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你改变生活中的3大心理学“套路”,原来还可以这样!

 午夜晴空 2016-11-28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子渊给大家分享3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您的支持将是子渊最大的动力来源。

一、“超限效应”与家庭教育

助你改变生活中的3大心理学“套路”,原来还可以这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叙述过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天,他去教堂听牧师布道,一开始觉得牧师讲得深入浅出诱人深思,于是决定听完之后捐款。过了10分钟之后,牧师还在继续布道,不耐烦的马克·吐温为了发泄,决定一会儿只捐出一点儿零钱。然而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絮絮叨叨,生气的马克·吐温决定一分不捐。等到演讲结束进行募捐的时候,愤怒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捐钱,还偷了2块钱走。在心理学上,这种由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的刺激而引发不耐烦情绪或反抗心理的普遍现象,被称作“超限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超限效应其实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比如孩子某一次在考试中考砸了,父母不仅不关心,而是多次就此事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心里的内疚感消失,只剩下反感讨厌,甚至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具体行为。所以父母师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了某一限度,如果真要重复批评也要换种方式换个说法,孩子的厌烦心理才会降低。

二、“拆屋效应”与做事原则

助你改变生活中的3大心理学“套路”,原来还可以这样! 这一效应的名称来自于鲁迅先生《无声的中国》一文的一段文字,他指出,中国人的性格总是喜欢守旧折中的,如果你嫌屋子太暗而想要开一个天窗,人们一定是不允许你的。但你要是一开始就声称要掀掉屋顶,人们就会来调和,这时候你开个天窗也就无伤大雅了。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套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意思是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可以先提出一个大要求,再把你想实现的小要求提出来,一般能都得以满足。

有的学生也在无意间学会了这个套路。比如他先是犯了错,害怕被批评就选择离家出走,班主任和家长都非常着急,等他几天后安全返回时,老师和父母反而不会再去追究之前犯的错了。所以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别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与行为应当予以直接拒绝,而不是选择迁就,更不能让他们养成讨价还价的不良习惯。

三、与“拆屋效应”相反的“得寸进尺效应”

助你改变生活中的3大心理学“套路”,原来还可以这样! 美国一位名叫弗里得曼的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显示让自己的助手去挨个拜访所在社区的家庭主妇们,请求在她们的窗户上挂一个招牌,主妇们基本都答应了。半个月之后,这些助手再次登门拜访,请求放一个更大的招牌在她们的庭院里,而且还很不美观。为了进行对比,助手也去询问了一些之前没有挂过小招牌的主妇,结果发现前者有60%的人同意,后者中同意的人数却不到17%。于是人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得寸进尺效应”,又称“登门槛效应”。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进行的每一个意志行动都有着对应的行动目标。在许多场合,由于人们通常会面临着大量不同目标的权衡与选择,因此他们会优先选择简单容易的目标。

助你改变生活中的3大心理学“套路”,原来还可以这样! 此外,人们总是想要维持自己前后一致的形象,如果一开始答应了别人的要求,即使后来对他们的要求感到不悦,也一般会选择继续下去。这一心理效应就告诉我们,如果想让别人接受一个看上去有些为难的要求时,不妨让他先接受一个小的、类似的要求,这样往往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