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夜语】诗词杂说(40) 文信院诗词批修改之十六

 WENxinHANmo 2016-11-26

初冬登西岭

苍岭轻霜结,空枝瘦眼前。

壑幽泉响曲,林静鸟参禅。

登顶千峰小,回眸万壁悬。

诗情侵脏腑,歌彻赋成篇。

【简评】

1、主题较为突出,景象细腻,初冬特点与山之特点相结合,布置上较为合理,见章法,有意境。

2、小字不妥,小乃远近之视野,无须登,远视群峰一般小,此处登顶二字配矮,似乎更切,当然山外更有山,此顶或非最高处,然则纵有高峰,远而视之,误差效果,一样见矮。

3、鸟参禅,主观意识太强,描情布景,以清晰为宜,多以听、视、嗅、触觉相勾画。若以此象作结,则见幽婉而含蕴。全诗到此,可独成五绝。

4、前三联的好景被结联辜负了!龙头蛇尾,若取此象,结联留一句足矣。

登凤凰山

雾锁潮州第一峰,天池羞面隐真容。

莺啼静谷声尤脆,柏阻流云岭似封。

红日溶金霞赤赤,清流漱玉水淙淙。

莫非身到蓬莱界,却觅神仙不见踪。

【简评】

1、起得大气,承得清新,结得悠悠,不错的立意与章法,遣词造句上,一四句尤为精彩。

2、登山的时间过度上有待加强,看不到时间过渡,则第一句与第五句极不和谐。既然雾锁,哪来红日金霞。如果不是一个锁字,则雾中见红日尚可。

3、第三联红、金、赤赤太罗嗦。清流、水,也一样。

4、尾联缩为一句足矣。莫非、身到、却觅皆可省去,蓬莱、神仙,留一即可。

点绛唇·冬日独孤游

日暖风清,荻花摇曳山弯路。一汪情注,林密鸣禽庶。

重陟青巅,俯察仰观悟。诗梦处,沧桑几度?不尽天关赋。

【简评】

1、独孤为地理名?否则留独字即可,或全不留,内容中见独孤即可。

2、荻花之花期在秋季,见秋色,若显当地气候偏暖,可用“荻花迟放山湾路”。荻花自然摇曳,既为自然,摇曳二字可不要。

3、“一汪情注”,意思不明,生涩。庶?为何意?见凑韵。估计这里是取“众多”的意思。后面的“悟”亦可凑韵。其他各句,字词上多有斟酌处。

4、先景后情,章法上尚可。

五绝·冬日上山舍

溪流向北湍,拾径倚栏杆。

山木梳晨日,轻烟绕屋寒。

【简评】

1、湍字凑韵。

2、诗不合题,不见“上”,可改诗题为“冬日山舍所见”,更象“山径倚栏所见”。

3、冬日的特色不强。溪流天然,无论哪个季节,都向北流,只要登山,皆可拾径倚栏,只要出太阳的日子,第三句都成立。第四句稍见冬气,然秋季或也有。

4、从景语来道情语,这种造境之法可取。

但使有缘明月夜,休教失约白云山。

清风奏曲林相和,断续虫声伴水潺。

【简评】

1、象这样的标题,给人一种莫名的感觉,如果给读者去看,估计看完诗题,早把诗丢到一边去了,还不如取一个“无题”,作为评者,只能无耐的看下去了。

2、起得突兀,若用到转句可。不妨将前二句放到后二句。

3、清风奏曲,声音也,断续虫声,声音也,水潺,声音也。同一种意象不要在诗中出现两次,世界就如此单调?只有听觉,就没有了视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五绝·冬赏圆月

月挂中天满,清辉惹绪愁。

良辰冬日夜,胜是赏中秋。

【简评】

1、结句尚可,见几分新。

2、胜字的力量不弱,但前面的布景太弱,托不起这个胜字。有人用射箭来比喻写诗,“挽弓如满月,矢发似流星”,前面挽得不满,射不了这么深。

3、惹绪愁,语句不畅,估计是“愁绪”的倒装,这种倒装最好不用,若要用,可考虑倒过之后,可否换字,如“绪”是不是可以换个别的字呢?如果这分思考,估计会避免这种不畅之感。

4、良辰冬日夜,简直是一种空话,不是可要可不要的问题,是完全可以不要。写诗要坚持一个原则,可要不可要的句子,一律不要,更何况完全不可要的句子。

初冬夜作

月挂天心处,露凝花蕊时。

欲言羞未语,君意我先知。

【简评】

1、这一首不错,布景立意含蓄而得味。

2、第三句可酌,羞字太露,可不直言之。若强调“羞”之态,诗句亦可重新构造。

3、转结舍有我之境,而得无我之境,或许意韵更佳,如“花羞人不语,寂夜(或用别的词)两相知。”可得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味。或“花羞人不语,问月可相知?”特意重复上两句的花月二象,也别具味道。

夜之叹

露夜寒风浸小楼,红尘旧事许多愁。

翘眉敢问天边月,怎了今生泪不流。

【简评】

1、浸字太过,可能是侵之误。

2、许多二字太俗,用俗语,得见特别之处,如“载不动、许多愁”,一个“载”字,掩饰了俗。这里若用,可在“旧事”上斟酌。

3、以翘眉来代替抬头,这指代之法值得提倡,这翘眉大有翻白眼之态,情感的表现力不错。

4、月了许多愁,这意象不错,圆月尚人人盼之,以求得人月圆,故月缺让人愁,更何况是天边月,月亮都要下去了,没有了,大有绝望之态,怎生了得这不止的泪流。

登广州塔口占

不绝乡音四面来,小蛮腰为孔方开。

一人三百寻欢价,也上珠江电视台。

【简评】

1、抓住收费这个切入点,用“上电视台”这个场景提升了意境,含蓄地揭露了当前的一种社会形态,以褒写贬,甚得绝句之法。

2、“乡音”应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却缩小了意象。如果能由此及彼,放开视野,从更宽更高的视点入题,允许非乡音入诗,则更有社会高度,更有现实意义。

3、孔方即钱,三百,也是钱,是为合掌,二者取一即可。即使去掉第三句,全诗的意思也无减。

立冬偶成

立冬景趣的宜人,节气初交物候新。

水色澄明山色朗,写心最是小阳春。

【简评】1、起结二句,堪得味道。中二句是为初冬景象,却非特有,“的宜人”是为诗眼,然展开得不到位,特色不强。把第一句的第二字改为“春”,一样成诗,并且承接更好。

2、结句虽得味,但只是小阳春,估计永远也强不过阳春三月。

七绝·塞外新冬

入冬未见琼花舞,十月犹怜蚁在岗。

秋菊应嫌霜雪晚,故留庭院斗寒芳。

【简评】

1、首句若与“胡天八月即飞雪”来比较,其意韵差别自见。估计作者写“未见”可能也是反承着这一句来的。

2、“蚁”是不是什么特指?如果是比喻,则比喻模糊,如果是写实,则突兀。

3、后二句与前二句关系不紧,造成结构分离状态。

4、转结之间有矛盾冲突。若是嫌霜雪晚,菊应该早放啊。如果留下来斗寒的话,霜雪都是严寒之物,应该更爱才对啊。

岭南初冬

二稻收成后,流泉溢水长。

山坡松滴翠,野径泛花香。

忽有兔惊跳,又来鹭乱翔。

观光喜北客,自诩踏青郎。

【简评】

1、首味的意思可以,但意味没写出来,泉水灌稻田,但稻谷收获了,泉水可以休闲了,从这个意境去写作,可起到以景写“民生”之情。

2、滴字不妥,并且颔联对仗不工。

3、颈联诗味全无,为景而写景,不可取,另对句孤平。

4、尾联出句可酌,气韵不通,然结句得味。

梅花赋

落叶西风扫,冬来草木皑。

梅花初吐蕊,点点雪枝开。

【简评】

1、首句扯得太远,风马牛不相及。

2、皑字不妥,皑,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但不可能霜雪入冬就有,一冬不化。

3、梅花也不可能冬来就开,根据节气变化,冬至乃极阴之日,过冬至而转阳,梅花得受阳气才开,所以,梅花最早也得到冬至后开放。

4、结亦平淡。

橘子洲头行寄

东西对岸水中央,橘子洲头橘子黄。

独秀湘天多俊杰,齐瞻伟像品沧桑。

寒秋易著层林暖,楚地轻韬岳麓光。

处处清波皆澹荡,何如此处有文章。

【简评】

1、首句太实,并且略显不畅。

2、颈联对仗不工,并“轻韬”生涩。

3、语言累赘,可去掉前二字变为五律,意韵会增强数倍。

临江仙·立冬情愫

问尽苍桑秋已老,曾经落叶西风。漫天飘絮别葱茏。疏枝承玉骨,香雪吻娇红。

独向孤山寻处士,或将心血倾融。知音自古总难逢。梅英思念苦,鹤影许相从。

【简评】

1、题拟作“立冬”即可,情愫二字多余。标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

2、上面的评述中说到梅的物象,这里就不重复了,立冬写梅,太早了。引用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意蕴还不错。

3、整体的结构不错,上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4、语言的组织上还可加强,特别是每片的前三句。

浣溪沙·忆少年时学友

白舍乌檐小榭幽,为迎春驻雪骚头。斜风漫扫一蓬秋。

应忆当年红袖舞,明眉皓齿掌中柔。朱英碧水岸边稠。

【简评】

1、描绘细腻,因情构景,以景托情,语言功底不错,见学友情深。上今下昔,今昔对比,章法安排不错。

2、骚?疑为笔误。

3、上片结句可酌,前春后秋,承接上有跳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