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重洋的民间剪纸交流之旅——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曾畅畅

 jinjin1698 2016-11-27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流传了3000多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剪纸。今年的11月6日——19日,我有幸在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支持下,受到美国“世界艺术家”机构的邀请,到美国马里兰州进行了为期13天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交流,一共上课42次,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大学生,从学校到艺术馆,从敬老院到家庭,一共近1000位美国朋友和我一起体验了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


一、   缘起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高科技新技术的同时,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刻影响,便利的交通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让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在与各放异彩的外国文化相碰撞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自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在传统的中华文明中,去找我们的魂,在泱泱的文化艺术中,去寻我们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她延续和传承了中华文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2011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有幸加入了由常青藤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初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立项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组,开始了我们的中国民间剪纸传承之路。六年来,我们着力于“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课程化研究,进行了持续全面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了民间剪纸校本课程体系,编写了双语版的校本教材,让剪纸课堂成为民族文化共生、交流、融合、共享的殿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师生双方获得文化的提升,让剪纸成为七初孩子们的一项基本艺术技能。民间剪纸课也成为七中初中学校的一个教学亮点,尤其在进行对外交流的时候,剪纸课是让外国师生体验中华文化的最佳方式。如今,七初的剪纸课堂已走向世界,向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等多国的师生开放。这次,更是跨越重洋来到美国,深入课堂,走进家庭,让更多的美国朋友认识和体验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刻内涵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二、传艺


这次在美国的剪纸教学给我很多挑战也带来很多惊喜和收获。最大的挑战是文化背景的不一样,让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反复斟酌。根据中国民间剪纸的突出特点和我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我准备了一小时左右的讲稿,主要介绍剪纸的历史、艺术特点、与外国剪纸的异同、创作方式等。另外就剪纸体验的内容,准备了从15分钟就能完成的中国结,到创作既有中国风格又有个性化的五折团花,再到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花卉:牡丹、荷花,和动物:老虎、喜鹊、鸡、鱼的剪纸创作,更深入的进行最具中国民间剪纸特色的抓鸡娃娃的创作。因为教学时间较短,这些剪纸创作体验都适当地降低了难度,特别是花卉、动物和人物的创作,我在出发之前,不仅剪裁好了上千张大红纸,还剪好了大量的大样,让美国朋友可以直接在大样上剪出花纹。另一个挑战是教学的对象不仅是听不懂中文的美国人,还是从4、5岁的儿童到90岁的老人如此大的年龄跨度。这也是以往我没有过的教学经验。也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带着中国的民间文化瑰宝,带着无限的期待,踏上了跨越文化的越洋之旅。

此行的第一站是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地区。在到达的第二天,我到了当地的一家敬老院。教室安排在老人们的艺术活动室,10多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和我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我首先给他们展示了我带去的自己的剪纸作品:两幅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长卷,三幅传统的喜鹊闹梅和年年有余、福气多多的独幅剪纸,通过对剪纸作品的欣赏来简要介绍了中国民间文化里寄托的对生活、对幸福、对自然的美好愿望。接下来,一起体验了中国结的折剪和五折团花的创作。两个小时后,让我高兴的不仅是老人们看着自己剪纸作品的笑脸,还有是这个艺术活动室里展示出了他们今天的剪纸作品,增添了几分喜庆的中国元素。第三天,和当地的中午老师进行了剪纸的教研,我教给他们一些剪纸的基本技巧,还把我十多年剪纸教学的经验倾囊相授,就是希望能通过这些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把优秀的中华文明传播给更多的人。接下来的几天,我去了三个不同学段的学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深入到美国的课堂,与孩子们亲密接触。虽然每天的课都安排的很满,每节课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觉得非常的愉快,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美国小朋友对中国剪纸艺术的几分新奇和十足的跃跃欲试。正是这些积极的回应,给予了我鼓励,给予了我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另外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在两个美国家庭进行了家庭工作室形式的剪纸交流。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围坐的大桌子作为工作台,还铺上漂亮的桌布,还有可口的小点心、水果、各种饮品,亲朋好友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作为一次友好的聚会,一边在学习剪纸的同时,还进行着亲切的交谈,为艺术的交流增添了浓浓的情感氛围。

五天之后,我到了第二站:圣玛丽城。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城,在当地的一个小学里,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教学活动。第一天在学校举行的工作室学习中,由于时间较长,尝试了本次准备的内容中难度最大的抓鸡娃娃的剪纸创作,我把他称为“中国娃娃”。这个胖乎乎虎头虎脑的娃娃受到美国朋友的喜爱,但又不敢下手剪,我把一边告诉大家剪纸娃娃的口诀:梅花眼、蒜头鼻、月牙嘴,一边在白板上示范了几种娃娃头部的纹样画法,一个个大眼睛笑呵呵的娃娃,有着中国民间艺术特点的娃娃逐渐地在美国朋友的巧手下活了起来。

在小学的各年级授课中,小朋友们也都认真的感受来自异域的不同文化,并用他们的小手拿起剪刀,从不敢下手剪到小心翼翼,常常会举起小手叫到:CIC老师,我需要帮助!我都会一一的帮助他们修改纹样,教剪纹样的巧妙方法。每到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最爱听到此起彼伏的:“哇!哇~太奇妙了!“,当一个个花样被展开的时候,总能带给大家大大的惊喜,孩子们眼睛都瞪大了, 惊讶于自己也能剪出如此美丽的花朵来!这时候我都会给他们大大的赞扬!每次课后,孩子们都会骄傲地举起他们的作品和我一起合影,还抱着我问:CIC老师,你明天还来吗?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用新学的中文对我说:谢谢老师!我都感到百倍的欣慰,为了教师这个职业和中国的民间文化而自豪。

第三站,是坎伯兰地区。在我来之前,当地的WAE还在当地的报纸进行了本次活动的预告报道,向更多的人介绍了剪纸文化和活动的安排。在这里,我进入了小学,中学,大学和社区,和不同的小大朋友一起度过了快乐的剪纸时光。尤其是小学,这个小学是中文沉浸式学习的试点学校,从幼儿园到六年级都有一个汉语班,这个班的孩子都用汉语来学习除了英语之外的课程,看着金发碧眼的美国儿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齐齐的背诵九九乘法表,再看他们在剪纸课堂上用剪刀剪出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图案,真是觉得沟通无界限,文化无彼此!

最后一天,是在当地的艺术馆进行的,与家庭学校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及当地的艺术家们一起领略了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三、 感悟


    在美国交流的这些天,马不停蹄地上了近50次课,与上千人在课中课后进行了或浅或深的交流,进入了八所大中小学,走进了五个家庭,比以往去国外有了更多了体会和感悟。首先是对美国基础教育的看法有所改观,之前的道听途说都是美国的学生很自由也很轻松,但这次我深入学校看到的却是严格的纪律要求,甚至对音量都进行了定级,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几乎都是全情投入,认真倾听,表现出了对教师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在学习上,很多学生都很执着,并有创意,才能让这次交流能顺利圆满的进行。好多小朋友在看到自己居然剪出这么美的花朵之后,都说要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个小女孩说:我要把这朵花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我的妈妈,哦!不!圣诞太远,我要在感恩节就送给她!真的是太可爱了!让我记忆深刻是在最后的一天课中,有位校男孩迟迟未能完成他的作品,当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完成作品,准备拍集体照的时候,只有他一人还在剪团花,大家并没有催促他或笑话他,而是给予他鼓励,我也走上去帮助他完成作品,安慰他不必着急和难过,当他完成的一刹那,他流下激动的泪水,在座的50多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及艺术馆的工作人员都为他的成功而鼓掌!每节课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还是成人,都会仔细地清洁桌面和地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美国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相互补益才是最好的交流。


四、 情谊


    本次的交流,从还未到达美国,我就受到了来自各机构和各家庭、各学校的热情帮助,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美术教师登上中美文化交流的舞台,深入到美国的学校和家庭。在美国,接待我的都是投身公益的普通美国人民,他们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来接送我上下课,来帮我做翻译,为我安排温暖的住处和可口的食物,用真心和爱心接待我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让我深深的感动,也让我们成为了朋友。我无以为报,只待回国之后,也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爱心给予给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



13天的剪纸交流很快就过去了,我收获了满满的来自美国孩子们和朋友们的爱心,收获了丰富的剪纸教学经验,收获了中美文化的有益碰撞!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民间剪纸已在很多小朋友中播下种子,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加起中美友好交流的桥梁!让我们期待民间剪纸在世界继续高放异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