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楹联的气脉

 杏坛归客 2016-11-26

飞瀑分流归谷底,断弦寻韵到桥边

——创作楹联的技巧(4)气脉


“对仗虽工,气脉不贯”。“立意虽好,气脉不畅”。“声律优美,警句出彩,惜气脉未通”。诸如此类的评语,均见于楹联赛事评委的评语之中。看来,要写好楹联,光有对仗的功力,也谙熟马蹄韵的规则,还独有造境赋予深意的能力,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联。因为,你还有一项基本功,一项重要的技巧,没有掌握。是什么呢?气脉。


气脉,指的是:楹联的气韵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脉络是否清晰。


会写诗的人都知道,诗的基本结构,尤其是近体诗,最典型的结构形式就是四个字:起、承、转、合。元代范德玑的《诗格》谓:“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起、承、转、合这一结构形式,其实也不光是诗,也是文,以及音乐、书画、戏剧之类等一切艺术都原理相通、规则相从的。楹联也不例外。感兴而有起,接应而有承,变化必欲转,回头便是合。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叫首尾呼应。


承后可转,转后另承,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首尾有呼应,上下已勾连,这叫气韵贯通、一脉相承。所以,起承转合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浑融一体的内在联系。这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最常见的共用模式。


 


但楹联又有自身的特点,每一副楹联,无论长与短,无论单比由多少分句组成,它整体只有上下两联。因此,起、承、转、合这一结构形式在上下两联中如何配置,如何简略,便是楹联写作一个必须用心研究的问题。


此外,也不是所有的对联都一定要用上起承转合这种结构形式,那么这些例外的究竟如何完善作品的气脉,这又是另一个必须弄懂的问题。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 楹联应用起承转合的两种类型

近体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成篇均为四句,因此,起承转合大体便可安排于这四句之中。楹联仅有两联,如果单比由多个分句组成,那么,起承转合就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安排。

例如:

云南湖南会馆联:


故乡人来,问流水桃花无恙?

大观楼近,较岳阳黄鹤何如?


此联单比由二个分句组成,全联共有四个分句,起承转合便分布在两联之中。上联首句是起兴。会馆是古代人同乡在外互相联系提供帮助的场所,明清时期,同乡人多在海外、京城或其他城市建立会馆作为集会、寄寓之所,给宦游者、商旅者提供方便。


有此背景,所以首句便描述客地见老乡的喜悦之情。此为起。次句是情不自禁地向来者发“问”。这是承。有人自故乡来,当然便想知道故乡在自己离开后都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一“问”系由“人来”所引发,承接的关系非常稳当。下联的首句是宕开之笔,不说故乡了,把话题转到附近的景物上。


从话题的内容来看,这便是转。结句是拿大观楼和岳阳楼、黄鹤楼相比,问故乡的来人觉得是哪里的景物更有看头,这又回到“来人”的话题上。从结构关系上看,结句的“合”便令一个话题趋于完整。那么,有了起承转合的结构联系,这副楹联的脉络便上下贯通,一气阿成。


 


这是楹联应用起承转合结构联系的第一种类型:完整式。

下面这些对联便属于这种类型。

沈阆崑题西湖三潭印月联: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愁思,吹来玉笛到三更。


上联由看湖光而忆故乡之潭为起兴,有九曲桥成美景是为承,下联突想邀明月为转,再由笛声勾起愁思回归到忆故乡的情感上是为合。

顾复初撰成都杜甫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异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由看草堂兴发感叹异代不同时是为起,继而发问是为承,称誉杜甫流寓成都而草堂留名千古是为转,惋惜自己一无所成回归主题是为合。

毕沅自挽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境,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上联先发议论何为真儒是为起,遑问他三字领带出一组风光自对是为承,下联另拿学道释两者相比略为转,终输我三字领带出又一组景象自对回归议论主题是为合。



有时,起承转合的四个环节不一定都会出现。有时是起转合,有时只是起与承、起与合,例如下面这几副对联:

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此联的结构形式是起(感叹姻缘成梦)、转(回忆曾经经历的磨难)、合(回归主题赞美这段短暂的爱情可流芳千古)。省略了承接的环节。

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联: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此联上联集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两句(“寻仙”改为“寻山”),下联集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句及杜甫《登楼》句。从集成的联文来看,仅有起(我本楚狂人)与承(寻山而登临),省略了转与合两个环节。

财神庙楹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使我为难。


此联的结构形式是起(财神被众人求而犯难),之后即转(斥责求财者不务实事),省略了承与合的两个环节。



短联通常只有上下联两句,所以很难安排出起承转合这四个环节,最常见的结构就是起与承及起与转。起与承的例子如清代成汝昂题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联:


任我纵横千里目;

看他吴楚万重山。


上联的任我纵目是发议论,以议论为感兴之起。下联的可看万山是纵目的后续景象,是为承。这种起与承体现在一个假设、设定的框架之中,具有流水相接的气韵。

起与转的例子如孙星衍自题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此联的“春秋佳日”与“风雨故人”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可是经了作者的一番撮合,便纳入了一个给人生增添精彩的这一主题之中。上联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所以要珍惜一切良辰美景。这是起兴。但这个话题并没有延续下去,因为下联又另发议论说:那些不避风雨的登门造访者,才是真正患难之交的良朋挚友。


因为话题的内容不同于上联,所以从结构关系上来看便是话题的宕开,这是转。一联起,一联转,然后通过“莫放…过”和“最难…来”这两个句式把各言一事的上下联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完成气脉的连贯。这种手法,我们下面还会详细讲,这里仅将其作为省略承与合两个环节的例子简要介绍。


 


应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而省略其中的一二个环节,这是第二种类型:简略式。

一般来说,长联多用完整式,短联多用简略式。

以假设、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构成的流水对,大体均属于应用起承转合的简略式。例如杭州孤山放鹤亭联:


若问梅消息;

须待鹤归来。


此联含有“如果…那么…”的假设,用“问梅”为起、“待鹤”为承,起与承表达一个完整主题:怀念梅妻鹤子诗人林和靖。

清代鄂容安题江苏镇江甘露寺联则属于由因果关系构成的流水对,同样是起与承两个环节: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上一层楼是因,远看无障碍是果,先把结果说出来作为起,再补充说明原因便是承。

上一层楼是因,远看无障碍是果,先把结果说出来作为起,再补充说明原因便是承。

由条件关系“只有……才……”或“只要……就……”等内在逻辑关系构成的流水对,也是起与承这类形式,如南京雨花台联:


识得此中滋味;

觅来无数清凉。


只有觅来清凉,才可识得滋味,条件关系将二者紧密连成一体,识滋味为议论是起,觅清凉是补充说明为承.

流水对的这种通过上下联内容存在一定逻辑联系而连接紧密的成联特点,使得起与承的两个环节构成一个主题的完整,所以,能用流水对成联的作品气脉最为通畅。


 


  • 楹联结构不用起承转合的几种类型

起承转合虽然是成诗、成文、成画、成音乐乃至成联的常用结构形式,但也不是唯一的形式。事物总是有千万种不同的姿态和色彩。就对联来说,不属于起承转合这种结构的通常有这几种类型: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


并列式的楹联由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上下联组成。正对或反对便属于并列式。由于并列式的两个句子,两个单比,都是各自独立而等量齐观的,二者不相从属,也无假设、因果、条件之类的关系,仅被作者并列纳入一个主题内容之中而成联,因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环节。

例如郑板桥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全联仅有8个字,从结构上看,上联举曾参“日三省吾身”、颜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榜样,强调个人品德修养,下联举大禹“重寸之阴”、陶侃“当惜分阴”的言行,勉励人勤奋工作、珍惜光阴。

这二者孰轻孰重,孰高孰低,不可衡量,因为各在人生的不同层面上,互不包含又不可取代,但都被作者纳入人生价值取向的范畴之内。上下联等量齐观构成并列。



以下这些对联均属于并列式。

彭元瑞题蒋心馀宅内堂联:


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

福命不大,处世休辞劳苦,劳苦乃得安康。


翁同和题厅堂联: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

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李晓娴拟所居联:


买得青山供砚草;

留将沧海作涛声。


对比式的楹联是把两种人或事物、同一人或事物的前后不同的方面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比。相同的比较是正比,相反的比较是反比。正比和反对也还有“横比”(同一时间、同一系列)及“纵比”(不同时间、不同种类)之不同区分。

对比式的楹联例如范文澜书斋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坐十年冷板凳是强调读书的功夫,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学好一门学问。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学者应有的品质,不写半句空,文章才有服人感人的力量。这是同一事物(做学问)的两个不同侧面(读与写),二者分不出主次和轻重,但“十年”和“半句”形成强烈的对比。

坐十年冷板凳是强调读书的功夫,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学好一门学问。写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学者应有的品质,不写半句空,文章才有服人感人的力量。这是同一事物(做学问)的两个不同侧面(读与写),二者分不出主次和轻重,但“十年”和“半句”形成强烈的对比。

以下这些对联均属于对比式。

涂晫题厅堂联:  


无富色无贵色无文章色,方成士品;

有书声有机声有小儿声,才是人家。


康永恒无题联:


得大自在观,万事由心鞭象马;

到真无为境,一流濯足任风涛。


韩全兴康有为联:


浮沉皆过眼,任几番廷庙江湖,南海犹徊经国梦;

毁誉且由人,只半世维新治学,平生不负有为名。


递进式的楹联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上下联的内容形成递升或递降的趋势,在主题的表达上层层递进、借以阐明事理。无论是递升还是递降,揭示事物特征或者论述客观事理都是层层深入的。

。例如清代翁方纲题北京陶然亭联: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上联从古寺门口看,感叹没有游人或香客出现,这是门外的景象。下联进到室内庭院看,发现月亮已挂在树梢上,这是院内的景象。由寺门外进到庭院里面,形成一个环境的转换。而由“无人”的寂静递升至“有月”的幽深,环境的优雅便跃然浮于纸面。



以下这些对联均属于递进式。


灵山嘉会堂门联:

寻幽已入神仙境;

小憩权归清宴堂。


王国松挽黄万里联:


  湖不复兮,聚六州铁未能铸此错;

  天何怒也,倾三峡水必以洗其冤。


董汝河题山西长治县道德经园还愿处联:


行些善事,存点好心,愿嘛,不还也罢;

烧点高香,得些福泽,人哪,知足就成。


不用起承转合的结构而成联的也不限于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这三种类型,但以这些为常见,所以便拿出来讲一讲。


 


  • 打通楹联气脉的语言应当如何配置


以上我们讲了楹联结构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应用起承转合这一行文作诗结构技巧的(包括完整式和简略式),另一类是摒弃起承转合固定模式而将两种内容本不相关的东西纳入一个框架结构的(例如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从这两大类型的结构形式来看,第一类重视话题的承接与延续,并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打通了作品的气脉。这一类,无须过多地考虑语言的配置问题,因为通过起承转合的这些环节,话题的脉络走向,是大体清晰而条理清楚的,无须添加用于连接的语言。

第二类因为上下联的内容是独立的,不相包含或从属的,但却被一个共同的主题统率在一起。当作者把两个不相从属的人或事物纳入一个话题空间时,就必须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词语来连接。在这一类楹联中,语言配置就需要讲究了。

先看王夫之的一副对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是王夫之71岁时写的,借对清风有意的鄙视和明月无心的赞许,表达他入清不仕的决心,并流露其想治学而远离世尘的心迹。此联属于对比式。本来,清风与明月是各不相关的景物,作者要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胸襟,于是便用“有意”和“无心”的配置构成截然的对比,而风的“有意”和月的“无心”又共同作用于作者身上,联文的气脉便打通了。

再看顾复初自题池上联:


老作诸侯客;

权呼小墨池。


诸侯客与小墨池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当其被作者拿来指代自己时,便纳入了作者自嘲幕府谋生的一个话题之中。诸侯客指作者为成都制府幕客垂三十年的生涯,夸耀之下藏着几分悲哀。小墨池是因为作者工书画、光绪中还被推为蜀中第一书家,称自己为小墨池是嘲笑中露着几分自信与骄傲。所以,这也是对比而入联。为了打通联文的气脉,作者选择“老”与“权”来组织对比句。“老”是长久,“权”是暂时,有了长久与暂时的对举,气脉便连贯起来了。


 


还看灵山嘉会堂门联:


寻幽已入神仙境;

小憩权归清宴堂。


神仙境与清宴堂,可以视为地理部同一类名词,可以成对。寻幽与小憩,是游人郊外游玩的两种行为,可以成对。但作者要把寻幽神仙境与小憩清宴堂组成一副对联,还需要考虑如何打通二种行为的气脉。既然都是游客的行为,又都游历过这些地方,那么用“已入”与“权归”将游历过程构建为一个递进的顺序,脉络便前后通畅了。这也符合游历的实际,游人走累了,总得休息一阵。而寻幽的长久与小憩的片时本来也可作为对比,但因为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设置为递进则气脉更顺畅一些。

最后来看徐俊杰题武汉江夏谭鑫培戏楼之戏台联:


从源头起调,继往开来,京韵千秋翻作主;

听台面行腔,涵今茹古,江声万派尽朝宗。


谭鑫培戏楼是为纪念京剧大师谭鑫培而兴建的,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仿古宫廷式戏楼。谭鑫培是江夏人,自1863年随其父谭志道在京城“广和成”搭班演戏算起,其家族七代都从事同一戏种、同一行当且一脉相承,整个家族算下来共40多人从事京剧事业,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是以谭鑫培便被尊为京剧界鼻祖,其所创唱法世称“谭派”,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了解了这一背景,对此联的结构安排便让人感觉非常妥帖。

作者以京韵与江声对举,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弘扬谭派戏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上联溯源流,下联尊派系,等量齐观,结构归于并列式。


 


一般来说,并列式上下联各自列举的事项都是主题统率下的两个侧面、两种属性、两类表现,只要等量齐观,中心词语已对仗工整,就无须求助于牵拉的语言。

像下列这些对联便是:

南通万宜楼茶社联:

十亩稻花三径竹;

半潭秋水一房山。

 

朱彝尊书斋联: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王永江爱晚亭联:


晚照披红,恰补秋初枫叶早;

寒山耸翠,不妨云起大江流。

 

李晓娴拟所居联:


买得青山供砚草;

留将沧海作涛声。

 

刘锋题中国楹联博物馆联:


馆藏天地大;

联蕴古今香。



 


那么,需要借助语言牵拉入对的就只有对比式和递进式这两类。对比式常用的牵拉词

举例如:

徐霞客梅花堂联: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赵执信因园联:


借问行路人,四面云山谁作主;

坐观垂钓者,五湖烟水独忘机。


俞樾自署联:


叹老夫半世辛勤,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

看小孙连番侥幸,县试第一,会试第二,殿试第三。


徐渭青藤书屋联:


未必玄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徐子苓先得月厦联:


世上应无村学究;

山中仍有老书奴。


张英双溪草堂联: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陈维英太古巢联: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金陵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徐渭青藤书屋联:


未必玄关别名教;

须知书户孕江山。


徐子苓先得月厦联:


世上应无村学究;

山中仍有老书奴。


张英双溪草堂联: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陈维英太古巢联: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金陵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以上所见,在对比式及递进式的对联中,因为上下联的内容各不相关,但却被作者牵拉到一个主题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牵拉词将无法完善对联的结构。为了上下联气脉的通畅,选用合适的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和连词)作为牵拉词,便是我们在楹联创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楹联创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集句为联,集句的来源可以是前人的诗句、词句、古文句等等。这些随手摘来拼凑成联的句子,内容也是各不相关的,这时的牵拉词必须是原句中所具备的,否则,你自己再安一个上去,就会影响集句的严肃性和客观性。

以上所讲,就是楹联创作中所必须重视的气脉问题。一副楹联的优劣,不但在于立意的高深、对仗的精准、声律的优美,也在于气脉的通畅。而要确保楹联气脉的通畅,一是要选用适合表达联意的结构,二是要选用能够有效连接的虚词。一般来说,能用起承转合这种结构形式的,联句的连接与呼应比较严密,应为首选。

不能应用起承转合这一结构形式的,则应考虑用并列、对比、递进等容易构建连接的结构形式,并在选用连接词方面下足功夫。如果大家把这些环节都注意到了,操弄好了,创作楹联就自然水到渠成的了。

讲完这一课,我的楹联讲座也就告一段落了。限于本人的水平,我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的就是这些入门级的知识。这属于楹联知识讲座的初级阶段。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也谢谢梅校长和各位教学助理,他们作了很多无私的奉献,值得我们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