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首支癌症疫苗发明者周健:千万女性守护神 高毅哲

 清源渭水 2016-11-27
 

    周健和弗雷泽 (图片均由温州医科大学提供)

    ■高毅哲

    照片里的这尊雕像,立于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的校园内。

    这是一位早在1999年、年仅42岁就离开人世的癌症研究专家。在他逝去14年后,2013年,他的母校温州医科大学为他竖立了雕像。他也是温州医科大学历史上第一个被塑成雕像的校友。

    正在抚摸雕像的脸颊的,是他的母亲,而那个正凝神注视雕像的年轻人,则是他的儿子。

    他叫周健。他为何会得到这样的尊重?

    时间来到不久前的2015年6月11日,由欧洲专利局主办的2015年欧洲发明奖颁奖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在全部4.7万张网上投票中,超过32%的投票者将选票投给了中国癌症研究专家周健和澳大利亚免疫学家伊恩·弗雷泽共同发明的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佳达修(Gardasil)”。在颁奖仪式上,周健的遗孀孙小依女士和弗雷泽共同出席。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女性肿瘤第二位。佳达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癌症疫苗。有了它,人类有望使预防宫颈癌犹如今天预防一些常见病那样简单。在研发佳达修的过程中,周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82年,周健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随后对HPV的分子生物学产生了兴趣,他在硕士期间展开对HPV的研究,并很快展露才华。1990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弗雷泽教授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孙小依前往昆士兰,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

    1991年,周健和弗雷泽利用重组DNA技术人工合成了HPV的病毒样颗粒,并比美国早一年申请了此项专利。1999年3月,当他们的研究成果佳达修疫苗全面开始临床试验时,42岁的周健不幸因积劳成疾,突发肝病猝然离世。

    孙小依曾担任周健的助手,她对那些岁月历历在目:“周健和弗雷泽整天都待在实验室里,通常回家只是为了洗个澡,换身衣服,抓紧时间睡上几个小时才离开。那些日子我们还很年轻,一心一意地执着地想找到答案。”

    这样的勤奋早已有之。

    周健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后,温州医学院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为了练好英语,他买了无线电元器件,自己改装收音机,每天早晨6点收听英语电台,雷打不动地练习。

    他的同学、温医大附二院耳鼻喉科主任陈波蓓记得,一次上药理实验课,老师讲解尼古丁的毒理作用时,拿来一包香烟去熏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老鼠,但实验一时没有成功,大家都不以为意,接着学习其他内容。后来大家发现那包香烟没有了,原来,周健悄悄拿去把小老鼠熏死并做了解剖。他告诉大家,他就是想知道小老鼠中毒后血液的颜色是否改变。

    “他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将最美好的光阴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科学实验。”陈波蓓说。

    要想知道一个人究竟在他的领域里有着怎样的地位,有着怎样的尊重,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同行们的评价。

    1999年,周健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国际免疫学界震惊于新星的陨落,学者们发起建立“周健科学基金”,每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纪念周健的学术活动,悼念他的杰出贡献。昆士兰大学把他领导的实验室命名为“周健实验室”。

    2006年6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癌症疫苗佳达修在美国、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市。截至2014年2月,该疫苗已在132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接种超过1.44亿剂次。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周健的纪念文集中亲笔作序,向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的周健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包括200万名以上的澳大利亚妇女得以受益”。

    文章开头这张照片摄于2014年5月25日,那一天,周健的家人赶赴温州,看望矗立在母校的周健铜像。

    92岁的老母亲一边呢喃着“儿子,我来看你了”,一边搂着“儿子”的腰,将头轻轻埋进他的胸口,然后又举起手,轻抚他的脸庞。

    泪水从白发老人的眼眶中溢出,滑落在脸颊。

   jyb2015年07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