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溪吕氏

 梁园处士 2016-11-26
  羅溪由來

  行禪木橋半嶺之水成溪蜿蜒而至,匯集處名之曰羅溪(南崖硐山方斗岩北,名外垟屋基兒,五年前還在),宋紹興未年呂姓祖居焉。而後東遷馬鞍山北麓,新橋後之溪改為穿村而過。三四百年後有北岙南岙兩村;半嶺山後隴頭木橋隴窟亦因羅溪村而得名;曬陶坯處名坦頭,新來壘竈者叫啓竈,倪家來倪家塆(繆家灣)陳家來陳家坑,蹩客雅名仙客;諸村外出皆自稱羅溪人。東過凹口往烏牛樂清,西乘舟楫通郡城楠溪。溪山靈秀,地土肥美,造就羅溪呂姓八百年耕讀文明。

  羅溪呂氏

  羅溪呂姓舊祖乃萊州之望族,大儒朱熹為文穆公文靖公作傳,其蹟尚矣。羅溪三世祖光遠公宋紹興戊寅年負母南渡,居郡城悌華坊塾林家子。四世祖開元公遷羅溪墾荒拓土,田地膏腴,溪山靈秀,累世經營,家道隆興。置學田延名師課子孫,族中庠生、郡廪生,乃至太學生譜上載之者眾矣。克勤克儉,亦耕亦讀,創立呂氏八百年耕讀文化。

  十一世祖政菴公明景泰年入京納粟八百斛救荒,未幾,其子天謹公輸粟一千二百石奉詔備荒,父子同獲七品散官。而政菴公終老囑曰:喪事一遵儉約,毋受賻奠,不做佛事,孝友安分順理,愛憐孤寡,吾死無憾矣。十二世天漢公納粟五千石賜爵七品執政,公辭曰:爵祿非吾願,吾少失怙,未能盡孝,今膺一命或光吾親于地下,聊表烏私之萬一。其後明承事郎天斌公簡菴弘治十四年賑濟二千二百石,造義渡五(海坦江頭石岙東岸上塘渡)。十三世北京太醫院御醫嚴州府遂安縣知縣梓公賑粟叁仟陸佰斛,捐銀五百兩,造上塘、中塘、下塘三座大橋。《四庫全書》收錄諸公墓志銘,史料證實呂姓忠孝仁愛,儒家淵源之深厚也。

  讀聖賢之書,平素端厚寬惠,富而不驕。而臨大節之時,正氣浩然者,義也。明刺史十六世祖子明呂公授任南京鳳陽府中都留守司廣東運判署高州府太守。滿清定鼎中原之時,誓不剃髮,守志自刎,何其剛烈。郡廪生二十一世葉高呂公冒險上陣革除弊政,數千戶免疫,西溪、楠溪、永強等處建公生祠,春秋二祭。福建知府二十四世渭英呂公以羅溪地厚俗淳撰文規勸大岙呂氏,教育改制創辦羅溪鄉小學(縣教育改制領先者之一),深得後人贊頌。

  治亂交替,呂氏耕讀文化遭東洋倭寇之荼毒,太平流賊之洗劫,賑濟屋羅樹廳毀於一旦,村人南山石頭城避難。歷史沿革,圍村城墻不復存在,衹剩石鑼一對,賑濟陵園僅留墓碑聖旨牌而已。繼而斗轉星移,天下歸心。攬溪山之靈秀,承祖宗之恩澤,英才輩出,氣象更新,思祖上之懿範,沐先人之德風,吾等裔孫,恢弘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