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画诗与应酬诗

 杏坛归客 2016-11-26
       许多年以前(2007年时),我曾经想写一篇题为《题画诗作法》的文章,当时我虽在理论上略知一二,却苦于缺乏这方面较丰富的实践体验,因为那时候我做的题画诗还很少,只是做了一些题照片的诗。题画诗的前提是要学会“读”画。古人的题画诗,当然只是给山水画或人物画题的诗,今人亦然。去年以来,我已做了70多首题画诗,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读画方面的经验,基本上能够做到眼睛扫描两遍图,就能找出这幅画的构思布局特点了。一般来说,我用一两分钟时间来读画,再用四至十分钟便能做出一首题画诗来,当然这只能是做五绝或七绝了,做一首题画诗超过十分钟的情况极少,除非是构思时走了弯路、全盘推倒了前面的思路。
(2015-10-13日21:01分发于我QQ空间的“说说”版面上


 
    昨晚我于10:24分下网后,便在书房内捧读新购回的《刘禹锡集笺证(下)》(瞿蜕园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书。我发现集中很多诗作都是刘禹锡与人酬唱之作,其中他与白居易、令狐楚二人的唱和诗就占了一多半。在我看来,某位古诗人的应酬与唱和诗数量比重较大是有原因的。
    首先,古代名诗人虽然各有自己的文学圈子,但除非这人的圈子内的人都是同时做京官或是在同一个府、县内做官,否则便大都天各一方,聚短分长,因而不可能象现当代那样成立一个诗社来搞诗词活动,所以他们只好通过信函的形式来寄示自己的诗作给朋友、昔日的同僚或他的上司。
    其次是古代似乎没有专门的诗词刊物,所以诗人写出了诗词作品却没有一个平台能发表这些作品,便只好将自己的新作拿给或寄给某些朋友或熟人们阅读,
因此古代的诗人们便采用这种形式相互交流诗作。于是他们的许多诗作标题便常常冠以“和某某原玉”、“酬某官”、“示某人”、“兼示某人”的名义,以便使这种交流诗作的行为名正言顺、出师有名”。
 
(2015-10-14日20:45分发于我QQ空间的“说说”版面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