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界倡议成立“全球汉学联盟”推动国际汉学研究

 空明苑 2016-11-28

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典籍因为各种原因流散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但长期以来,大量域外汉籍在馆藏国家和地区被束之高阁,没有实现其研究价值,既制约了汉学研究的推进,也影响了对中华文化整体面貌的认识。11月25-26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全球汉籍合璧与汉学合作研究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旨在联合全球汉学研究力量,系统反映和整合存世汉籍文献,推动国际汉学研究。

文明交流与互鉴向汉学研究提出新课题

21世纪,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在世界各地区文明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能够为当前人类精神世界引领和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贡献怎样的资源和智慧?汉学研究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在会议致辞中提出,国际汉学研究是世界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代中国学研究大师饶宗颐先生向大会发来的贺词,引起与会学者共鸣。饶宗颐认为,中华文化不只是中国人的,它还属于全人类文明。中国学者应该坚守本位文化,反求诸己,同时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共谋进步。

在台湾大学教授朱云汉看来,新时代汉学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全球化时代带来了充分的跨文明交流的对话借鉴以及相互理解需求,全球范围的知识社群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全球跨度的国际汉学知识社群逐渐形成,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动、紧密切磋、深度对话。同时,不同文明相互撞击也激发了汉学家以及广大的人文学者必须重新思考文化的主体性、载体性、身份认同、自己与他者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都为当代的国际汉学带来新的知识上的挑战。

正如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在会议上指出,当代国际汉学研究缺乏对中国本土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视,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本土研究不乏有重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以前几年由北美汉学界联手完成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为例,在参考书中没有列入任何中国学者的研究著述,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不利于读者们更全面得了解中国文学历史。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自信,和“进口”相比,“出口”的太少。因此,包括汉学研究在内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双方相互的,中国本土研究也要树立自信,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全球汉籍合璧有助于恢复中华文化全貌

正如张荣在会议致辞中提出,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整理、诠释、借鉴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思想成果,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大量中国古代典籍流散世界各地,这些境外保存的珍稀汉籍对全球汉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20世纪末以来,域外汉籍的调查、研究成为古典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中国本土研究、出版机构先后编辑、出版了多种大型域外汉籍丛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古籍海外珍本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等。据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杰文介绍,分藏世界各地的汉籍在流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支离分散的情况,一书几分,各藏一方。但郑杰文团队在调查中发现,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这些流散的汉籍如同璧碎不全,但拼配在一起却能互补,甚至成为完帙。这种合璧工作从20世纪中叶已有学人关注并付诸实践。

2013年,山东大学基于海峡两岸合作编纂出版《子海珍本编》第一辑在此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郑杰文介绍说,针对当前海外网学术界研究现状及全球各藏书机构的汉籍收藏情况,特别是全球各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具有很强互补性这一特点,山东大学提出“全球汉籍合璧与汉学研究”这一重大文化课题,实施“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对全球各藏书机构所藏汉籍进行调查、编目、复制工作,使分藏世界各地的中国典籍珍本有望系统完整地面世,从而为全球汉学研究提供较为丰富完整的文献资源。

这些汉籍的发现、发掘和回归,对汉学、对中国的文史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袁世硕举例说,如从韩国奎章阁引进的中国稀见珍本小说《型世言》,是继《三言二拍》之后一部大型的小说集。这本书的发现使中国小说史上一个混乱问题得以澄清。

倡导组建国际汉学研究平台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海外汉学研究日益重视,与海外汉学研究机构的交往日益频繁。但有学者指出,通观当前国际汉学界,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做到资源的集中、高效利用和信息的广泛及时交流。

为了更好的实施“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促进国际汉学的合作研究,与会学者讨论并通过《关于成立国际汉学联盟的倡议》。未来通过国际汉学联盟成员的努力,计划在2至3年的时间内彻底摸清海外主要藏书机构所藏汉籍的具体信息,汇总、编制联合目录,正式出版并进行数字化发布。

据郑杰文透露,在编制目录基础上,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将遴选最具思想和学术代表性的著作,甄选珍善之本,利用现代技术加以复制,最终编修成规模数倍于清代《四库全书》的数字化大型汉籍丛书——《全球汉籍合璧》。

此外,正如朱云汉所感慨,今天欧洲、美国很多年轻一代的研究者无心训练古典语言文献典籍的基本功夫,从事经典研究、古代研究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在美国,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史、古代史研究已经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未来“全球汉学联盟”的成立还将致力于国际青年汉学人才的培养。

欧洲中国哲学联合会首任主席罗亚娜教授在会议贺信中表达了合作研究的意愿,并表示,双方跨境合作研究将使海外研究真正从汉语文本的观点出发、通过中国人自有观念与范畴,近距离透视中国传统,而非亦步亦趋承袭西方散漫零碎的研究模式与问题,因为后者不过是初级视角。

据介绍,“全球汉学联盟”为全球性学术平台,致力于实现成员间研究资源的共享。联盟成立后将通过多边合作的形式,组织入盟的研究机构协同进行课题研究,联盟还将创立全球汉学研究基金会,为国际汉学研究提供持久支持。据悉,目前已同意加入“全球汉学联盟”的有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日本东京大学人文学部、发过巴黎索邦大学远东研究中心、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研究院、比利时鲁汶大学地区研究学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等研究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清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