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学生分期付款调查报告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家政策对“互联网+”的支持,再加上我们这群新兴的90后的消费观的改变,大学生 “分期付款”消费成为一股热潮。不论是各种金融公司,还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分期平台,都开始了对大学“分期付款”消费市场的投资,认定了大 学生是“分期付款”的巨大潜力。所以为了研究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以及对分期付款的态度以及看法,我们在2016年11月1日,以在线发放调查 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应届的大学生。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考虑到大学生每天日常的时间紧张,部分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强等因素,我们设置的都是选择 类题目,涵盖了普遍的大学生的思想。设计思路:首先男生和女生的消费观还是有所差别的,所以设置了性别选项;每个年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点 也是不同的,所以设置了年级选项;以后的题目都是根据大学生对分期付款平台的认知进行设置。还有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费可以从另一方面反映我们 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发放情况: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线”发放,在大学生经常逛得平台,类似于:QQ空间、微信朋 友圈、学校论坛等等。回收情况:本次调查随机性较强,全国大学生发放,但是大学生明显对调查问卷积极性不高,回收有效问卷37份。调查结果 分析调查对象的性别调查样本中,男性占27%,女性占73%。如图(1)图(1)调查对象的年级调查样本中,大一的占2.7%。大二的占2 7.0%,大三的占64.9%,大四的占5.4%,如图(2)图(2)调查对象是否知道分期付款的这些平台数据样本表明,只有13.5%的 大学生表示不知道,没听说过,剩下的86.5%的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都听说过,而且通过“传单”这种方式了解的占了73%,这说明对大学生 来说,“传单”这种方式,更加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如图(3)图(3)每个月生活费以及购买高档消费品钱的来源根据样本显示,大学生的生活 费普遍在1000-1500之间,占了整个比重的45.9%;大学生购买高档消费品钱的来源有73%都是来源于家长。也就说明,我们一个月 中没有特别充裕的钱去购买高档消费品,当你想买的时候,就去求助了家长。如图(4),图(5)。图(4)图(5)自己或身边人是否用过分期 付款数据表明,高达73%的大学生都用过分期付款,只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比例,说明分期付款目前为止真的植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这种情况可 以说不容乐观。如图(6)图(6)“苹果”是智能机里面更新换代最快的,同时也是智能机里面最贵的,新款出价基本上在7000,元以上,假 如要使用分期付款买最新款原因是什么。根据样本显示,为了追求最新科技产品的只占13.5%,比例还可以,没有很高;而手机旧了、丢了的不 想麻烦家长的占81.1%。如图(7)图(7)父母对你用分期付款的态度根据样本显示:大部分人都设想到了,父母可能会不支持,比例达到 了51.4%;有的则是自己私下已经用过分期付款,但是父母并不知道,比例达到了13.5%;结果表明,父母大部分都不会同意大学生自己去 弄分期付款。如图(8)图(8)分期付款的利率其实是高于信用卡的利率的,你认为合理吗根据样本表明,有40.5%的大学生,根本对这些利 率没有概念,表示自己不在乎,说明根本没有自己去算过这个分期付款的利率。当然也有43.2%的大学生表示这不合算。如图(9)图(9)各 大分期网、app都会类举出一系列看起来很棒的优惠政策,那些是吸引人的重点根据样本显示,零首付成了重点,占了51.4%;其次是还款免 手续费或者超低手续费,占了48.6%。由此看出,“钱”这个关键字眼,牢牢地抓住了大学生的视线,看起来给人感觉买了一个手机,会省好多 钱的感觉。如图(10)如图(10)当有人告知了其实分期付高于全款时,你是否还会选择有67.6%的大学生,这时选择了否;有32.4% 的大学生还会选择。这也就说明,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去分期付款,是不知道分期付款高于全款的。如图(11)图(11)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从 本次的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分期付款机构都深知大学生的心性,也深深的抓住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首次就以“零首付”来抓住大学生的眼球,而且 很“人性化”的设置来让大学生自主选择每月还款额度,当然大学生也理所当然的掉入了这个“大坑”里,因为这些分期付款的运营商都没有告诉过 大学生的利息利率,但是实际上这些“分期付款”的利率竟然比信用卡的利率还要高,这算是一种有意的欺瞒。只要是仔细一算,就可以发现当我们 还款一年,比全部付款,高很多。而这些年,我们会经常看到很多的关于“分期付款”的新闻,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买一些高于自己生活费的东西,去 上一些不合法的分期付款的平台,他们的抵押条件竟然是拍自己裸照,很多人最后因为利息太高而还不上这些贷款,这些分期付款的机构就拿裸照威 逼学生,甚至最后有人被逼跳楼。这些问题发生的重大原因是:“分期付款”市场的混乱。没有明确的市场秩序,这些分期付款的机构就像是集市一 般,各种吆喝叫卖,混乱不堪。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理应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一些适应这些机构的规矩。本次调查中问题和不足本次 调查问卷发布平台太少,导致回收问卷的份数不是很多,所以可能观点有点客观;设置问题的顺序可能不是太好,当时设计问卷时思考问题不全面导致的。以后的调查中会改正这些问题,更好地进行分析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