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学发展简史

 阿团1 2016-11-26
光学发展史
光学是科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战国时代哲学家墨翟所著《墨经》中,有关于小孔成像现象、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的叙述。战国时代哲学家淮南子发明了用以取火的器皿“阳燧”。宋时期沈括(1031——1095)的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关于凸面镜的成像,以及关于日食、月食的起因和预报。
西方光学早期发展。欧几里得(公元前约330一260)的《反射光学〉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ALHaMn,965-1038)写过一部《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现象。
光学萌芽期基本定律的发现
光学真正形成一门学科,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得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17世纪以来,展开了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研究。其中以牛顿为代表的光的微粒说和以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最为重要。这两种学说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在新的层次上统一起来,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为世人所公认。
光的折射定律的建立
早在古希腊时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公元100年~170)就曾专门做过光的折射实验,并得出了“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的结论。
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965-1038)发现这一结论与事实不符。
17世纪初期,1611年,开普勒对光的折射问题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折射定律的正确表述最早是由荷兰的斯涅耳(W.Snell,1580~1626)于1621年通过实验得到的。
斯涅耳的折射定律(也称斯涅耳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未做任何的理论推导,虽然正确,但却从未正式公布过.只是后来惠更斯和伊萨克·沃斯两人在审查他遗留的手稿时,才看到这方面的记载.
笛卡儿,他没做任何的实验,只是从一些假设出发,并从理论上推导出这个定律的。为了使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他还必须假设密媒质光速比疏媒质大。现在看来这个假设显然都是错误的。
笛卡尔的推导受到了费马(PierrFermat,1601-1665)的批评。1661年,费马将数学方法用于折射问题,推出了折射定律,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
光的微粒说
1704年,牛顿:“光是一种
细微的大小不同的而又迅速运动的粒子。”
光的波动说:
胡克:“光必定是一种振动。”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发展了胡克的思想,
他进一步提出光是发光体中微小粒子的振动在弥漫于宇宙空间的以太中的传播过程。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类似,而不是微粒说所设想的像子弹或箭那样的运动。
早期的波动理论缺乏数学基础,还很不完善,而牛顿力学正节节胜利。以符合力学规律的行为来描述光学现象,被认为是唯一合理的理论,因此,直到18世纪末统治地位的依然是微粒学说。
19世纪光的波动说的两个英雄:
托马斯·杨(1773-1829):英国人,是一位想象力异常丰富的博学通才。1799年在剑桥大学完成学业,获医学学位。它对眼睛生理学、解剖学和对颜色的视觉很有研究。因涉及到人眼对颜色的视觉研究,故他对光学,尤其光的波动学说感兴趣。1802年设计了杨氏双缝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
菲涅耳(1788-1827) :法国工程师。完善了惠更斯理论,提出了子波相干的思想,解释了光的衍射想象
1808年,法国的马吕斯发现偏振现象,并认为找到了决定性的证据,证明光的波动理论与事实矛盾。
光的量子说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在新的层次上统一起来,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为世人所公认。
现代光学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73年出版了专著——《电磁学通论》。1888年赫兹用实验首次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的预言,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电磁波谱
自从1888年 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时至今日,不仅证明了光波是电磁波,而且证明了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 g射线等均是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激光的发现
爱因斯坦于1916年预言过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并且创造了许多具体的产生受激辐射的技术即激光。
1960年,梅曼用红宝石制成第一台可见光的激光器;同年制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产生了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产生了可调谐染料激光器。
目前光学信息处理、非线性光学正蓬勃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