耳蜗技术曾经只是唇语阅读的辅助工具,但现在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已经可以正常上学,甚至还能使用移动电话,”博基特说。“我们现在知道视网膜植入体可以从临床治疗上让病人受益,我认为我们将在下一个十年见证这项技术的飞速发展。”

  如果十年后人工视觉技术真的达到现在的人工耳蜗的技术水准,到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沉重的头盔,这样的话真的应验了扎克伯格对虚拟现实的预测,十年后VR这项技术应用才能真正爆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