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古代诗人写诗系列故事·第二部连载)3

 江山携手 2016-11-27
第3篇   韩偓:雏凤清于老凤声(一)
   



韩偓,原本只是一个晚唐不大起眼的“小诗人”,却因为有个大大有名的姨父李商隐对其青眼有加,还写了一首著名的炒作诗助其上位:“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有晚唐诗歌技艺之王为其延誉造势,可以说是“傍大款”成功,他本人也是少年俊拔十岁能诗,后来他的感时咏古诗、抒情写景诗甚至于艳情诗都自成一格,竟成晚唐数得着的诗人,李商隐的提携功不可没是也,至少他少奋斗了很多年。





而笔者对韩偓记忆最深的,就是从某些老诗歌选本里读到的《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最初被那浓丽的猩红所惊,然后又被那八尺大床织锦被褥所惑,也为主人公爱情空窗期的春情泛滥“艳”到,果然也是艳情诗的高手,甚至于还有其姨父李商隐爱情朦胧诗的范儿,叹为观止。




而且写的诗数量也不少,有几百首,《全唐诗》收录其诗280多首。
                                                      

第3篇 韩偓:雏凤清于老凤声(二)


韩偓这个“星二代”虽然年少成名,功名却来得较晚。年近半百才进士及第的他,起先很得皇帝赏识,做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显职,在皇帝旁边也说得上话的角色,后来唐室衰微,权臣朱温(即梁太祖朱全忠)专权,因为韩偓协助唐昭宗平叛复位成功,深得皇帝器重,却颇受朱温猜忌,一再外贬。




曾因为皇帝要他做宰相他不做,却推荐朱温不喜欢的人来做,遭朱温当着皇帝面斥责,最后他外任福建。




总之,在唐朝末年的风雨飘摇之中,在一贬再贬的羁旅之下,也顺利完成了诗风的蜕变,从浮艳浪漫到沉郁苍凉,写出了“水自潺湲日自斜,屋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只见花。”的千古名句,一扫“香奁体”专写妇女身边琐事的脂粉气,也着实为提携他的姨父李商隐长了一回脸。




当然,作为“香奁体”(又称艳体)的鼻祖,韩偓也不缺风流韵事,这个绝对不像他姨父李商隐那么纯情,还是风流大大的,尤其是在他被皇帝宠信仕途平顺的时候,更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从他的《香奁集》序文所述:“柳巷青楼,未尝糠秕;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就能一揽无余。
  
                                                      

第3篇 韩偓:雏凤清于老凤声(三)




关于他的香艳故事,有历史资料显示,韩偓死后,他所投靠的直接领导闽王王审知,对其家中留下的许多锁死了的神秘箱子很是好奇,以为里面一定装满从京城偷来的金银财宝,贪欲驱使之下,王审知遂不顾后果地爆了韩偓的箱子,本想会小发一笔。




谁知一打开,却令人失望之极。




原来,箱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只有一大堆不值钱的烧过的蜡烛和百余条镶金边的红手帕,最奇的是蜡烛烧痕还很新手帕的香气还在,一时大家都面面相觑,如堕五里云雾之中。




“这个可能大家不知道,这些都是韩大人在京城当翰林学士时的遗物了。那时候他经常在金銮宝殿内捉笔代刀为皇上起草诏令雄文,有时披星戴月地深夜才能归家。日子一长,便与宫中的艺妓厮混熟了,以排遣寂寞和孤独,这些东西就是那些姑娘们好心送给韩大人写文章时用的。而有情有义的韩大人也不忘把那些蜡烛全部收藏了起来,即使远离京城到了闽地,还是像宝贝一样随身带来了,虽然路途遥远丢了只剩下不足十分之一二了。”王审知找来的韩偓的一位老管家这么一说,大家才恍然大悟,也深深感动。

第3篇 韩偓:雏凤清于老凤声(四)




再后来,大伙儿一联想到韩偓的《香奁集》专写男女私情,而且还活灵活现如“真人秀”,大家更是醍醐灌顶,谜底顿开,这些遗物就是最好的证物是也。




更有甚者,居然王审知的儿子王延平家中的一个老尼姑,还现身说法,说曾与韩偓有“一夜情”,而且还证实韩偓有收集定情物的另类嗜好(想起了那个现代贪官好收集与其有染的女性体毛的故事),果然是货真价实的“情哥王子”。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和他的“大情圣”姨父李商隐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