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份子钱的历史渊源 这类文化,起源于农耕时代,当初社会生产力比较底下,经济能力不足,各家合户生活都比较困难,如果哪一家娶妻,生子,经济能力又不对付,他们周围关系不错的人,都会相互救济,你给我一点,明天我再给您一点,所以当初也就是个救济的形式。再后来,如果谁家有红白喜事,就会收取一些金银细软。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那么... 在太康随多少份子钱合适? 有人说,这个简单,收到多少随多少。也有人说,随的礼一定要比收到的重些。曾有人写过这样一份“随份子”标准: 如果你们俩只是普通朋友、同事的话,份子钱在200—300元之间应该是足够了。 如果是死党、闺蜜的话,就要看你们的感情了,500-1000元都是有的。 普通同学,不包括死党、闺蜜,包个200-500元左右也行,随大流也行。 如果是亲戚长辈的话,远房亲戚一般500元高一点,关系比较近的亲戚长辈大多数会包到1000或2000元,个别的5000元、1万元以上的也是有的。 怎样理性随份子钱?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跟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这两者经济能力大不同。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去打肿脸充胖子。 关系好的,我自然而然的会多给一点;关系不是那么非常要好的,我“随份子”肯定不会跟自己家亲戚“随份子”一样对待。 如果说因为自己家之前办了酒席,对方已经“随了份子”,那这次给对方“随的份子钱”,至少要等于之前他给你随的份子钱数目。 但想必大家也听到或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已多年不见,一联系就让你去参加他的婚宴。 小时候,印象中需随礼的只有红白喜事。大家图的不是钱,都是为了讨个喜。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升学宴、乔迁宴、生日宴什么的。订婚要送,结婚要送;生孩子要送,孩子满月要送;老人生病住院要送,老人不幸仙逝要送;过年要送,过节要送;生日宴会要送,考上大学要送。说到底还是人情世故,礼尚往来。 有的同学朋友N年没见面没联系,为了给你发喜帖,通过好几个同学朋友打听到你的微信号,电话号码,先发来一张电子版结婚请帖,再一通电话打来让你去参加他的婚宴,这种情况你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小编说,人家既然通知了,说明在收礼时还是想着咱的,那就去吧,别伤了和气,随大溜就行~ 红包其实也是“保险”、“公积金” 也有人说,份子钱就是各种各样的保险。 红包是“医疗保险”,A生病了你去看望给上几百块钱,B生病了你再给几百块钱。这些都是你从平时工资里扣除的医疗保险的部分,等你不幸生病的时候一次性ABCDE偿还给你一大笔钱抵充医药费。 红包是“婚嫁消费型债券”,家里要办喜事没有钱怎么办,发行债券。每个来吃饭的亲朋一人一张,自愿认购份额,约定购买者自家办喜事时偿付,年利率不低于当年通货膨胀。 红包是“住房公积金”,买房钱不够咋整,申请公积金贷款啊。上梁、进屋,每个来吃饭的自动扣除若干金额组成住房公积金,按需提取,自觉认缴。 我本不善:每逢过节将欲行,忽见喜帖道贺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红包一寸情。 速度与激情:很多人都是想让你给钱的时候才会联系你,哪怕平时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关系。 悲伤乐章:该自己办事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远的近的一律通知,都是钱啊。 还有几点注意事项,小编分享给大家: 礼金不是越高越好,不要让自己在无形中得罪他人;关系好的朋友,强烈建议还是到场吧,除了帮忙照看下,还可以拍拍照记录下这神圣美好的时刻;关系实在一般的,可以人不到钱到;玩笑归玩笑,千万不要学网上的“打白条”,太伤感情了。 专家指出,份子钱是“面子工程”,如果把它当成感情投资,其实用处并不大。职场新人切勿“打肿脸充胖子”,随过多的份子钱,而要量力而为。 小编也建议,“面子工程” 易成“甜蜜负担”,随份子钱前,要保持清醒、理性对待,既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量力而为,也要有对策地推脱掉一些不必要的人情支出,以免让自身的生活压力重重。 最后小编也好心提醒一下“爱办事”的人,办场喜事不容易,朋友们的钱包更不易。有的童鞋节衣缩食还房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不要把美好的意愿变成他人的沉重负担,要互相体谅且行且珍惜!友谊天长地久。 十一,新一波红包炸弹即将来袭,你的荷包准备好了吗?
|
|
来自: yuqingobax6ape > 《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