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惇 读史与学书

 溪行六度 2016-11-27
  读史与学书

  少年的时候,我和同辈人一样,写过柳公权、欧阳询,大抵以唐楷起步。到了二十几岁,受当时风气影响,也写过魏碑、汉碑、秦篆等等,不过那时我所知道的一点点书法知识,都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大多是“五指齐力”、“笔笔回锋”、“横平竖直”之类的口诀。对于书法史和清以前的书论,以及锺繇、王羲之、宋四家、赵孟頫、晚明诸家陌生得很。文革中这些都被视为粪土,当然距离更是遥远。老一辈的书家,多从晚清一脉出,所以直到八十年代初叶的书展上,要找地道有家数的行草书,百不见一二,这是时代使然。今天回忆起来,我青年时目见既少,观念也模糊,尽管热爱书法,却看不懂,更不用说入门了。

  1982年起我进入艺术院校,攻读硕士学位,以后执教书法,有较多的时间读书和研究,但真正清楚怎样走自己的书法之路,是伴随着读史开始的。读史大约使我有了这么几点认识。

  第一,了解了许多书家的成功之路。像祝枝山受他的外祖父徐有贞影响,绝去学近人书,目所见皆晋唐帖。这使他眼界一下子跳出元人以上,而当时书家或为赵孟頫笼罩,或染于沈度,眼目为近代书家所障。他既直追本源,自然笔下高出时人许多。同样,米芾集古字,不知以何为祖;黄山谷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董其昌三年学古人,便敢置文徵明、祝枝山于眼角,都是走的一条路子。王铎曾有妙言,说学书“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愈旷,已经崇峰,顿俯于下。”直追本源的结果,如同登及崇峰者,自然能一览众山小。在历史上这些大书家的成功经验中,我认识到寻其源头、察其流变,将学书的自己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此选帖、寻师、择立场,均能头脑清醒,志向不移。如明人周公谨《印说》中所说:“变化便是揣磨自己明白,明得自己,不明古今,工夫未到,田地未稳;明得古今,不明自己,关键不透,眼目不明。要知古今即是自己,自己即是古今,才会变化。”读史使我眼光逐渐清晰,并学会在古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是读史使我以历史的眼光怀疑以往接受于近人的知识。历史是面镜子,观之易辨谬误,因为历史有循环往复的规律,往往今人迷惑不解的事情,历史已类似地出现过。我在读史中,最初怀疑的便是笔法问题。如近人沈尹默先生的“笔笔中锋”论,争论最多,其实明以前人早已讨论过了。然而读史之前,我则奉若神明。有了怀疑的眼光,不难从《兰亭》、《丧乱》、《书谱》等墨迹本加以对照,王羲之、孙过庭不仅绝不笔笔中锋,相反,侧、偏之锋用得很多。如王世贞言所言“正以立骨,偏以取态”。于是神话被打破,我开始以“即中即侧,即侧即中,而归于中”的运笔认识来实践我的学习和创作,我坚信这是真理。至于近代常听到的“笔笔回锋论”,由于了解了清代的书法史,便知道它与“笔笔中锋论”一样,其源盖出于清人在碑学中写篆隶时使用的笔法,并以这种审美派衍至碑派中的其它书体用笔,这其中虽然完善了碑派的用笔方法,并使金石气审美得到普及,却也因异化清以前的书法理论,给后人带来许多认识上的偏差,至今影响甚深。如米芾所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到清末、近代则解释为笔笔回锋,再由笔笔回锋演绎为笔笔着实,求厚求实,如吴昌硕写《石鼓文》、康南海写《石门铭》。这在写碑当然合拍,但对于行草岂不是大错特错?直到读董其昌的《容台别集》,才恍然大悟。董其昌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又说:“三十年前参米书在,无一实笔,自谓得诀。”“米元章所云,以势为主,不使一实笔,是从上口诀,手授密印也。”原来米芾所说八字诀,主要指笔势有往有复,收放来回呼应,因此气贯韵满。完全不用实笔,当然以势为主,而绝非今人所谓笔笔着实者。再以米芾墨迹印证,真使人豁焉心胸,顿释滞疑。同样,从读古代书史书论中,我还释疑了颇为流行的“五指齐力”说,“大笔写小字”说和“秃笔”说等等,我称之为“伪功力论”。这些观点长期以来阻碍着人们正确看待书法发展的历史,并误导许多学习者在临古时产生不正确的方法。

  第三,读史还使我认识到,每个时代的书风,都有一个先被前代笼罩而后经扬弃前代的转变过程再得以形成,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规律。唐初崇王,到盛唐张旭、颜真卿出,书风一变;南宋书风式微,学时人成风,所以元初赵孟頫力振古法,书风又一变,明中期以前为赵所障,到明末在个性解放思潮下群雄并起,蔚为大观;清代康、雍、乾时赵、董风靡,经前碑派和碑派不同阶段的努力,方有清代碑学之鼎盛。然鼎盛背后,也存在危机,若草书扫地,金石气之外,其它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趣几欲殆尽。观碑派首领邓石如写行草正可谓一败涂地。今天的书坛,自然也在上述历史发展规律之中,所幸的是印刷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昌明,足使我们见到无数历代内府秘藏和私家收藏的法书精品。要超越清人的笼罩,就不能不去想如何扬弃碑学的得失。

  历史教会了我许多,当然也必须付诸实践,我愿与同代人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