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國:中國歷史的倒退

 歆曉未央 2016-11-27

      前言:本不想寫五胡十六國,因為這一段時期毫無亮點,是中國歷史的倒退。十六國時期中國第一個被蠻族入侵的時期,北方成為各族爭霸的主戰場,中國又回到了分裂時期,處於奴隸社會的少數民族重複著政權興建、內鬥、消亡的輪回,暴露出其民族劣根性。統治階層取得政權後荒淫無度、暴虐不堪,權力鬥爭異常激烈,然後覆亡。

 

一、少數民族興起的原因

 

五胡十六國是從耶暦304年李雄、劉淵建立成漢、漢趙政權至耶暦439年北魏拓跋燾消滅北涼為止,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為十六),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當時的政權實際多於十六國。



       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在於西晉政策的失誤,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後不思進取,政策上頻繁出現重大失誤,釀成了這次慘劇。一是給予諸侯王過大的權力,中央弱而地方強,釀成了八王之亂,異族趁勢而起;二是對內遷少數民族沒有予以高度重視,異族在中原聚居生活,隱有坐大之勢,郭欽與江統相繼建議強制遷離胡族,江統更著有《徙戎論》,但晉室不予採納;三是統治階層的驕奢淫逸,加劇了民族貧富差距與仇恨,西晉是中國封建王朝最腐朽的政權,蛻變程度位列各朝之首。

 

二、五胡之亂興亡概況

 

1、漢趙(匈奴,耶暦304-329年)

 

     劉淵是南匈奴單于的後裔,掌控了匈奴五部,八王之亂中起兵反晉。劉淵於耶暦304年稱漢王,建立政權,耶暦308年稱帝。劉淵死後,劉聰殺死繼位的劉和,自立為帝,耶暦311年攻破洛陽,俘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耶暦316年,劉聰派遣劉曜攻破長安,俘晉湣帝,西晉滅亡,中國北方第一次為異族佔據。儘管漢政權佔據著北方中原地區,但是劉聰只是名義上的共主,各將領割據一方。耶暦318年,劉聰剛剛去世,漢政權就發生了內亂,靳准殺死繼位的劉粲自立;鎮守長安的劉聰族弟劉曜也自立為帝,迅速鎮壓了靳准。耶暦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漢趙。同年,手握重兵的石勒自封為趙王,脫離了前趙政權,他所建立的政權稱為後趙。耶暦328年,石勒擒殺劉曜,次年將劉淵後裔誅殺殆盡,前趙政權滅亡。

       後趙政權是匈奴對漢族的最後一次反撲,儘管消滅了西晉並一度佔據中原地區,但是統治階層的權力鬥爭導致前趙迅速滅亡。少數民族政權依靠武力迅速擴張,也因權力紛爭而迅速凋零,十六國大多數國家包括後來的遼金元政權都因內訌而衰落,奴隸制下的少數民族政權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機構,因此難以長久。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劉淵

304—310

善終

劉和

310

廢殺

劉聰

310—318

善終

劉璨

318

廢殺

靳准

318

誅殺

劉曜

318—328

兵敗被殺

2、成漢(氐,耶暦303——349年)

 

耶暦302年,氐族的李特發動流民起兵,於次年建元,在攻打成都時戰死。李特之子李雄於耶暦304年攻下成都,國號為大成。李雄死後,統治階層陷入到了權力紛爭不斷,國力衰微,被東晉的桓溫率軍消滅。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李雄

303-334

善終

李班

334

廢殺

李期

334—343

廢殺

李勢

343—347

投降善終,歸義侯

範賁

347-349

兵敗被殺

 


3、前涼(漢,耶暦320—376年)

 

前涼是漢人建立的格局政權。耶暦301年,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死後其子張寔襲位。西晉滅亡後,張氏家族佔據西涼,成為與前趙對峙的割據勢力。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前涼遂徹底成為獨立政權,一度佔據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前涼後期,統治階層內鬥不斷,被前秦消滅。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張茂

320—324

善終

張駿

324—346

善終

張重華

346—353

善終

張曜靈

353

廢殺

張祚

353—355

廢殺

張玄靚

355—363

廢殺

張天錫

363—376

降前秦,淝水之戰後投奔東晉,善終

 

4、後趙(羯,耶暦319—351年)

 

    後趙是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石勒原是匈奴貴族劉淵的部將,戰功卓越,殲滅西晉主力。耶暦318年,劉聰死後,前趙統治階層分裂,石勒趁機擁兵自立,於耶暦319年自稱大單于、趙王,建立後趙政權。耶暦329年,後趙政權兼併前趙,次年石勒稱帝。後趙政權佔領了除了遼東、河西(前涼)外的全部北方領土。石勒死後,石虎篡位,荒淫無度,統治階級、民族矛盾尖銳。石虎死後,後趙政權爭奪皇位,大將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于耶暦350年建立冉魏政權,耶暦351年滅亡後趙。

 

      冉魏是漢人建立的政權,僅存在了三年滅亡了,不計入十六國行列。冉閔推行種族滅絕政策,五胡之一的羯族幾乎被屠戮殆盡,迅速衰微。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石勒

319—333

善終

石弘

333—334

廢殺

石虎

335—348

善終

石世

349

廢殺

石遵

349

廢殺

石鑒

349

廢殺

石祗

350—351

兵敗被殺

劉顯

351

兵敗被殺

 

5、前燕(鮮卑,耶暦337—370年)

    

      在西晉內亂以及前趙、後趙逐鹿中原之際,鮮卑慕容氏迅速崛起。慕容皝于耶暦337年自稱為燕王,成為割據政權,佔據遼西。慕容儁滅冉魏稱帝,幾年後佔據中原,與前秦平分黃河流域。慕容暐即位後,前燕擊敗桓溫的北伐軍,前燕、前秦曾與東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隨後統治階層內鬥迫使名將慕容垂投降前秦,前秦借機吞併前燕。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慕容皝

337—348

善終

慕容儁

349—360

善終

慕容暐

360—370

淝水之戰後謀劃殺死苻堅,被殺。

 

6、前秦(氐,耶暦350—394年)

 

      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權,曾一度統一北方地區,是十六國中地域最遼闊的國家。前趙劉曜在長安稱帝,冊封苻洪為氐王,氐族先後臣服于前趙、後趙政權。

    後趙政權瓦解之際,氐族貴族苻健趁機佔領關中,自立為帝,史稱前秦。苻健成功抵禦桓溫的北伐,鞏固了政權,苻生繼位被宗室苻堅殺死自立。苻堅相繼消滅前燕、前涼、代,攻取東晉梁、益二州,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淝水之戰中,前秦慘敗,政權土崩瓦解,歸附前秦的各族紛紛獨立,黃河以北又陷入分裂之中。前燕降將慕容垂建立後燕,慕容泓建立西燕,姚萇建立後秦,在各族圍剿中滅亡。前秦滅亡的根本是統治根基不穩,貿然南下給各族起義自立創造良機。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苻健

350—355

善終

苻生

355—357

廢殺

苻堅

358—385

兵敗被殺

苻丕

385—386

兵敗被殺

苻登

386—394

兵敗被殺

苻崇

394

兵敗被殺

 

7、後燕(鮮卑,耶暦384-407年)

 

後燕是前燕的延續。淝水之戰後,曾投降前秦的鮮卑貴族慕容垂重建燕國,史稱後燕,後燕政權疆域狹小,只統治山西以東黃河以北的部分地區,面臨東晉與北魏政權的夾擊。耶暦392年,後燕消滅了翟魏,又滅亡了同時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慕容垂死後,後燕無力抵禦北魏的南下,喪失中原地區,統治階層內部矛盾激化,君主慕容寶、慕容盛、慕容熙均死于政變,漢人將軍馮拓擁立高雲為王,後燕滅亡,耶暦409年高雲被殺,馮跋繼位,稱為北燕。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慕容垂

384—396

善終

慕容寶

396—398

被殺

蘭汗

398

被殺

慕容盛

398—401

暗殺

慕容熙

401—407

廢殺

高雲(慕容雲)

407—409

被殺

 

8、後秦(羌,耶暦384-417年)

 

後秦是羌貴族姚萇建立的政權,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崩潰,姚萇在關中地區背叛前秦,擒殺苻堅,統治地區包括今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姚興繼位,掃清前秦餘部,趁後燕消滅西燕之際,佔據原西燕河西之地,攻佔洛陽,討伐後涼。姚興卒,姚泓繼位,後秦皇室內亂,東晉劉裕派遣檀道濟北伐,相繼攻克洛陽、長安,姚泓舉家投降,卻被劉裕滿門抄斬。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姚萇

384—394

善終

姚興

394—416

善終

姚泓

416—417

投降滅族

 

9、西秦(鮮卑,耶暦385-400, 耶暦409-431年)

 

西秦是鮮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權,385年,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隴西稱大單于,被前秦封為苑川王,依附于後秦,400年被後秦滅亡。409年,西秦複國,431年被夏國所滅,統治地域在甘肅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區,西秦滅亡的原因是實力不濟。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乞伏國仁

385—388

善終

乞伏幹歸

388—400

409—412

被殺

乞伏熾磐

412—428

善終

乞伏暮末

428—431

投降被殺

 

10、後涼(氐,耶暦386-403年)

  

 後涼十六國時期氐人貴族呂光建立的政權,國號以涼州為名。淝水之戰後,呂光自稱大將軍,涼州牧,割據一方,統治範圍在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一代。呂光死後,後涼陷入內訌之中,呂隆因後秦、南涼、北涼圍攻,投降後秦。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呂光

386—399

善終

呂紹

399

政變自殺

呂纂

399—401

被殺

呂隆

401—403

牽涉謀反被殺

 

11、南涼(鮮卑,耶暦397-414年)

   

南涼是鮮卑貴族禿髮烏孤建立的政權,397烏孤稱西平王,建立南涼。禿髮傉檀時期一度降附後秦,後與後秦決裂,最後降西秦,南涼亡,統治地區包括甘肅西部和青海一部分。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禿髮烏孤

397—399

善終

禿髮利鹿孤

400—402

善終

禿髮傉檀

402—404

408—414

毒死

 

12、南燕(鮮卑,耶暦398-410)

 

南燕是由鮮卑慕容部的慕容德所建立的國家。397年,當後燕君主慕容寶于參合陂之戰為北魏所敗,後燕被截成南北兩部分。次年慕容德稱燕王,稱為南燕,400年稱帝,疆域相當於西晉的青州,後南燕被東晉的劉裕擊敗滅亡。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慕容德

398—405

善終

慕容超

405—410

投降後斬首

 

13、西涼(漢,耶暦400—421年)

 

400年李暠在敦煌稱涼公,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李恂嗣位。次年,北涼戰敗,李恂自殺。西涼因此亡於北涼。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李暠

400—417

善終

李歆

417—420

戰敗被殺

李恂

420—421

戰敗自殺

 

14、北涼(匈奴支系盧水胡族,耶暦397年-439年)

    

北涼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遜所建立,401年蒙遜攻滅段業,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為北涼立國之時。420年滅西涼,439年被北魏滅亡,北魏統一華北。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段業

397—401

被殺

沮渠蒙遜

401—433

善終

沮渠牧犍

433—439

被賜死

 

15、夏(匈奴鐵弗部,耶暦407-431)

 

夏是十六國時期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赫連氏本匈奴南單于後裔,時先依劉淵,後附前秦、後秦,407年赫連勃勃建立大夏政權;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赫連定滅西秦,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赫連勃勃

407—425

善終

赫連昌

425—428

叛逃北魏被殺

赫連定

428—431

處死

 

16、北燕(漢,耶暦407年-436年)

 

北燕是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407年,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慕容雲)為王,史稱北燕政權。409年,高雲被部下所殺,馮跋即位,436年被北魏所滅。

 

君主

統治時間(耶暦

死亡原因

高雲(慕容雲)

407—409

被殺

馮跋

409—430

兵變驚恐而死

馮弘

430—436

被殺

 

三.十六國興亡原因

 

十六國是當時北方實力最為雄厚的少數民族政權,實際割據勢力更多,其興衰受到奴隸制、個人素質與客觀環境共同影響,十六國發展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一)兩趙對峙,成漢、前涼偏安一隅

 

八王之亂後,劉淵、劉聰建立的趙漢政權消滅西晉,佔據北方,成漢、前涼相繼割據,偏安一方,南方的東晉王朝剛剛建立就陷入到了內鬥之中,根本沒有北伐的能力。成漢、前涼遠離中原、江南地區,因而遭受的侵擾較少。趙漢政權在劉聰死後迅速發生分裂,石勒建立後趙最終吞併趙漢。兩趙政權的宗室爭奪皇位、將領擁兵自重導致政權的覆滅。

 

前趙、後趙從本質來說是奴隸制國家,儘管統治者吸納了漢族的有益成分,但在思想上仍處於奴隸制階段。一是倫理觀念不清晰,尚未建立等級森嚴的宗法制,處於原始狀態的弱肉強食狀態之中,因此宮闈政變層出不斷,國家興起的快,衰亡的也快。二是奴隸制社會中央集權能力偏弱,君主統轄全國的能力較小,宗室、大將掌握實權,對抗中央。兩趙的滅亡根源是宗法觀念的缺失與中央集權力量的薄弱。

 

(二)從三足鼎立至南北對峙

 

後趙崩潰後,北方再度陷入混亂,前秦、前燕兩個政權瓜分黃河以北地區,東晉在江南站穩了腳跟,桓溫消滅了成漢,統一南方,全國處於晉、秦、燕三足鼎立的態勢,桓溫三次北伐無果,說明東晉政權尚且沒有收復北方的可能性。

前秦天王苻堅重用王猛,推行漢化政策,抑制貴族權力,強化中央集權,消滅前燕、前涼、代(北魏的祖先),蠶食東晉領土,統一北方,秦晉形成南北對峙局面。王猛在臨終前勸告苻堅後方不穩,不要南征,但是苻堅不聽。前秦在淝水之戰慘敗,北方重新陷入混亂。

 

前秦的覆滅和秦王朝的滅亡原因相同,都是統治根基不牢造成地方勢力的反彈。秦始皇滅六國後,秦並沒有真正控制六國故地,不但沒有安撫舊貴族與實權派,反而變本加厲的壓榨與破壞,秦二世時期釀成了全國範圍的反秦鬥爭。前秦的失敗也是如此,雖然在軍事上統一北方,但是鮮卑、羌等族實力依舊強大,各貴族懷有複國之心,因此貿然南下給各族起兵創造良機。前秦亡于統治根基不牢,實際控制力欠缺。

 

(三)北魏的崛起與北方混戰

 

淝水之戰後,東晉迎來了版圖擴張的最佳時機,把版圖擴展到黃河流域。北方在前秦覆滅後回到了混戰階段,後秦、後燕、北魏是最主要的政權,沒有兩趙、前秦、前燕規模的大國。東晉在經歷一系列的內亂後由寒族劉裕掌握政權,劉裕相繼吞併後秦、南燕兩個只要政權,北魏吞併諸涼、北燕、夏等小國,再度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前秦的崩潰,東晉迎來了統一的最佳時期,可是內部的新一輪鬥爭影響了國家收復失地的步伐,劉裕連滅二國後回到江南,取代東晉自立為帝,門閥政治走向衰落,劉裕為了削弱門閥勢力,把軍權交給宗室掌握,南朝四朝陷入了北方十六國興衰的怪圈中。劉裕稱帝后不久就去世了,南朝也就喪失了統一全國的唯一希望。


“漢文堂”公眾平台,為“漢家文化講堂”之意,誠邀天下有志於漢文化復興者投稿發言,共建平台,以鳴正聲。

更多請關注“漢文堂”公眾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