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诗歌,六道习题,全面概括“诗歌炼字”题目

 中学生读写 2022-02-09

一首诗歌,六道题目

帮你解透“炼字”考点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

古人作诗非常讲究炼字,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可是,这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高考难点——古诗鉴赏的炼字题目。幸亏有张伟华老师,为我们找到一首典型古诗代表,以“一首古诗,多道题目”的体例,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与你一起突破“炼字”考点。

精选诗歌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查慎行善用白描手法来摹画山光水色。这首五律描写景物,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如旅人登山,攀之愈高,见之愈奇。用语看似平平,但如“醒、吐、辨、软、轻、浓淡、斟酌”等字词,无一不恰到好处,均无可移易。这样的诗,正是我们难求的“以少胜多”训练素材。

题目展示
01

首联“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其中“醒”和“吐”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案】①“醒”在首联中即“散”的意思。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同时也是说早行的旅人与朝雾一样,也是“才醒”。

②“吐”即“升起”之意。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

【解析】这里的“醒”“吐”二字都是动词,诗中的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可分两类:

一是“本态动词”,即事物本身发出的动作;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见”,贾岛“僧敲月下门”之“敲”,都极为生动;

二是借用动词,即借用其他事物所用的动词来描摹眼前的事物,常常和比拟修辞联系在一起,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的拟人手法,毛泽东“鱼翔浅底”之“翔”的拟物手法,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的使动用法与拟人手法,都非常巧妙。

02

有人说,颔联“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中的“翠”与“红”用得极美,请作赏析。

【答案】“翠”与“红”是两个描写颜色的形容词,写出青烟袅袅、霞映树红的景色,红绿辉映,鲜艳明丽,极有画面感,可谓“诗中有画”。

【解析】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诗人很注意色彩搭配之美,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如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如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03

第三联“风软一江水”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案】①软,使……柔软。②清风吹皱江水,使之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③一个“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水波写得可触可感,见出作者轻松快意之情。

【总结】这里的“软”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类似还有“云轻九子山”的“轻”字,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浮在银色的海面,显得很轻很轻。“轻”字借重感描摹观感,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

古诗词中使用形容词常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绘景摹状,常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的作用;二是既描摹景物又抒发感情,如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之“轻”,既写舟行之快,又写心情舒畅。另外,诗人有时也会用叠词来形容,增强韵律感,营造氛围,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04

结合诗句,赏析红树忽移湾”中的“移”字的妙处。

【答案】这句诗写前面的红树忽然又转移到水流弯曲的地方;这实际上是诗人的错觉。树是不会随便转移的,只是因为人坐在船里,转弯时随着方向的变化,由于远近视差的不同而觉得是转移了。诗人把静写成动,以动写静,非常巧妙。

【解析】与第(1)题一样,这也是动词的用法。这道题告诉你动词的另一个妙处,就是诗人常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描写景物,使得静态景物具有了动感。

05

这首诗歌中有几个虚词用得也很巧妙,请找出来结合诗句略作赏析。

【答案】①“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句中“才”“未”两个副词,写出了朝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东升的景色,巧妙地扣紧诗题的“早”字,描写严谨细致。②“红树忽移湾”,描写树木本来融汇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际,忽然染上了红色。其中的“忽”字,既写出船行之快,又突出了诗人的意外之感。

【解析】在古诗词鉴赏中,我们往往重视动词、形容词等等,却忽略了其中的虚词。其实虚词不虚,在诗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如李清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表时态,正在进行时,写李清照南渡,丈夫病故,书信无处可寄,是以一见到北雁南飞,就感到伤心。表转折,怎么回事呢?李清照早年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故称雁为旧时相识;大雁鸣叫,本已伤心,却发现正是以前见过的那只大雁——它曾经伤过我的心啊,怎么这次偏偏又来鸣叫?一个,一个,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悼念与思乡之情。

杜甫有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祠院中的碧草,草色自映阶砌,密叶的黄鹂婉转美妙的好音,这些物都是无情的。草当春时自然生绿,鸟在春时也是自然婉转鸣而不停。这些无情之物当然不知道人间沧桑与悲幸。这些情感都从“自”、“空”两个字传送出来。

06

诗题《早过大通驿》中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过”,途经,路过。作者首先点出“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然后描写“过”大通驿时所见的景色(炊烟袅袅,市镇可辨;朝霞映木,江泛涟漪),最后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全诗紧扣一“过”字,由时而景,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写出了晓雾朝霞中的江南秀色,俨然一幅写意山水画。

【总结】这是一道补充题。考查诗歌题目中的关键词,赏析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古诗题目很讲究,往往在诗句中有照应,读的时候要注意。

知识卡片

常见“炼字”的作用

【动  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  词】增强诗歌的韵律感,摹拟声音,生动形象。

【虚  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炼字题解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②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③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

④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依据所给字词的特点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省去13步骤,保留24步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