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芜农业局:大蒜当前苗情及技术指导意见

 文摘记录ouzsud 2016-11-27

  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大蒜越冬期遭受极端低温天气影响陆续显现出来,大蒜冻害死苗、弱苗现象比较普遍。近日,市农业局组织区、镇技术人员,对大蒜主产区方下、寨里、杨庄、大王庄、羊里等乡镇进行了实地抽点调查,并通过入户走访、电话了解、村、镇、区逐级上报等多种渠道,对我市大蒜冻害情况、当前苗情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通过现场指导、发送短信、电视电台讲座等形式为蒜农支招,指导蒜农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同时,将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省农业厅,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尽可能降低蒜农损失。

一、冻害情况

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全市大蒜冻害较为普遍,死苗、弱苗现象严重。全市18万亩大蒜均不同程度受到冻害影响,冻害较轻地块死苗率在30%左右,一般蒜田死苗率在40%-60%,严重地块出现绝产。随着气温回升,一些已经茎盘冻坏的蒜苗还会陆续死亡,幸存大蒜正常抽生蒜薹的机率已大大降低,对鳞茎的后期生长影响也已成定局。

二、越冬期间有关气象情况

越冬期间的气象情况总起来说是弊大于利。大蒜整个越冬期间阴雨寡照天气多,总日照时数282.7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4.2小时,光照不足;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达到-19℃ ,部分山区最低气温达到-23℃,出现极端低温天气,且持续时间较长。

三、蒜田墒情

由于去年11月份以来我市降水偏多,其中,11月份达80.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5 mm,全市大部分蒜田没有浇越冬水;越冬期间平均降雨5.6 mm,今年2月12日-14日又普降大雨,平均降雨量达到29.8mm。总体来说,目前土壤墒情普遍较好。

四、冻害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降雨时段分布很不均匀,苗期、越冬期旱涝不均。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1月份,全市有效降水96.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3.4 mm。但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去年10月、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降水量较少分别为9.6 mm、0.6 mm、5.1 mm,11月份降水量异常偏多,达80.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5 mm。干旱或湿度过大均不利于形成壮苗

二是光照不足,蒜苗抗性差。大蒜播种后特别是11月中旬以来,阴雨寡照天气多,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不强,影响了大蒜正常长根生叶,植株长势弱,抗逆性相对较差。

三是越冬期遭遇三次突然降温,特别是受1月下旬极端低温天气影响较大。2015年11月24 -25日、今年1月22 -24日、2月12号-14日,三次降温幅度均较大,尤其是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平均气温达到-19℃ ,部分山区最低气温达到-23℃,大蒜冻害严重。

五、应对措施

 目前,因极端低温造成的大蒜死苗、弱苗影响仍然在持续,幸存大蒜植株生长缓慢,生育期延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不加强管理,后期的蒜薹抽发和蒜头产量将严重受到影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幸存大蒜恢复植株生长,和时间抢跑,减少灾害的损失,是大蒜当前管理的关键。

一是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高钾叶面肥。喷施天然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高钾叶面肥:0.3%磷酸二氢钾+0.3%硝酸钙+1%葡萄糖液,快速从叶片补充以钾为主的多种养分需求,调控植株激素水平,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恢复正常生长,促进新叶的抽生,增加叶面积系数,加快叶绿素制造速度,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植株营养积累。好的苗架是冻害后大蒜丰收的基础。

二是灌生根类肥料。灌生根类肥料可促进受损根系恢复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加新根数,延长根系吸水吸肥功能期,防止大蒜腐烂、早衰,为适当晚收,延长大蒜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适宜大蒜的生根类肥料有甲壳素类、氨基酸类等。

三是加强病虫防治。低温冻害后,大蒜叶片、茎、根等器官均受到损伤,病原菌容易通过这些受伤的组织进行侵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容易造成灰霉病等低温高湿病害的流行,此外,根腐病、叶枯病等根部病害及蒜蛆等虫害也会存在加重的趋势。叶枯病: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 g/亩~40 g/亩喷雾防治或用64%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蒜蛆:由于今年冻害死苗率非常高,易诱发蒜蛆危害,气温回升后可结合浇水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灌根。

同时,对绝收蒜田,要及早谋划,改种早春作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建议改种马铃薯、蔬菜、鲜食玉米等其他作物;对死苗较多蒜田,要综合考虑茬口对接、共生影响、便于操作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作物,及时进行补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