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部分的男生与父亲都很难沟通?

 pgl147258 2016-11-26

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好像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儿子是父亲前世的冤家。确实,普遍的情况还真是儿子与父亲的冲突更容易一些,矛盾更突出一些,沟通更困难一些,代沟更明显一些…如果要细细地探究这个问题,恕我才疏学浅,难以理清楚讲明白说透彻,现仅试着以我的感悟来略谈一二吧。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儿子是延续血脉传宗接代的象征,是光耀门庭砥柱顶梁的希望,同时也饱含着父辈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快乐幸福的最大寄托。正所谓寄之情托之愿,故尔谆之切教之急。而中国式的父亲,向来有“父爱如山”般的严峻,背负“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和压力。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对儿子,更偏重于以“理”;明显有别不同于母亲“母爱如水”的偏重于以“情”。另一种普遍现象是女儿会跟父亲更亲一点,儿子会跟母亲更亲一点,这种人性的特点,当然又会加大父子之间的沟通难度。
为什么大部分的男生与父亲都很难沟通?
一方面,父亲作为一个阅世已深的过来人,只愿意或只唯一能告诚自己的儿子,分享他的经验和感悟,见解和指导;儿子因涉世尚浅,对那些教训教诲没有亲身体验,当然觉得不切实际,云里雾里,或夸大其词,或要求太高,多少会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儿子与父亲的话不投机,除了父亲的殷切期望过重过大而容易造成的儿子反感,与父亲有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与年轻人固有的叛逆天性,皆有关系。这都是形成“代沟”的主要原因。而“代沟”这个词,老早就有了,这就证明了两代人的沟通困难,分歧矛盾,不是今天才突然冒出来的事。而在瞬息万变,与时俱进的时代,更显得这种现象带有突出性和广泛性。因为这个时代,两代人的理念更容易有差异,价值观和人生观,原本就隔着一代人的认知鸿沟。而在世象缤纷,车喧马嚷,目眩神迷,心烦气躁之时境,如能达平心静气,敛声屏息,则更何其难也…而现在,也不似过去那样讲究君臣父子等级森严,桎梏繁多。父言不可违,父命不可抗,已不提倡这么教条的代表孝的唯命是遵了,不想听就不听,无话讲就少讲,甚至和父亲吵几句,现在也司空见惯,只要不太出格,也没人指责儿子是“忤逆不孝“了。
虽然父母对儿子的爱,出发点和目的,实质都是一致的,但表达的方式却体现出“分工不同”: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功利性更强,因而给予了儿子有形无形的压力成份居多;而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生活性更多,因而给予了儿子无时无刻的温暖感受更浓。
没有哪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唠叨和操劳不是出于真情和好心;
没有哪一个儿子对父亲的顶撞和反抗不是出于无奈和烦恼。
只有父亲才会对儿子这样不厌其烦;
只有儿子才会对父亲这样难掩率性。
当父亲一天天老去后,当我们也做了父亲后,基本也逃脱不出这种情况在自己和儿子身上的重新继续…
为什么大部分的男生与父亲都很难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