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门】汉字、汉文与书法 | 欧阳中石

 木头1018 2016-11-26

“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知书法,必先懂汉字。近代以来,汉字曾受到过一些误解,以为耽误了识字和书写的速度,制约了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认识逐渐公允了。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汉字是了不起的创造,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中流传使用至今的只有汉字,这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各种有利的要素,并且坚持了下来。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但是它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的办法,这就指向了文字。如同早期其他许多民族的文字一样,汉字也着重从“象形”上发端,许慎说“文者,物象之本”,这个“文”就是“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提炼而成。但仅有“象形”还不够,一些抽象的意思不易表达,于是又发展出“指事”“会意”等办法,“象形”为本,以形状物,合形会意,构成了汉字最根本的成字原则,这就使她具备了超越时空限制而可传至久远的功能。尤其是“会意”的出现,应该说是中华儿女智慧的质的表现。我国地域辽阔广大,交通不便,语音很难统一,但是有一个特点,多数方言是单音节。这个特点与“象形”“指事”和“会意”等相结合,这些造字方法就一直传承下来,形成“表意”的文字体系,而没有走上“表音”的方向。我们的祖先很高明地又运用分类的方法,确定了若干个“部”和偏旁。再进一步,每一部又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偏旁作为一部的突出典型,称为“部首”,以统摄几乎所有的字形。这样虽然汉字总数多,但是构成这些字的基础部件,却是比较简约、易于掌握的。分类的各部实际上构成了先辈们认识世界的一个体系,这样,不仅语言是思维的现实,我们的文字体系,更具有同样的性质:反映人类思维对世界的把握。“语”和“文(字)”由此形成既分且合的状态。我想,“文言”不是直接记录“语言”,而是在“文字”上的浓缩结晶。



欧阳中石书法欣赏


“汉文”是绚丽晶莹的串珠


这里说的“文”,不是“文字”的“文”,而是“文辞”的“文”。连字成文,汉文和汉字一样的了不起。我们的文言文,在字词的使用上很灵活,没有主格宾格、过去时现在时等等的讲究,看起来好像不那么一目了然,但是也自有其优势,就是“简约”,并且总体上不影响意义的记录和传达。汉字基本上一字一形一音,词性变化灵活,所以成“文”时在形式上有讲究“秩序”的便利,比方我们的对联,两句对称,形式整齐,就充分发挥了汉字的这个特点,为西方文学所无。我们的“近体诗”(不是新诗,而是唐朝以来的诗,现在看来是格律诗)也是这样,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长短一样,讲究“平仄”“黏对”,既统一又不单调。诗、词、曲、联里面的修辞,有时讲究“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作动词,十分传神;有时讲究“音”“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好像在讲两种水果的特点,可是它的声音却还可以表达另一层意思,“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体现母亲离别儿子时依依惜别的感情;有时还巧妙地利用汉字的“形”,发挥成极妙而深邃的文字。有一个流传广泛的联语“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奇特,可是从字形上一看,奥妙就出来了,她的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的偏旁,分别是“火”“金”“水”“土”“木”,恰好是中国文化里的“五行”。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很有道理。所以我说“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汉文”就是把许多结晶连接起来,有条理地串成的绚丽晶莹的串珠。


欧阳中石书法欣赏


“美好”是文化的核心追求


如此美好的“汉文”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文化”?辞典上说:“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所不包,比较抽象。但是仔细思考,有线索可寻。许慎说:“文者,错画也。”这个“错”,也写作“逪”,是交叉的意思,就是《周易·系辞下》所说的“物相杂,故曰文”。但是相杂、交错还不够,所以《礼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不仅要丰富,还要和谐。不乱就是“和谐”,也就是“善”。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也充分吸收来自各方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就是一种“五色成文而不乱”的文化,追求人类生活的“美好”是她不变的目标。要把这种“美好”的追求“化”及一切,以“文”“化”之,就是“文化”。



欧阳中石书法欣赏


 书法是一门学问,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表现文化之美


“书法”一词,最早指写作历史的方法,后来转变为书写汉字的法度,现在我们是把她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了。但我想说,她更是一门学问。


有人视书法为文人末技、小道,其实她能解决大问题。在历史上,没有“书写”的能力,文字怎么得以展现?即使现在,她又用美好的方式把这些内容有章有法、有节奏、有感情、眉飞色舞、生机勃勃地展现给人们。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汉文是绚丽晶莹的串珠,那么书法就是串珠上的美好光环。


我一直强调书法与汉字、汉文的关系,要求我的学生在汉字、汉文的基础上来研习书法,应当注意对文字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积累。较早的时候我提出“文心书面”,后来调整为“书文结晶,积学升华”,再扩展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书文结晶”。经过一番思考,又把其中第四句调整为“切时如需”。结晶、串珠、光环,三位一体,书的作用是焕发神采,使负载着“道”的“文”“字”成为一个有感染力的、活动着的形象,满足社会、历史和时代的需求。书法不只是写好字的问题,应该通过写字,把文化之“美”表现出来。


选自《名家讲书法(插图本)》,中华书局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