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城市大脑”决战交通拥堵

 方圆儒人 2016-11-28

       

10月13日,作为2016杭州·云栖大会的首个重磅发布,“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简称“城市大脑”)项目正式启动。“城市大脑”项目9月在萧山进行了初步试验,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部分路段达到11%。交通拥堵只是城市大脑迎战的第一个难题。城市大脑的最终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智慧城市。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云计算+人工智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坚

 城市大脑不等于智慧城市

城市大脑是什么

所谓城市大脑,就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打通信息关卡,为智慧城市治理建一个共享数据的大平台。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根据实时数据,调控调配公共资源。它以数据为核心,依托海量实时数据的分析、建模,帮助政府各部门做决策,最终能够影响到普通市民的方方面面。

表面来看,城市数据大脑项目十分类似过往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理念,但在本质上,两者又不同。某种意义上看,智慧城市搭建了一系列看似智能的硬件平台(摄像头、线圈等),但即便是这些标榜智能的硬件,倘若期间没有互联、没有数据交换,充其量不过是市政工程的摆设。

城市大脑构成

城市大脑由五大系统组成——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

城市大脑计算平台采用飞天操作系统。城市大脑涉及的数据量巨大,仅视频摄像头就有5万多路。飞天(Apsara)是由阿里云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它可以将百万级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提供源源不断的计算能力,以保证大脑能够“眼疾手快”“当机立断”。

阿里云ET人工智能内核

数据采集系统是“末梢神经”和“小脑”(执行层),源源不断向城市大脑输送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智能感测设备,是城市大脑计划成败的一个关键,将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陆续进行功能性分化,以更好地满足需要

数据交换中心是整个大脑的“脑核”(基础层),通过政府数据、互联网和社会数据的全面融合,提高数据的多维性和多样性

开放算法平台是大脑的“皮质层”(决策层),主要是通过各类算法和模型的搭建,进行决策

数据应用平台主要是把“大脑”的决策输出到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的各个场景

城市大脑参与企业

“城市大脑”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杭州市交通管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从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由杭州市政府主导,包括阿里云在内13家企业的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参与其中。分别为:

银杏谷资本、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浙大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分公司、中国联通通信集团浙江分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项目中的其他巨头比起来,依图科技承担着其中最有挑战的一部分工作,构建神经中枢来为道路交通状况建模的关键角色。城市数据大脑构建的难点,正是对城市从数据上的宏观认知,到模型上的微观刻画,从车辆轨迹的识别,具体到每一辆车的行驶轨迹,具体到每辆车于几点几分出现在哪个路口,完成了左转还是右转,并为道路拥堵状况建模和红绿灯关系建模,从而推断道路的饱和程度、两个红绿灯之间的相位关系等。这些数据汇拢后如何智能的思考和推演,到最后产出更加优化的结论。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将杭州历史上的交通数据进行汇总,同时抓取当前城市每条道路的车辆信息,对不同时间段,每个路口的流量进行分析,沉淀出杭州道路交通情况的大数据。再通过云计算,用数据大脑建立模型,来帮助城市思考,确定解决拥堵的最佳方案,这就是数据大脑项目组在做的事情。数梦工场为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提供了数据治理及运营中心解决方案,让数据大脑拥有了数据融合、价值创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数据治理包括数据上云、数据处理、交通算法设计和控制执行的全流程数据服务。

城市大脑如何解决拥堵

在城市大脑项目中,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这些数据成为城市大脑智慧的起源。而杭州交通硬件设施的完备,组成了整个大脑的眼睛及四肢。

有了丰富的数据之后,城市大脑便可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并经过交通摄像头采集整个城市交通实时信息,并及时反馈到红绿灯上执行调整车流。

相比由人解决交通问题,该大脑的优势点是:全局分析、响应速度快、智能化。并且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无法比拟的一个天然强项,它可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迭代及依靠外部系统插件等进行优化,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可计算出更“聪明”的方案,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顺手。

人工智能管控交通可节省15万交警

从本质上来讲,这次发布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是通过杭州5万多路道路摄像头做信息采集,相关数据汇集到后台进行交换与处理,由人工智能系统做出算法决策,然后再传回到交通设施上执行。经过推算,如果依靠人力去完成这些工作,大约需要15万个交警来协同处理。

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真正开始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交通的探索。

城市大脑如何改善交通以外的城市生活

城市大脑未来进化趋势将呈现普适化、中枢化等特点,势必加速城市神经网络的演进,促进城市数据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智慧化应用等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加速智慧城市的成型。

在交通领域,城市大脑不仅可以治堵,以后还可以为城市的各类事件提供交通方案。比如,TFBOYS要来开演唱会,城市大脑可以基于粉丝特点,结合城市道路信息,给出交通方案。

在旅游方面,城市大脑可以将杭州每年接待的上亿人次的游客真正变成“用户”。当游客刚踏上杭州的那一刻,城市大脑便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民生方面,城市大脑还可以对水库、河道、泵闸等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结合天气数据,提前预测汛情和城市内涝。

有4人次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