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嘉德历年所拍金锭的统计和分析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自2002年开始,对钱币类单独立项拍卖,迄今已历时14年,期间对相当数量的钱币进行了拍卖,相应的在拍卖图录、拍卖网页、拍卖预展中对大量钱币进行了展示,14年内拍卖各类钱币共约5万多项,拍卖将这些散落民间的钱币做了集中,如能对历年上拍钱币进行分类整理,将是一份可贵的资料。

(南宋金叶子)

在中国,黄金从战国时期即已成为货币,历两千年行使至民国时期,但黄金作为大额货币,使用并不广泛,一些时期的相关记录亦不清晰,至今,各时代金币的存世情况、某些时期金币的分类尚需探讨,而十多年来的嘉德金币拍卖纪录集中起来无疑将可以成为探讨的参考。

    有感于此,本文对嘉德金锭的拍卖进行了归纳统计,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所以嘉德公布的拍卖纪录是本文的基本素材,对其所公布的拍卖资料不做甄别和改动,我们所求只是金锭存世、拍卖的一个大致情况。基础素材的分析中以“项”作为基本统计单位,以与拍卖纪录吻合,一“项”多为一件拍品,但也有为几件拍品的情况。统计起自2002年,结束于前不久的2015年春拍(不含嘉德四季拍卖),本文谈及的成交价均含举牌价和手续费。

114年来上拍金锭的数量

    对2002年以来历年出现于嘉德拍卖的金锭特列表一统计于下:

 以上统计中,包金、鎏金的贝、饼和铅质郢爯等不进入统计范围;金质方孔圆钱在嘉德历年拍卖中有20件上拍,成交15件,总计成交价628000元,因金质方孔圆钱一般不做称重使用,与金锭有别,故未列入上表统计。

    从上面14年的表格数字可以看到金锭拍卖、收藏的大势,2002年、2003年数量极少,2004年、2005年略有起色,2006年、2007年迅速发展,2007年的年度成交额是2004年、2005年的十几倍,显示了金锭收藏的迅速升温,其后在2010年、2011年达到高峰,年成交额都在600万以上,但受整体市场疲软影响,2012年以后,上拍金锭减少,成交比例、金额皆下滑。

    金锭是钱币中的小类,10多年间一家拍卖公司拍卖成交达3000多万,总共800多项上拍,成交600多项,所反映的是金锭收藏已在钱币收藏中占有了稳稳的一席之地,今后还会有其发展的空间。

    但是,与古钱、纸币、银元,甚至与银锭的收藏相比,金锭收藏处于远远落后的位置,金锭的研究更为落后,至今没有一本从古到今的通论性的中国金锭著作,没有一本比较全面的中国金锭图录。造成现状的原因在于,金锭是一种高值贵金属货币,历史上多是作大额货币使用,基本上未取得流通、计价功能,故存世既少,价格又高,使得有意收藏者收藏不易,有意研究者不易见到实物。

    钱币收藏的兴起,拍卖公司作为沟通买卖双方的平台,使一些金锭逐渐现世,以前鲜能一见的金锭得以呈现于世人面前,而且集合多年的拍品,使我们能够尝试了解、探讨一些金锭的有关问题。

2嘉德拍卖所见金锭的品类

    对于嘉德的800多件拍品我们进行了分时代、分品种的归类,由此制作了表二,对清末--民国的商铸金锭仅作了大略的分类,选取制作地较明确、数量较大的列出,其余归入“其他金锭”统计。


 拍卖的楚金版13件中有“陈爯”1件,其余12件都是“郢爯”,未见其他戳记文字者,且皆切割成小块,无整版楚金版。此外曾有4件铅质仿金版出现在拍卖中。

    汉代的金饼出现15件,大多为250克左右的,还出现了几枚小金饼,未见麟趾金和马蹄金(有铜质鎏金马蹄金和鎏金铜饼上拍,未列入统计)。

    宋代的黄金货币拍品数量较多,基本都是南宋物品。见到有三类:金锭,重量不等,有些曾被切割;金叶子,都是折页类型,重一两;一两小金铤。

    元代金锭2件。

    明代金锭件数不多,但却有3件50两、1件25两的,是历史上金锭重量称冠者,其中成交的2件50两的,拍出价都在200万以上。

    如果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那么属于古代的清代早中期的金锭,拍卖中所见不多,仅4件,其中3件还是同一件拍品,是2009年秋、2012年秋、2015 年春3次出现,故实际只有2件拍品。

    拍卖中大量见到的是近代清末至民国的金锭,实际主要是民国时期制作的,只是不排除一些金店、银楼自清末延续而来。近代的中国金锭可作大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造币厂制作的,俗称厂条,另一类是商铺制作的。造币厂制作的金锭相对规范,商铺制作的形态虽也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但因是由分散的金店、银楼制作,其金锭成品呈多样性。

    厂条。拍品见有10两、5两、3两、2两、1两、半两六种类型,其中以5两、1两最多,10两、半两次之,3两、2两最少。拍品类型的数量多少,应是与其存世数量、生产数量有相应关系。少量厂条铭有生产的造币厂厂名和生产时间,大多则不注出,但多数应为抗战后迁回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制作。每件厂条制作后多打制编号、成色、重量,编号应与制作厂、规格、序号相关。个别10两、5两、1两上打有“饰金原料”字样。

    商铸金锭。类型多,多见有条形、元宝形、砝码形、环形、圆形、金箔等;数量大,上海、天津、广东、沈阳、兰州等地金锭所见较多,这可能与金融中心的位置,以及百姓的收藏、使用习惯有关。从重量类型而言,商铸金锭以1两为多,5两、10两次之,2两、半两较少。

    在上拍金锭中,还有一些境外的港澳台金锭,尤以香港的金锭为多,香港金锭中多见的是香港汇丰银行雄狮图1两、5两金锭,其他银行、金铺、银号出品者也有不少;澳门金锭出现数量不多;台湾金锭拍品有17件,其中不少是10两锭,制作形态为商锭,而铭打的编号、成色、重量的规矩又似厂条,并打有“台银”字样,似是当年由大陆带往台湾者,其他亦有台湾制作1两、5两的金条。

    在以上品种之外,还出现20件的外国金锭,可能是解放前曾流通使用于我国境内者,其中又多见当时越南的“金城金银号千足赤金”金叶子。

从战国到19世纪40年代,历时2000年左右,总体而言留存的黄金货币很少。纵观800多件拍品,其中古代金锭仅96件,占11.6%,近代金锭和境外金锭共730件,占88.4%。

在古金锭中整件的未经切割的楚金版、汉代麟趾金马蹄金、大件的明代金锭是价值极高,且难得一见的珍品,汉代金饼、宋元明清时代的金锭亦不多见,元明清三代在嘉德拍卖十几年内都是仅见个位数的金锭,说明当时的制作可能就很少。19世纪40年代以后至新中国建立约100年左右的时间,留存下来的金锭在拍品中竟占到近九成的比例,说明其时制作多,在民间曾较大量地作为大额交易、贮藏保值之用。在其中政府造币厂制作的金锭统计所得是113件,在拍卖总数中占13.7%;商铸金锭是524件,占63.4%;境外金锭港澳台金锭是73件,占8.8%;外国金锭是20件,占2.4%。其数量可参考表二。拍品多寡不一定准确反映存世金锭的数量比例,但应是存世金锭数量的一种折射,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3拍卖金锭的价格

    历史金锭的拍卖价像其他钱币一样,受珍稀程度、品相好坏、所含信息多少等诸多因素影响,但金锭本身特有的贵金属价值也必然影响其拍卖价。以下特将历年金锭拍卖的前20名列于表三。

 翻看金锭成交的价格可以发现两点,一是价格就总体趋势而言是向上的,二是在向上的过程中有波动,甚至有下调。

    举同一件拍品,曾在2009年、2012年、2015年三次出现于拍场的一件清代乾隆时期拾两金条其拍卖价如下表。2012年比2009年价格上涨86800元,涨幅37%,2015年又比2012年价格上涨264500元,涨幅82%,上升幅度明显。

检点14年的拍卖,参考表一,可以发现由2002年至2011年春拍市场呈明显的升势(中间2009年初价格略有下跌,后又上升),而至2011年秋拍,受外界影响,金锭拍卖陡然而下,拍品由2011年春拍130多项降至40多项,成交比例由67.4%降至52%,成交金额下降43%。大多金锭单项价格也有下降。直至2015年春拍,4年来8场拍卖每场的总成交金额仍在6位数内徘徊。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单件金锭拍卖价格的变化,以及目前价格,特选取了几个品种制作了下表。金锭是称量货币,件与件之间多有品种、重量的不同和品相的差异,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故表四虽所列品种尽量选取较为规格化的,也只是提供一个大略的参考。

 根据以上对拍卖金锭的统计,可以知道,黄金货币在两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上一直延续使用,其中战国、汉代、宋代相对遗存较多,品种也较为多样,显示这几个时代较多地使用黄金货币,而唐、元、明、清则金币遗存较少,应是这几个时代社会黄金货币使用、制作较少。中国黄金货币制作、使用的高潮应是民国时期(特别是上世纪30--40年代),其时金锭的遗存物之多出人意料,且在铭文看出金锭在民间,在全国各地大量制作、出现,政府造币厂和金店银楼制作了形形色色的金锭,大量流入民间,使百姓得以使用和贮藏,成为抵御纸币贬值的增值保值手段。

民国时期是中国黄金货币使用最为广泛、最为进入民间的时期。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5年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