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北魏冯太后比,芈月弱爆了

 昵称30950927 2016-11-28
影视剧中的小历史系列(十四):挖掘那些藏在热播影视剧、电影背后的历史真相



本文配合此音乐使用口味更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太后 黄龄 - 特别              

上一篇讲鸠摩罗什的时候提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作者不由联想到曾经定都于平城(即大同)的北魏王朝。这个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权中恰好有那么一位政绩显赫的皇室女性,她的故事值得深扒。作者人品爆发,一下子找到了两部相关的片子。

 


 

1. 北燕后裔


本文女主角,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原本出身北燕皇族。其父冯朗为北燕末代君主冯弘之子,后来投降北魏,做过秦、雍二州刺史以及西城郡公。冯氏的姑姑,正宗的亡国公主,嫁给了灭了他们北燕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封为左昭仪。这位左昭仪姑姑的经历,倒真真是一个现成的“霸道皇帝与亡国公主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霸道皇帝拓跋焘,鲜卑名叫佛(同狴)狸,当年南征刘宋时,在建康北面的瓜步山(今南京六合区)建了一座行宫,后来成了一座庙宇,被民间称作佛狸祠。大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说到了和拓跋焘有莫大关系的佛狸祠,这首词作者相当喜欢,冒着离题八万里被读者翻白眼的危险,摘抄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立为皇后 


情怀卖完,回到正题。虽然北燕从头至尾也就不到三十年的寿命,但好赖冯家也出过皇帝不是,到了北魏,人家也是高级官宦家庭,所以冯氏应当从小是个养尊处优的白富美。后来她父亲冯朗犯了事被杀,冯氏就被充入宫中,还好宫里有左昭仪姑姑罩着,再加上她本人应该秀外慧中,没过多久就被拓跋焘的孙子,文成帝拓跋濬(音俊)选为贵人。十四岁那年,冯氏被立为皇后。

 

北魏从建立政权到拓跋濬登位的这段时期,除了后来因为儿孙上位而被追封为皇后的,其她皇后不是鲜卑人(比如慕容氏)就是羌人(姚氏),再不然就是匈奴人(赫连氏)。虽说冯氏也曾是北燕皇族,一来北燕存续期间实力并不强,二来冯氏父系出身汉人,其祖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姬姓的晋国大夫毕万;她的母亲却是乐浪郡的高丽人。做为汉人与高丽人的混血,因父亲被杀,以罪臣之女身份入宫的冯氏,却最终被立为皇后,文成帝拓跋濬对她应当是有相当深厚的感情的。从冯氏之后,北魏拓跋氏在纳选皇后的问题上,才逐渐将目光转向汉人的世家大族。

 

北魏前期的皇后大多出自鲜卑、羌(后秦姚氏)、匈奴(大夏赫连氏)

 

当然光有皇帝的宠爱是不够的,冯氏还必须通过一项特殊的测试,才能正式当上皇后。什么测试?难道是必须生儿子?回答错误,在北魏后宫,妃子们战战兢兢,并不想生儿子,这件事容后再说;能不能当上皇后,跟生不生儿子没有什么关系。

 

《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云:“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成则不得立也。”要当上皇后,必须在工匠的指导下,亲手将铜液灌入模具,铸造一个铜鎏金的人像。做成了,大吉,开开心心当皇后;做不成,人像裂开、歪瓜劣枣了,对不起,活着的时候皇后之位与你无缘,不管皇帝多喜欢你都没用,只能等你死了以后给个追封。比如明元帝拓跋嗣非常宠爱后秦来的姚氏,要立她为后,但是她铸金人失败了,未登尊位,等她崩了,伤心的明元帝才能追封她为皇后。魏书并没有明文记载冯氏通过铸金人测试的过程,但根据皇后列传所写内容推测,冯氏立后应当是铸金人成功了的。

 

文成帝拓跋濬是个颇为开明的君主,在位短短十几年间,对内采取怀柔政策,与民休息、复兴佛教,对外与南方刘宋及北方诸国修好,对死敌柔然予以迎头痛击,同时也注意重用汉臣游明根、高允等人。能与他琴瑟和谐的冯后,想来在见识和为人处世上必有过人之处。前面作者揣测拓跋濬对冯后青眼有加,那么冯后对拓跋濬的感情如何呢?

 

拓跋濬去世,大丧期间,按规矩御用的衣服器物要当着百官和后宫的面进行焚烧,这时,冯后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她悲号着自投火海,左右把她救出来之后,良久才苏醒。有些人说,这也太作秀了吧,想殉情私底下悄悄做就行了,何必当众如此。作者只想说,你行你上,你面对火海跳一个试试。做为结发夫妻,帝后之间的生离死别,未必就和平常人不一样。

 


两情缱绻

 

3. 子贵母死

 

北魏建立伊始,道武帝拓跋珪就立下了一条规矩,皇子被立为储君,则其生母就要被赐死。北魏后宫死于这条祖制的女子有七位,后来大多被当上皇帝的儿子追封。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后以旧法薨

明元密皇后杜氏,……生太武……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生景穆,神麚元年薨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生文成皇帝而薨

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献文,……依故事……薨

献文思皇后李氏,……生孝文帝,皇兴三年薨

孝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旧制薨”

 

曾经鲜活明艳的生命,就这样被剥夺,在史书上也不过用寥寥几个字“以旧法薨”一笔带过。

 

据说拓跋珪颁布这个规矩,一方面是学习汉武帝杀母立子的手段,防止外戚势力影响政权稳固,另一方面是为了使鲜卑人尽快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毕竟游牧民族的女性可不是吃素的。子贵母死制第一位牺牲者就是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刘氏,被立为太子的拓跋嗣因母亲之死终日悲号不已,引起父亲道武帝拓跋珪的反感,以至于要出宫躲避。后来拓跋珪因故要赐死另一位妃子贺氏的时候,贺氏向自己的儿子拓跋绍求救,拓跋绍因而弑父。拓跋珪做为子贵母死这项残忍制度的制定者,最后也不得善终。

 


大同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子贵母死这一制度,真的实现了“阻止后宫外戚干政”的初衷了么?并没有。太子的生母被赐死,他还有保姆、嫡母或祖母,只要是抚育太子成人的女性,与太子建立了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亲密感情,就可以获得尊贵的地位和参政议政的便利。北魏有两位太子保姆,一位是太武帝拓跋焘的保姆窦氏,另一位是文成帝拓跋濬的保姆常氏,后来都被尊为保太后,继而又被尊为皇太后并且参与军政大事。

 

在这七位子贵母死的后妃中,有三位与冯后有紧密的联系:冯后的丈夫文成帝拓跋濬之母郁久闾氏、冯后庶子献文帝拓跋弘之母李氏、以及冯后孙子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之母李氏。

 

4. 母子反目 


冯后24岁便被尊为皇太后,这时庶子献文帝拓跋弘只有12岁。刚当上太后的冯氏就遇上第一件难题,无摄政之名却有摄政之实的丞相乙浑(此人应姓乙弗,名字或称乙弗浑),专权擅政,尾大不掉。24岁的冯氏杀伐决断,出招凌厉,很快解决了这个对手,根据《魏书》记载,“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

 

但是她这一次临朝持续时间不长,小皇帝并不是个吃奶的娃娃,他已经十来岁了,而且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太子,因此冯太后便归政于皇帝,专心抚育孙子(这个小婴儿的母亲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自然也是被赐死的了)。

 


现在二十来岁的女孩还在被逼婚吃土,北魏的冯太后已经是有了孙子的离退休老干部了

 

献文帝拓跋弘是被他父亲曾经的保姆、保太后常氏带大的,与冯太后名为母子,实则没有多少感情基础。此外,拓跋弘的母亲李氏因子贵母死制而被赐死,他可能多多少少觉得,冯太后成了母亲之死最大的受益人。也许是出于这种微妙的怨恨心理,又或者纯粹是政见不同,献文帝亲政以后,处处和冯太后反着来,凡是太后看重的大臣就打击,凡是太后不喜欢的,就重用。

 

母子二人矛盾白热化的导火索,是献文帝将冯太后的男宠李奕杀了,不仅如此,还把出面作证、至李奕于死地的李欣提拔做了尚书。冯太后可是谈笑间除掉专权丞相乙浑的人啊,她已还政于献文帝,但献文帝却还伸手往她脸上打,冯太后焉能不还手?

 

虽然不知道这里边角力的具体手段是什么,结果就是献文帝迫于太后的压力,要禅让皇帝的位子。都到了这个份上了,献文帝还是要斗上一斗,要我让位,我就要让给成年的皇叔拓跋子推,我当不成皇帝,你也别想以太后的身份干政。但是献文帝又失算了,大臣们多数只认“父传子继”,不认“皇叔登位”。无奈之下,献文帝只得将皇位禅让给不满5岁的儿子拓跋宏(元宏),年纪轻轻就去做太上皇了。作者掐指一算吃了一惊,拓跋弘13岁就有儿子,18岁就做了太上皇了。

 

献文帝这个太上皇也并没有当太久,不过五年,他就暴毙了。多数人认为是冯太后将他鸩杀,因为太上皇还是有些实权的,拓跋弘还在禅位后的次年以太上皇的身份对柔然御驾亲征,一个手握军权的刺头,死了总比活着的好。但是这个推测也是查无实据的。

 


《北魏传奇》中的献文帝

 

5. 二次临朝

 

冯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二次临朝听政,辅助年幼的孝文帝拓跋宏长达十四年。这一阶段是冯太后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她的政治主张、经济措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她去世之后,由她教养辅助的孙子孝文帝,继续推行和发展其执政方针,加速北魏汉化改制的进程,并最终迁都洛阳。

 

冯太后的执政措施主要如下:

 

(一) 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笼络汉人士族,提拔宦官。

 

出身陇西李氏的李冲,官至中书令, 加散骑常侍、给事中;出身荥阳郑氏的郑义,官至兖州刺史, 安东将军;士族高闾、高允皆受重用,引入禁中,参决大议。

 

冯太后很自然地也会提拔自家人,其兄冯熙一门,男的封王封侯、尚公主,再不济不是黄门侍郎就是给事中或刺史;八个女儿,有四个入宫为后妃,另外四个分别嫁给拓跋氏诸王。

 

外有外戚和汉臣士族的拥戴,后宫除了有后妃巩固地位,宦官也是用来对抗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的趁手工具。

 

(二) 孝文帝太和九年,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永明三年条记载:“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以至于出现了“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太平景象,同时也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来的北齐、北周、和隋唐均沿袭了这种土地制度。

 

这个政策还承认了女性在经济领域有一定的独立性,女子不仅仅是男子的私有品,亦是国家的编民。但到了唐朝, 除寡妻妾为户者、女冠、尼姑等特殊群体外,普通女子便不再受田,赋税的对象变成了以丁为单位,从此女性从经济领域中退出,成为男人的附庸。

 

(三) 废除宗主督护制,建立三长制。

 


 

旧贵族多拥有部曲甲兵,依附于他们的农民多数没有户籍,算做豪强贵族的私家人口,不利于征徭征税。

 

太和十年推行的三长制即指“立党、里、邻三长, 定民户籍。”五家立一邻长, 五邻立一里长, 五里立一党长, 选择本乡“ 强谨”之人充当, 用以代替宗主督护的统治。

 

(四) 整顿吏治,实行班禄制。

 

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的战利品中分配而得。后来国家渐渐安定,战事减少,没有固定的战利品作为经济来源,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太和八年推行的班禄制,官员定时发放俸禄,俸禄的高低按官品确定。

 

同时加大反贪力度,对贪污犯分别作出削去官爵、流放发配甚至赐死的惩处。

 

(五) 减轻刑罚,修改律令。比如太和元年废除了斩首时需裸体受刑的规定。

 

(六) 严禁鲜卑盛行的巫卜、谶讳之风;弘扬佛教,并置郡学馆,大力发展儒学。

 


北魏青铜弥勒佛立像,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七) 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 还在上层建筑中实行了促进鲜卑汉化的措施。比如太和七年,上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鼓励民族通婚融合。

 

6. 孝文帝元宏

 

冯太后与一手抚养长大的孙子孝文帝,关系究竟如何,还真是有点让人费解。

 


 

《魏书·高祖纪下》载: “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于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意思是说冯太后觉得小孙子实在太聪明,恐怕将来会不利于冯氏家族,想趁他小的时候先弄死他,数九寒天,让小孩穿一件单衣关禁闭,三天不给吃的,然后思量着另立新君,最后被大臣劝止才作罢。

 

但是从孝文帝执政以后,坚定地推行他祖母的政治路线来看,他非但对祖母没有什么恨意,反而还相当赞赏钦佩。孝文帝迁都洛阳,强令鲜卑贵族着汉服,说汉语,改汉姓,自己带头将拓跋氏改姓为元。这些都是冯太后想做而没来得及做到的事。

 

孝文帝对入宫的冯氏四女,都还不错,两个被立后,另外两个同为昭仪。做为冯太后的亲侄女,冯清、冯润先后被立为皇后,还都是冯太后崩逝以后发生的事。要是冯太后真虐待过孝文帝,他还能如此对待冯氏一门?虽然冯氏两姐妹自己不争气,冯清因自己的姐姐争宠进谗言而被废出家;冯润好不容易挤走妹妹却不好好珍惜皇后之位,私通外臣被人揭发,但是抖M的孝文帝大概非常爱她,只是将其软禁,保留她的皇后头衔,直到孝文帝自己临死的时候,才留下遗诏将其赐死。

 

冯太后于太和十年崩逝,葬于永固陵,在她死后五年间,孝文帝四次“车驾谒永固陵”。我想象不出,一个小时后被祖母虐待过的孙子,会对已经去世的祖母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只要是女政治家,必然是“淫荡的、恶毒的、阴坏的”,这一套直男史官的双标论调实在是看腻了。

 

7. 承前启后

 

这祖孙二人推行的改革,承前启后,为南北朝转入隋唐大一统时代奠定了基础。均田制成为北朝、隋、唐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思想,影响极其深远。

 

至于鲜卑汉化后的民族融合进程,那是更不用说了。拓跋氏改姓元,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丘穆陵氏为穆氏等。改姓的同时,将汉族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贵族中。皇室元氏,门阀最高,其余诸如穆、陆、贺、刘、楼、于、嵇、尉为鲜卑族姓之首,与汉族北方最高门第崔、卢、李、郑四姓相当。鲜卑与汉人互通婚姻,隋唐皇室早期的婚姻关系都受此风影响。

 


传说中的鲜卑族“天下第一岳父”独孤信

 

作者用南朝陈庆之出使洛阳后发表的感言,作为这个北魏传奇故事的结尾:

 

 “在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作者今天留了彩蛋内容没写进正文

放不放出来全看心情

 

上一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