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合理管理时间?

 shelley_wang66 2016-11-26

当家长们看到孩子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磨磨蹭蹭、慢慢吞吞的时,一个个都成了缺乏耐心与方法的急性子。家长们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光靠发火,缺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不行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和管理时间呢?



孩子为什么没有时间观念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孩子在画画或写字时,无奈地在纸上乱涂乱画,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而爸爸妈妈则在一旁不断地催促,并开始责备孩子。接着,孩子在责骂声中,画画、写字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干脆玩起了纸笔游戏……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原因1:我对这个活动没有兴趣

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并对孩子的兴趣点不关注,因而常常让孩子做一些他没兴趣的事情。时间一长,为了应付父母,孩子就养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原因2:我不知道什么是浪费时间

有些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生活细节的培养。时间是什么、如何珍惜时间等等,孩子并没有概念。久而久之,自然就养成了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原因3:我不想做,可是我不做,妈妈要打我的,所以我就慢慢做。

有些父母比较专制,不尊重孩子,而且教育方式较粗暴,孩子在威胁下,不得不选择服从。因为孩子是被迫接受,所以往往通过拖延时间来反抗。


测测孩子的时间指数


测试孩子的时间指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种方式:时间测试游戏

和孩子做一个时间测试游戏,当喊开始后计时,让孩子自己计时,如他觉得到1分钟了就喊停,看看孩子对1分钟的感觉是否精确。


第二种方式:预估完成时间

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先让孩子预估完成的时间,然后给他计时,等他做完之后,看看是否与他预估的时间相仿。


【结果分析】

将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的时间在10%以内,说明孩子对时间的把握度很高,能够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依赖大人的指令行事;误差时间超过20%,说明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不清楚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做些什么事情,也不清楚自己做事的效率;误差时间超过50%,说明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的感觉,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计算时间,更不知道该如何支配,时间指数极低。


案例


即使在同样的黄金时间里学习,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高效利用,而有的孩子一直没闲着,可到最后却连作业也没完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大多是因为孩子的时间感觉不够以及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01

记不住具体几点


按大家的话来说,茜茜是个糊涂的孩子。爸爸妈妈则说,茜茜脑子里的那块表停了,否则她怎么会弄不清时间呢?茜茜写作业慢,而且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很强,因为每次写作业时几点钟该做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时不时地叮嘱她。


爸爸妈妈担心在家里有人提醒她,那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除了写作业,在学校茜茜也总犯糊涂,她是班里的迟到大王,甚至有一回考试她也迟到了。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家里只有她时她接了一个电话,等爸爸妈妈回来后问她大概几点打来的,她是肯定记不起来的。

原因分析:茜茜的问题在于她缺乏对时间点的认知,即老是记不住具体的时间。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其实是要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的,孩子总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认识钟表。

有些家长对这方面比较重视,经常会教孩子认时钟,让他自己记时间,比如孩子八点半要吃早饭、十点整要玩游戏等。而很多家长则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吃饭的时候就去叫孩子,该睡觉了就把孩子的床铺好……

这样孩子对时间的感觉就会很模糊:反正我该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爸爸妈妈提醒我,不用我自己看时钟记时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缺失。

02

做事没有先后顺序


毛毛写作业从来没有一个先后顺序,今天他先做语文,再做数学;明天他则先抓起英语书读了一通,再去看语文。人家都是先复习再写作业,他却是先写作业,因为没有复习他有很多题不太会做,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完成后他却开始复习。


平时他做事情也是这么混乱,有一次老师让他管理早自习,他可高兴了,可是没有多久老师就把他撤了。原来他有时候让同学们先听英语,再给同学听写,最后读语文;可有时候他先给同学听写英语单词,再读语文,最后才读英语。同学们反映他想起什么做什么,把大家弄糊涂了。

原因分析:很多孩子学习时没有先后顺序,总是抓到什么就做什么,毛毛就是这样的孩子。其实这也和家长的教育有关。

凡事有序,首先就要在生活中先有规律。孩子从刚出生时就要培养他生活的规律性,包括定时吃饭、定时大小便、定时玩耍等。

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饿了就给他吃,尿床了才想起来给她换尿布……这样孩子长大了不仅在学习上会出现毛毛那样的问题,在生活中也是特别不规律,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要孩子形成有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首先要做出表率。

03

分不清时间的长短

晓风写作业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明明规定他1小时完成数学作业,可他花了2小时,妈妈说他做得太慢,可他委屈地说,我以为自己才用了1小时呢。要么就是妈妈让他读半小时的英语,还不到15分钟就不读了,妈妈问她为什么停下俩,她说半小时到了呀。


考试的时候他常常不能把握好时间,有时是时间不够用,老师让他下次抓紧时间,那么下次他肯定是提前交卷,结果错了很多题。


生活中也一样,今年寒假时他才去奶奶家玩过,别人问他,他却说:“我好几年没去奶奶家了。”奶奶出去买东西,让晓风10分钟后去把煤气灶关上,可等妈妈回来发现菜都烧糊了。妈妈责备晓风,可晓风说10分钟怎么这么快?

原因分析:对一段时间长短的感觉,叫作时距感,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感知觉,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它。

它包括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时间评估,即完成一项工作用了多长时间;对正在进行的事情进行时间判断,做这个工作总共需要多长时间,现在已经用了多长时间;对将来的事情进行时间估计,预计完成这个工作将会用多长时间。

其实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知道过去花了多长时间,才能判断和把握现在的时间,也才能预测将来要多少时间。

如果孩子倾向于把事情完成的时间估计得比实际长,就像他本来花了半小时写数学作业,他却以为是1小时,这时她就会着急,也就不会认真答题了。而如果他倾向于把一件事情的时间估计短,就像晓风读了15分钟的英语就以为到半小时了,就不会有紧迫感。这在孩子考试时会有很大的影响。


编者按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不不要以为时间花的越多就一定越好,学好也休息好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家长不应只是监督孩子学习,更要教孩子在学习中进行时间管理,这样他们才能学得更好,也更轻松。

拓展阅读

班主任给考了0分的孩子他爹发了条信息!(有孩子的都好好看看)


数学成绩老是提不高?原来最大原因是这个!


小学数学几何易错知识点大全|孩子们收藏!


老师家长必看|这样整理错题本,下次还会再错吗


小学数学究竟学什么?都在这里了,值得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