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吕氏

 梁园处士 2016-11-26
  浙江吕氏

  有资料统计,元、明时期吕姓集中于浙江、江苏、甘肃三省,约占吕姓总人口的一半。浙江吕姓人口约占吕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吕姓第一大省。明代各宗吕氏在浙江各地都有后裔生活,分布的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个主要大宗吕氏是1、北宋东莱吕氏析出的金华吕氏;2、北宋廊坊吕氏后裔析出的新昌吕由诚宗族;3、南北朝吕僧珍迁南京后裔吕从庆、吕从善析出的浙江后裔;4、唐宰相吕湮迁福建晉江后裔吕占析出的浙江后裔四大块。浙江各地同样间杂其他吕氏小族。

  一、金华后裔

  东莱吕氏析出的安徽寿州吕龟祥一宗在北宋世代为官,其子吕蒙周一支最有名。吕龟祥-吕蒙周-吕夷简-吕公著-吕希哲(吕希绩、吕希纯)-吕好问。吕好问随宋?南迁?定居在浙江金华,后繁衍为南宋第一大望族-金华吕氏。 吕好问(1064年—1131年),字舜徒,以父荫补官。1126年任御史中丞,不久改兵部尚书。吕好问既是个忠君之臣,又是位作人处事较圆滑之人。宋崇宁初年,蔡京横扫元祜党人,吕好问因是元佑党子弟废官,被赶到扬州任仪曹。金人南下,迫于态势宋徽宗不得不下诏解党禁,部分元祜党人才得以重新使用,靖康元年,吕好问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金人占领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大臣中主和派占据上风,吕好问困力主抗金被贬为袁州知府,又下迁

  为吏部侍郎。待金人围攻都城时,宋钦宗提找吕好问为兵部尚书。

  宋皇帝被金人扣留,立张邦昌为帝时,任命吕好问为事务官。吕好问劝张邦昌不要称帝。金人退后,吕好问劝进元佑太后垂帘听政,张邦昌易服任太宰。

  宋高宗即位后对吕好问说?宗庙获全,卿之力也。?封吕好问为尚书右丞。不久,侍御史王宾上奉说吕好问曾当过张邦昌的官员,不可以在新朝为官。吕好问出知宣州,后卒于桂州。死后封为东莱郡侯。

  有人说吕好问与吕夷简、吕公著三代皆为丞相,这是一种误读。宋尚书右丞为正四品,是宰相的佐贰(副官)。

  《宋元学案》记载;吕好问-吕弸中(吕本中、吕揆中、吕用中、吕忱中)-吕大器-吕祖谦。

  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生于1137年,卒于1181年,人称东莱先生。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婺学?,对后世颇具影响。

  1上虞市有族贵门吕氏,其族谱说是出自吕用中之子吕大椇,吕大椇之子吕祖璟是两淮安撫使,卒后赠武公大夫,从金华迁剡县(今浙江嵊州市),其长子浦城县丞吕询的四世孙吕曾六自剡县迁上虞,因系出贵门,不忘其本,更名吕贵

  六。吕贵六其族后裔古称贵门吕氏。

  2宁波市鄞州区有一族称系出金华吕氏。吕复长达7417字的墓志铭说:吕好问的重孙吕袓俭的后裔吕宝任过吏部郎知台州事,从金华迁到宁波。吕宝-n代吕克德-吕居敬-吕复。

  吕复,字元膺,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吕复少时孤贫,从师受经。后以母病求医,遇名医郑礼之,开始学医。因得到禁方及色脉药论等书,试验有用后,逐购买古今医书研究,自此成为名医 。官府曾历次举荐他任仙居、临海的教谕和台州教授,他都沒有干。

  但吕复墓志铭说吕祖谦、吕袓俭自河东徒婺一句令人疑惑。要么是吕复假托袓源,要么是撰写人不知道金华吕氏的来龙去脉。

  3、苍南县有支吕氏出自金华吕氏,代表人物的吕洪七世祖吕士廉是元代温州路总管推官、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因职从金华迁到浙江苍南县安家。明代吕洪的后裔居浙江平阳。

  吕洪、字大正,今浙江苍南县人。1454年的进士,在明朝长期任御史。1465年吕洪等共同上奉请求重用宣府巡抚李秉。1478年,朝廷增铸北司印信,御史吕洪上言,请求毁之。其子吕耇是永嘉县学教谕。孙子吕深任过县典史。

  二、嘉兴吕氏。嘉兴有支吕氏源自那支不详。吕原的墓志铭记述:他的祖太爷吕茂卿是元朝主管专门事务的提举,吕茂卿-吕仲雄-吕伯诚-吕嗣芳。吕原的父亲吕嗣芳是万泉(今山西万荣县)教谕。哥吕本是景州(今河北景县)的训导。

  吕原,字逢原,秀水(浙江嘉兴县)人。吕原不到15岁时,父亲和哥吕本相继去世。家贫不能归葬秀水故里,有人劝他以胡人风俗火焚父、哥。吕原大哭不同意、土葬在景州城东。二十岁后,他和母亲及侄子回归嘉兴。秀水无田无房,他借房居住供养毌亲和侄子。吕原勤学不止,举乡试第一。1443年,进士及第,授编修。1447年,是侍讲学士,兼中允。不久进左春坊大学士。1457年,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进翰林院学士。1463年,母丧后,他去景州,起父兄归葬。因途中车舟劳苫,回家办完葬事不久而卒,年四十五。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吕原内刚外和,与事无争。

  儿子吕常,蒙父萌补国子生,供事翰林,迁中书舍人。累迁礼部郎中,他好学能文,熟知典故,进南京太仆寺少卿。累迁南京太常卿,辑《典故因革》若干卷。1506年退休归乡。再沒有为官。次子吕奎。吕常之子吕言,字伯时、1506年入选吏部,为太平府通判、后改任应天府通判。五十八岁卒。吕言之子吕科。吕原以后的传世为:吕原-吕常(吕奎)-吕言-吕科

  三、永康吕氏

  永康吕氏源出多支,声望最大的当属太平吕氏、青山吕氏、仰平吕氏。

  1、太平吕氏。南北朝时东平吕氏后裔、粱领军将军吕僧珍的后代吕伸、吕昌兄弟在唐代旅宦至金陵(今南京),吕伸的孙子吕从庆、吕从善880年避黄巢之乱举家从南京迁徙今安徽旌德县丰溪和安徽歙县,形成旌德-歙县吕氏望族。吕从庆的后代吕玖(尊称吕五十府君)从歙县迁浙江永康,繁衍太平吕氏大族。 有的吕谱说:吕玖也叫吕希哲,迫于战乱自河南迁来,见太平这个地方青山绿水,退能据守,进可发展,就此安家,衍繁成永康太平吕氏望族。这是撰谱者把吕玖向北宋东莱吕氏身上靠,不足以采信。永康太平可能存在吕希哲后裔,但吕希哲和吕玖决不会是一人。

  《金华南浦吕氏家谱》说:吕五十府君宋代自浙江临海市括苍镇迁居永康太平,十七世孙吕栢明代时从太平转迁金华南浦,繁衍为金华南浦吕氏。笔者私下揣测,可能是太平吕氏析出多支,修谱人因袓上转迁太频,逆源有误。

  吕玖的后裔很是给他老人家长脸。南宋吕皓淳熙年间中举,后隐居桃岩讲学,为永康学派人物之一,其子吕殊是1208年的进士;吕抚是1238年的进士,资政殿大学士,封永康县开国男,吕抚的侄子吕圭,也是进士。元代有吕浦、吕洙名人。明代有吕文荧,吕文燧、吕兼明、吕宏、吕补和进士吕传恺等。

  吕文燧,字用明,永康人。元末盗起,吕文燧散家财,募壮士三千人与盗连战。朱元障平定金华后,吕文燧以左副元帅之职兼永康知县。不久升为庐州知府。入朝,奉诏出使阇婆国和兴化。洪武三年卒于兴化驿站,年五十四。

  2、青山吕氏。青山吕谱说:北宋尚书吕大嘉1127年随宋皇南迁于钱塘。其子吕祖闰由起居舍人迁任吏部侍郎,因忤旨贬到婺州(浙江金华),吕袓闰生吕泗、吕洙、吕兴三子。吕洙是1145年的进士,退休后与弟吕兴在永康县青山繁衍为青山吕氏大族。但是,《宋元学案》记载:?吕溥,字公甫,永康人。从学白云。讲究经旨,为文落落有奇气? 弟吕洙,族子吕权、吕机亦从学白云。从?吕溥永康人? 句看,青山吕氏始迁太平时要早于吕洙,极有可能吕袓闰就居于青山。

  3、仰平吕氏。有吕谱说吕蒙正之子吕德简因官职居浙江仙居县白塔,第七世孙吕仁明代由仙居县白塔迁徙永康仰平。笔者翻阅了一下吕蒙正之子的名讳,无有吕德简之名。吕德简戓许是吕蒙正的侄子。

  还有谱说吕英年南宋中叶由浙江丽水迁居东阳市,后裔吕仁在明代转迁永康仰平。

  东莱吕氏的确有两支后裔宋?南迁?居于仙居县,一支是寿州吕夷简的后裔,南宋、元时有后裔转迁缙云县、丽水。另一支是洛阳吕蒙正的后裔,明时,有后裔散居于武义、永康、缙云、丽水。

  缙云县、丽水、武义、仙居、永康等地吕氏,在修家谱时很容易把吕龟图洛阳之吕与吕龟祥寿州之吕混淆。因年代久远,这也难怪。

  四、余姚吕氏

  余姚吕氏除金华后裔外,还有它支吕氏,有本吕谱载,吕蒙正的儿子吕务简之子吕元(字宗昌)承父荫为承事郎,家居山东东平孝义庄,宋?南迁?时携子吕仲应迁居余姚县桃邑。笔者以为,按宋东莱吕氏辈字讲究,孝义庄的吕元难说是吕蒙正的孙子,有假托之嫌。

  还有本吕谱说,东平吕荣的九世孙吕仲应为监运使,宋?南迁?时和父亲吕昌禹迁住余姚。

  吕胤昌,1560生,字玉绳,浙江省余姚人。1583年中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河南参议。一生喜好元曲与《牡丹亭》作家汤显祖交好,因改编《牡丹亭》与汤显祖闹的很不愉快。汤显祖叮嘱演员:?吕家改的,切不可从?1593年因是赵南星的外甥,受党争牵连,以考评不佳之名被罢官。吕胤昌是那宗吕氏后裔不详。 吕天成(1580~1618) 晚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原名文,字勤之,余姚人,出生于仕宦家庭。万历三十一年(1603)前后,曾在南京做过职位很低的官。吕天成有很高的艺术才能,是明晚期剧坛多产作家。

  五、新昌吕氏。

  河北廊坊人北宋宰相吕端—吕荀—吕诲—吕由诚。吕由诚生七子,其中吕偘、吕仍、吕偰、吕俣被害。另外三子,1、吕傅居四川-吕绍清。2吕倬迁居浙江东阳,为东阳吕氏一支始迁袓。其子吕绍义、吕绍定、吕绍护又析出三支。3、吕亿为浙江新昌始居祖。吕亿生三子,(1)长子吕绍曾(又名吕集)—吕蒙—吕琰—吕宜之—吕暹—吕镰—吕璞(转居余姚。)—吕思贤—吕克孝—吕秀山、吕秀泗、吕秀泽又转迁海宁。新昌吕氏析为孝、友、睦、婣、任、恤六派。还有后裔吕信、吕任转居浙江桐乡。(2)吕亿次子吕绍庭、吕绍彭迁居浙江绍兴。

  (一)、吕本 ,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人。吕本生于1503年,1532年中进士,两年后充经筵展书官。1546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任少詹事兼翰林学士。入阁后任续修《明伦大典》的总裁官。后历任礼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吕本后期阿顺严嵩,严嵩败后,他家居不复出。1587年卒,赠太傅,谥文安。死后有大臣几次上书要追夺吕本的封赠。吕本生六子,长子吕元是祠部郎,次子吕允、三子吕兌都为膳部郎,五子吕觉入太学,六子吕魁授光祿署丞,吕本的侄子吕兗任成均历。孙子吕彭、吕胤。

  今余姚有吕本?宰辅第? 旧居,龙泉山有吕文安祠遗址,绍兴有吕府十三厅。

  吕本的墓志铭说:先祖吕端-吕诲-?-吕亿-八传吕贵义-吕德玉-三传吕公琼(吕公珍)-吕懋-吕改-吕本。

  其子吕允的墓志铭说:系出吕端,自河南徙余姚,以黃籍误书「吕」为「李」,高、曾祖皆用李氏,后复姓。

  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汪道昆(1525~1593年)所写的《太傅呂文安公本传》中说:吕本是宋宰相吕端的后裔,出自吕亿族,自山东青州迁到浙江新昌。历六代到吕镰时迁浙江余姚的新河,又传三代生吕公琼、吕公珍兄弟,吕公珍生吕懋,吕懋生吕改,吕改生吕本。

  (二)、吕光洵,字信卿、新昌人。吕光洵生于1508年,小吕本5岁,1532年和吕本同时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外放为福建崇安县令。再任江苏溧阳县令,讲学劝农,施善政。1541年,擢为河南监察御史,苏、松、常、镇等府巡按。1550年,迁光禄寺少卿。累任大理寺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应天

  府尹。南京工部侍郎,食正二品俸。1563年升为兵部尚书。1580年卒,年73岁。其弟吕光午是位?游侠?参加过沿海抗击倭寇。

  吕光洵近袓出自新昌?友门?吕祖宪。吕亿十一传吕存正-吕乐-吕廷圭、吕廷安二子。吕廷安无子、过续吕廷圭之子吕世良-吕光洵。

  (三)、吕升,新昌人。由举人授溧阳县教谕,升为江西按察僉事、坐事降官,参修《永乐大典》,后历山西福建按察佥事,官至大理寺左少卿、1433年卒。

  (四)、吕不用、字则行,是吕升的侄子。1353年(元代)应乡试,以思致敏捷负才名。及长,翻然悔悟,曰:?吾家世宋臣,仕元非义也。?遂更名不用,字则耕,率诸弟躬耕县西石鼓山下,以奉双亲。与叔吕升,宋濂,刘基酬唱应和。过往甚密,为人侧目。1368年授本县训导。后以耳疾辞官,屡征不就。自号?石鼓山聋?,所著有《得月稿》、《牧坡稿》、《力田稿》。

  吕升、吕不用出自新昌?睦门?吕祖蚮。

  (三)、吕献,字丕文,新昌人。 1484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弘治初年奉旨出使交趾。任礼科都給事中时,因敢言,升为应天府丞、順天府尹、终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忤旨被劾后退体。他为人优雅厚重、其诗文冲淡纯粹,善草书。1517年卒。

  六、丽水吕氏

  丽水吕氏宗源多出,大族除北宋宰相吕蒙正、南宋宰相吕熙浩两支后裔外,还有吕从庆的后代子孙。

  1、吕文英(1421年-1505年),字阔苍,是明代著名画家。擅长画人物兼山水,现存世的字画颇贵。1488年,吕文英与今浙江宁波人吕纪以锦衣卫指挥同知在皇宫供职,人呼为?小吕??大吕?。大小吕合作创作有《竹园寿集图》《龙女斩蛇图》等。至今沒见到那宗吕谱将吕文英一支归宗。

  2、吕鸣珂是1559年进士,吕文英之孙。历官平阳府、庐州府知府,累升陕西按察司副使,陕西右布政、江西左布政使。因违例遭弹劾降为山东副使。转任福建参政。山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南京太仆寺少卿。回京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1594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工部右侍郎。1598年卒于官,赠尚书祭葬。吕鸣珂是位尽职的官员,口碑很好。吕文英宗源不详。

  七、其他地区吕氏

  (一)、东阳市吕氏有几大族,1、迁入最早的是五代吕邦彦一族,吕邦彦是今山西运城人,957年(后周显德四年)迁至东阳,遂成大族。因居东阳吴宁,故称吴宁吕氏。宋时有吕友能、吕绍德、吕常年三人考中进士。吕望潮任过福建泉州知府。2、北宋东莱吕氏后裔吕英年南宋中期自丽水市迁东阳,衍为大族。3、吕夫之南宋由金华迁入,其子吕纯文、吕纯忠、吕纯信分三派吕氏。

  (二)义乌市吕氏大族,是东阳吕氏某族后裔吕祖逢第15世孙吕思敬于元代迁入形成的。

  (三)衢州市。后凉皇帝吕光的后裔吕著原居安徽寿县,北宋时迁入,因居住衢州西安县,故称西安吕氏,为今衢州市大族。

  (四)缙云大族是吕盛一支。吕盛是北宋河南开封人,因官职居于台州。南宋初转居缙云县壶溪,故称壶溪吕氏。修撰于明正统年间的《壶溪族谱》是现存世较少的明代谱碟。也有吕谱说:南宋高宗、孝宗年间,仙居县吕盛前往杭州,路经壶溪,认为缙云县壶溪有贸易发展前途遂迁居。据说吕盛是吕夷简的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