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囊衣橱和精简生活

 Yuki_3327 2016-11-28



Image credit: http://www./


最近<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个日剧好像很红,在微博看到不少人转发。看了半集就没看下去,女主角这个应该不是极简主义,而是得了一种“不把家里扔光了不舒坦”病,得治。正好这两年我对极简主义(minimalist)有很浓厚的兴趣,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变化,第一篇就谈谈这个。


极简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广大妇女盆友们来说最需要精简的首先是衣柜。我自己就是一例,在化妆品护肤品上我是绝对的极简主义,每个类别只有一样,只买刚需。家用物品和装饰品也非常精简,我特别讨厌乱买没用的小玩意,也不喜欢囤货。但是衣服鞋子包是死穴。大概两三年前读到The Daily Connoisseur的博主Jennifer Scott的书<Lessons from Madame Chic>,接触到胶囊衣橱(Capsule Wardrobe)这个概念。


这本书的中文版有一个很恶俗的译名,<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很像机场成功学名著。书其实写的一般,但内容挺有趣。Jennifer大学时去巴黎交换住在Madame Chic家,作为一个来自浪费国度贪多求大的美国女孩,她对Madame Chic全家吃穿住行进行观察,被他们节制而精致的生活深深影响。尤其是只能放下十来件衣服的法式小衣橱,她称为胶囊衣橱,通常是根据季节的三件上衣,五件内搭,三件下装。据她说,不像美国人人都有一个爆满的大衣橱每天不穿重复衣服,巴黎人经常重复穿搭几件质感很好的衣物。巴黎人衣橱长什么样我没有发言权,但每次去巴黎走在街上看路人穿着都特别享受。美国人的衣橱的确都很壮观,而且跟阶层无关,可以是一橱Barneys买的高档时装,也可以是柜子门都关不上的一大堆Kohl’s买的廉价衣物,反正就是要多。


Jennifer写完这本书后开始在博客和YouTube上实践”10-Item Wardorbe”,大家有兴趣可以搜”The Daily Connoisseur”。胶囊衣橱的概念近两年开始流行起来,不少人都因为厌恶过分消费主义,了解到时尚行业背后的血汗和带来的浪费,加上总觉得买了这么多可还是没有衣服穿,而开始实践。以后我会分享一些订阅的博主和YouTuber。基本上我把胶囊衣橱的实践方法分为三大门派:10-Item Wardrobe, Project 333, 和5-Piece French Wardrobe。

image credit: http://www./

1.10-Item Wardrobe的概念是每季确定10件核心衣物,通常是裙子上衣和裤装类,是自己经常会穿,搭配时的statement piece(核心单品)。然后再加一些内搭,毛衣,Tshirt,包和鞋的周边单品。

2.Project333的创始人是谁我忘了,当时搜了下发现她品味很一般,就没有关注。但概念不错,很多人实践,每3个月只穿33件单品,包括所有衣服鞋包和饰品。根据季节进行调整,淘汰旧物,购买新品。

3.5-PieceFrench Wardrobe的规则是每个季度只能买五件单品加入现有的衣橱。因为数量限制所以强迫购买者买每样东西都好好思考精挑细选。因为买的少,单品价格可以高一些,可以买的更精。

这三个方法在我看实践起来由易到难是3,1,2。这些规则最大的作用,是人为的给自己设置一个限制,而不是放任自己的物欲无限制的购买。有了这些限制,才能最大的激发创造力,穿的好看,同时不给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的浪费消耗添堵。我从来不羡慕也不关注每天穿新衣的时尚博主,我喜欢的是能在有限的资源内把这些资源用到极致的人。



说回我自己。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才刚刚开始启动对自己的改造。我不是一个天生的极简主义者,从小就爱好以量取胜。小时候几乎所用的零用钱都拿来买笔,天天上学背着一铅笔盒二三十枝笔,课间爱好把笔拿出来数一遍,暗搓搓的开心。再长大点是裙子,不但疯狂的求我妈买新裙子,穿小了的也舍不得扔,留着充数。成年后跟大多数女生一样,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买衣服买包包。记得工作第一年一口气买了七个设计师包儿。。四年前拥有的第一个家,有一个很可观的走入式衣橱,搬家前Almond问我打算怎么分,我大方的许诺他四分之一的空间。结果把我的衣服鞋包全放进去后,还剩下手臂那么宽的一条空间,我很乐观的说看来还有继续买的空间嘛。他的衣物就退居书房壁橱了。当我刚开始被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和胶囊衣橱的概念所吸引,跟Almond说我想过一种更精简的生活时,他的回应是一个深深的白眼。

真正开始琢磨这件事是一年多前开始有搬家的念头。08年来美国念书然后工作,一直在芝加哥生活。我爱芝加哥,但我恨风城长达小半年的冬天,对于我来说幸福感的一大来源是光腿穿裙子。更重要的是觉得趁年轻还折腾的动,应该多体会不同的地方和生活。但每一次这个念头冒出来,心里的第一反应是搬家多麻烦,要暂时回到租房生活,没有大衣橱这么多衣服鞋包放在哪儿。这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过多的物质是累赘,是对自由的限制。


第二个原因。我决定生活的快乐不应该来自于instant gratification(瞬间满足)。瞬间满足真的很容易上瘾。等包裹的兴奋,拆包裹的惊喜,心爱之物到手的幸福感,平淡生活的点缀。曾经有过把买到的好东西放在床边一醒来就可以看到,穿戴出门可以嗨皮一整天。但这种感觉好几年都没有了,任何事情做多就乏味,像我这么爱包包的人,伐开心的时候的确想买包包,但买了开心也不过一小会儿。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建立于此的幸福感很脆弱,如果有一天我没有能力继续买会怎样? 因此会更加患得患失,怕失去,还是归结到上一点,不自由。


带着对自由的向往,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把衣柜里衣物数量减半。去年十一月拿到新工作offer决定搬家,两个星期内两个人收拾出二十袋大号垃圾袋的衣物鞋子捐给回收旧衣物的组织。想一想这些年造成的浪费,的确是巨大的。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很奇妙的一点,扔东西的时候很难,总想着也许未来的某个搭配某个场合需要这件,但一旦扔进回收袋里,就完!全!不!想!了!过一天连扔的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而再买东西时也会想到扔时的艰辛,点鼠标的手也会发育出一个小脑。


关于怎么扔东西市面上有各种指南,断舍离,心动大法什么的,大家就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吧。我承认我做不到这些方法的百分之百,对每个人来说对东西的感情投入也不同,没必要强迫自己。慢慢来,先好好审查一下自己拥有的东西,再减缓购买速度。淘汰已有物品也可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发生。我老板跟我说她从旧金山搬到纽约后几乎淘汰了之前在旧金山购买的所有东西,因为城市氛围生活方式太不同。我从芝加哥搬到湾区,从大城市变成郊区生活,工作地点从市中心写字高楼转换到荒郊野岭的硅谷公司,周围的同事从广告界潮人变成一身衣服都是公司发的码农。。。我个人风格的转变也反射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转变,自然又淘汰了不少,也精心添置了一些新的单品。现在我和Almond还有家汪暂时租住一室一厅小公寓,我们俩共用一个衣橱,我三分之二他三分之一。我每天都穿自己很喜欢的衣服,经常重复搭配。


我在精简的道路上继续进阶,可能永远到达不了极简主义的标准,但这也不是我的目标,因为我还是很喜欢变化,受不了总穿一样的东西。精简生活不是比谁拥有的东西最少,也没什么规则必须遵守,因人而异,自己过的轻松舒服自由就是棒棒哒。接下来我准备给自己挖个大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一季的“胶囊衣橱”。写这句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忐忑,预感这个坑可能会逼死我,但为了给自己更大动力,我就先把这句话撂在这儿了!最后分享我最喜欢的极简主义博主Coco(博客和YouTube lightbycoco)的观点,我不能够更同意每个字!

Life is all about letting go the things weighing you down. Life is transient. Everything comes and goes. Realizing that and staying aware of the fact that holding on causes pain can make you much more resilient. Living light will make you more self-aware, and it will give you confidence because you know that whatever happens you can handle it. (生活就是舍弃那些让你变得沉重的东西。生活如此短暂,所有事物来了又去,想要牢牢的抓住反而造成痛苦,认识到这一事实能让我们变得更有弹性。精简生活可以让我们更自知更自信,因为你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面对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