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liangdatushu 2016-11-27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2013-12-25 15:04:29)
标签:

杂谈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之习,古已有之。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古称“荼”,由此可知茶在我国古代始于药用。茶不仅其味清香,而且能清暑解毒,理气顺食,提神助思。茶作为日常饮品,成为时尚,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器具——茶具。

据目前已知的文献记载,饮茶之习俗始于汉之蜀地和江南一带。早期饮茶并非如同今日,茶叶常配以姜、葱及其他食物混煮成汤或供药用。煮茶、饮茶因此还没有专用的器具,炊器、饮器多是一物多用,酒具、茶具基本通用,未见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汉代青釉盏

  

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饮食器逐渐分化出来,首先出现了带托盘的青釉茶盏。盏托又称茶船、茶拓子,为承托茶盏,以防烫指之用具。这时期的茶盏的显著特征大多为饼足,底部露胎。虽然此时的茶具种类不多,但为唐宋以后茶具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东晋青釉盏托一套

茶具中除上述盏与托外,还有另一种我们常说的“茶壶”,但过去不叫壶,而称为“汤瓶”,是注水的容器。

唐代茶具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其饮茶的传统及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当时饮茶风尚极为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具的生产。这时直接用以饮用的茶具为盏(陆羽在《茶经》中称为碗),其器型较碗小,敞口浅腹,斜直壁,玉璧形足,最适于饮茶。由于盏制作精细,釉色莹润,因而广受瞩目。最负盛名的当为越窑盏和邢窑盏,可代表当时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均为当时的贡品。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茶具除陶瓷制品外,还有金、银制品。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一系列金、银茶具和碑石物帐的详细记载,可清楚了解当时宫廷所使用的茶具品种。以金、银制成的茶具器皿更为富丽堂皇。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唐代菊花形金盏

晚唐时茶具又产生新的变化,这与当时新兴的一种饮茶方法“点茶法”有关。“点茶法”即先将茶末置于盏内,再以汤瓶煮水或盛沸水,先少量注入盏内,将茶末调成膏状,再持汤瓶向盏中冲注适量的沸水而成饮用的茶,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称为“点”。点注特别讲究技巧,强调水流要顺畅,水量要适度,落水要准确。此法沿续至宋代最为鼎盛,一直处于饮茶的主导地位。作点茶用的汤瓶,形制为广口,高颈长腹,肩部由晋时的鸡首状流变成了管状或多棱状流,瓶口缘下与肩部之间设一曲形把。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唐代长沙窑印花褐彩斑双系汤瓶

唐代贮茶用具,陆羽《茶经》中虽然未见列出,但在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五中,就有“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的记载。这种用于贮茶的陶器,实际上应为瓷瓶(现多称为盖罐)。当时用于贮茶的瓷瓶较为典型的是直口、丰肩、鼓腹、平底之盖罐。

中国历代茶具的演变(一)
唐代黄釉刻花盖罐

   (Designed by 万彩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