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选择去一个荒凉的地方。(下)

 汉青的马甲 2016-11-27

一大早提着行李箱出门。前一晚下了雨,车上都水珠,洗掉多日灰尘。手机上的GPS导航提醒我,只要中午时分就可以到达盐湖城。看来这一日的行程比前几日的长途驾驶轻松了许多。只是天空阴沉无边,似乎老天对昨夜的一场大雨还未满意。黯淡的天色下,对面的皮卡车都开着大灯,面色严肃地从我面前开过。阴云压得很低,在远方和高原对接成一条水平线。我们在笔直的公路向前开,似乎就要钻入那薄薄的缝隙,钻入无法预知的未来。只有在阴云偶尔舒张时,缝隙才会略微扩大,露出路尽头的高山。


高原上的阴云


盐湖城东侧被高山包围。2002年,盐湖城东侧的高山为冬奥会提供滑雪场的地方,也让所有观众记住了盐湖城的美丽雪景。但两百年前,这一脉的高山却是阻碍拓荒者西行的最大屏障。越过科罗拉多山的拓荒者要像我一样先在茫茫高原上跋涉,陪伴一路的只有毫无变化的低矮灌木。就算到了山脚下,拓荒者们也要面临最难的爬山考验。大多数拓荒者不愿挑战高山,所以最终顺着山脉的走势向西北方向探索。盐湖城躲在山脉背后,成为不被人知的隐秘谷地。


如今,高速公路穿过山峦间的关隘,大大降低了翻山的难度。山涧相伴,树木的色彩从低处的金黄变成高处的常青,往日的苦旅竟成了赏景的美差。只是山路不免陡转急降,提醒我这里依然是群山的地盘。即将穿过关隘时,交通毫无预兆的减速,最后竟然彻底停了下来。在车里听了半个小时的歌,终于忍不住,熄火拉手刹,步行到前面打探消息。五六个司机聚在警方的封锁线前闲聊。原来前面发生了车祸,一辆SUV偏出自己的车道,与对面的卡车相撞起火。警车、消防车、工程车正在抢险,但清理车道可能要花上两个多小时。


“有办法绕路吗?”,我问一位正在遛狗的司机。

“那你恐怕要绕两个多小时”,司机回答说,“我不喜欢开车,还不如在这里等呢。”


我也决定等下去,就听了一会儿司机们的闲聊来打发时间。他们似乎都是川普的支持者,对政府颇有些怨气。早听说犹他州宗教气氛浓厚,是死硬的保守派。如今听路边闲聊,果不其然。又在附近山涧散了会步,在车上吃完一盒薯片,在后座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终于盼到前面车子点火向前移。在引导车的指引下慢速经过事发地。道路另一侧的路面被烧得焦黑,散落着不少的零件。一直到开出山区之前,神经都不敢放松。


大盐湖


盐湖城位于大盐湖和山脉之间的开阔平原。正如它的名字所坦白的,大盐湖是含盐量极高的内陆湖,并不适于饮用。幸运的是,盐湖城可以利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所以不用像其他西部城市一样为水发愁。正是因此,1847年的一群拓荒者越过高山后,才决定在这里定居。而从盐湖城开始、一直延续到内华达的峡谷,逐渐开垦成农耕发达的绿洲。盐湖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西部的第一个大城市。西部拓荒终于有了坚实可靠的据点。但即使在拓荒者的人群中,还是有不少人对盐湖城嗤之以鼻。毕竟,建立盐湖城的拓荒者是摩门教徒。他们支持一夫多妻制,又狂热崇拜自己的牧首,被认为是基督教中的异类。正是由于基督教其他教派的排挤,摩门教才不断西迁,最终在西部找到推行摩门教义的空间。


盐湖城的摩门教堂


市中心的重要建筑都与摩门教相关,足见这一教派在盐湖城的影响力。走入摩门教堂旁的一个小博物馆,里面记录了摩门教的历史。一处空地放着第二任牧首杨百翰的雕像。他正挥舞着锄头开垦荒地。这时,一位志愿者走过来。她胸前的牌子上说明了她来自加拿大。


“你了解上帝吗?”,她微笑着问道。

“那要看哪个上帝了”,我怀着恶作剧的心情,“毕竟,基督教有那么多教派。”


布拉夫堡,摩门教建立的定居点之一


加拿大姑娘于是缠着我讲摩门教的教义,以及她为何认为自己教派的教义才是真理。聊到最后,我好奇地问她,摩门教为何在加拿大流行。她指了指杨百翰,说他曾经派信徒在她家乡附近建立定居点,所以当地摩门传统深厚。1847年带领着教徒来到盐湖城的,同样是杨百翰。他建起了盐湖城,还以此为基础向更加辽阔的西部拓荒。信徒们拿着《圣经》和《摩门经》,赶着牛或驴拉的大篷车,向着梦想中的应许之地进发。有时候为了翻过一座山,拓荒者就要摸索数月,才能找到从山隙中穿过的路。慢慢的,摩门教在大西部建立了上百个殖民点,成为美国染手西部的先锋。


大盐湖周边已经干涸了的湖底


你大概已经在惊讶杨百翰的领导经营之才。不止如此,他还积极赞助了太平洋铁路的修建。1865年之后,西部移民速度大为加快。这得益于南北战争时期在战场上出现的一项关键发明——铁路。铁路让陆上大规模运输成为可能。杨百翰敏锐地意识到铁路的价值,除了在资金上支持太平洋铁路,还动用教会的人力来加快该铁路在大盐湖附近的建造。太平洋铁路是美国第一条跨洲铁路,从五大湖修建到了加州,距离超过了4000公里。来自大西洋的货物可以通过五大湖和太平洋铁路运到太平洋。作为对杨百翰的回报,太平洋铁路公司选择了盐湖城作为铁路的中点。铁路修通后,西部移民的时间成本大为缩减,安全性也明显提高。铁路为盐湖城带来稳定的移民和商贸。从这一点看,杨百翰的眼光不亚于21世纪最顶尖的企业家。


沿着太平洋铁路路线的铁轨


从盐湖城出发向西的公路,就是沿着太平洋铁路的路线修建的。铁路穿过大盐湖地区后,会进入到内华达北部的群山和高原,最终越过塔霍湖附近的高山,抵达加州的萨克拉门托。最初建成的太平洋铁路终止于萨克拉门托。但巨大效益鼓励了后续建设,让铁路最终延伸到旧金山。在铁路建成前,前往旧金山的东部人大多走海路,经过南美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再向北航行到旧金山。便捷的铁路淘汰了需要数月航行的海路,在19世纪下半叶主导西部交通。因此,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下半叶的《西部世界》,就选择了用铁路把游客运入乐园。


奔驰的火车头


十九世纪末的铁路就像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成了引领时代的“新经济”。太平洋铁路带动了其他跨洲铁路的陆续修建。每个铁路公司的股票都得到热捧。但到了十九世纪末,铁路的过度投机造成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击碎了铁路公司的盈利神话。铁路热与拓荒热几乎在同一时间冷却。到了二十世纪,美国公路运输快速发展,渐渐取代了铁路的地位。一些路线上的铁路甚至被完全拆除。太平洋铁路的路线能继续运营下去,供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缅怀,就已经算幸运的了。


在这条路线上开了七个小时,缅怀了七个小时。七年,建造太平洋铁路所花的时间。当国会议员讨论卡佛医生修建跨洲铁路的提议时,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且不说19世纪中期尚不发达的美国工业体系。卡佛医生甚至不能提供一份详尽的西部地形图。究竟选哪条线路,需要花多少钱,没有人能说清。但激动人心的想法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消散。在几个关键人物的推动下,国会批准了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并把铁路沿线的土地划归铁路公司,作为对铁路建设费用的补偿。铁路公司四处招兵买马投入铁路建设。尴尬的问题出现了。人口稀少的西部难以提供铁路建设所需的劳工。就算是定居西部的摩门教徒,也不愿意在内华达山区这样荒凉的地方修路。在山区苦干七年的,大部分是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华工。


开着车奔向7000英尺的山峰,路边竖着牌子,提醒司机在警示灯闪烁时换防滑链。幸好还是秋天,路边野草尚未枯尽。警示灯安然无恙,天空阴沉却未雪。但大雪一定无情的寒冬下过七次。那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在同一片荒山野岭瑟瑟发抖。华工大多来自南中国,说不定是生平第一次见雪,肯定有些不知所措。或许他们会收集枯草,在西部一望无际的背景下点一堆小小的篝火。那偶尔跳跃起火星,怕不能融化鞭子上结起的寒霜。每一度寒暑,大概总有几人只余荒山寒骨。七,上帝创造世界的数字,可七度寒暑度不化漂洋过海的中国人。铁路完工后,美国人坐着火车来到西部。他们担心华工们抢了他们的工作,干脆立下法案,禁止华人参与淘金开矿等油水丰厚的工作。这些华工只能流落西部城镇,做一些裁缝帮佣的工作,接着伺候白人老爷。


只有月色与家乡同。


弗吉尼亚城的一个关于开矿的小博物馆。


谁都爱西部的金银。1848年那次著名的加州淘金热,既非西部的第一次,也远非最后一次。1850年代,人们继续在加州与内华达交界的山区淘金,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大银矿。1859年,当银矿的消息传开时,很多人匆忙赶到银矿所在的弗吉尼亚城。小小的山城爆满,大概有人会觉得自己来晚而打道回府。事实上,白银的盛宴才刚刚开始。银脉的体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短短二十年间就开采除了700万吨银矿。这个银矿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命运。林肯决定以人口激增的弗吉尼亚城为中心,划分成一个新的州——内华达。这个新州的选票,帮助了林肯的连任和废奴法案的通过。愤怒的南方叛出联邦,南北战争就此爆发。战争初期的联邦军队屡战屡败,但林肯总能靠银矿带来的财富重建军队。所以说,如果不是这个银矿,《乱世佳人》一定是另一个结局。


弗吉尼亚城有不少招牌都打着马克·吐温的名字。


银矿所在的山区地势极为陡峭,弗吉尼亚城也只能在一个略缓的山坡上勉强容身。如今这座城只剩下两三条街道,难以想象如何在巅峰时安置两万五千人。19世纪末,银矿产量骤降,弗吉尼亚城迅速衰落,大部分人口转移到附近更加靠近铁路的里诺。原本耀眼的白银城,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变成了一座荒芜鬼城。主街两旁的房子大多保留了19世纪的原貌。砖头垒起的墙,木制的立面,还有咯吱作响的走廊。近些年来,文化旅游复兴,山沟沟里的弗吉尼亚城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这里的店面都努力迎合游客的口味,营造出19世纪的风貌。我到达这座城市时已经近黄昏,店铺大多打烊,加油站的大妈只有黑猫相陪。我正好可以想象自己穿越回西部时代。店铺的灯一盏盏亮起,理发行、肉店、酒吧人满为患。吧台上坐着一个记者模样的人。他踌躇良久,在稿纸上写下“马克·吐温”,作为自己的新笔名……


冷清下来的弗吉尼亚城


我正想与文豪搭讪,就听钟声响起。热闹的小镇返还冷清的原状。教堂的钟催人归家。


是该归家,大洋彼岸的我的家。


没多久,我就因超速被警车截停。


微杂志迄今已出版温瑶作品:

《流经我们内心的风景》、《你的脚步走在你的心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