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基本功训练》之八

 牵一缕阳光623 2016-11-28
       歌唱的状态铺以运动的状态、呼唤的状态、半打哈欠、微笑、叹息的状态,不是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颓废相。衡量一个人是否进入歌唱状态,看他是否脱离说话的那种特有的音色,是否显示出任何歌手通常有的音色,即共鸣主导下的声音,不象他平时自然的声音。散步、甩甩手臂、弯弯腰不算运动,游泳、激烈的奔跑称得上运动;发言、作报告不是呼唤;朗读课文、播报新闻不是朗诵;光无力地张开口不等于打哈欠,因此歌唱的状态是有一定条件的。象白声一样的吟唱,声嘶力竭的喊叫,都不是歌唱,用的是真声或假声,几乎不带共鸣。再观察他们的呼吸,浅浅地吸一下气,决不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吸气时是打哈欠的状态,呼气时同样如此。呼气象吹灰,前提是喉部不用劲,完全靠丹田用气,在打哈欠的状态下运气,好像气息先到里面转一圈再向前。吸气时在打哈欠的状态下进行,胸部,腹部好象各有一把雨伞撑开,然后保持撑开的态势下运气。有支点的气息确实向声带输送了,引起声带振动。不必可惜气息,让旧的气息消耗,新的气息才能补充进来,周而复始,循环进行。
       钢琴的踏板有三个,分为延长音、弱音、柔音。弹延长音时,踏下最右边的踏板,通过机械装置传递,每当钢琴上的延长音键松开,离开钢丝,与之保持较大的距离,钢丝无遮挡,发出延长音。弱音是一排羊毛帘上升,夹在钢丝前面,使小槌敲打在有羊毛帘的钢丝上。我们歌唱的延长音是养成气息的均匀、持续的能力,声带的适当调控,共鸣的适当调节。弱音、柔音是有声带的振幅来决定的。
      口腔内的五音器官、丹田、呼吸肌群、声带、各个共鸣腔等全部进入歌唱状态。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发“玉”、“衣”两个母音时唇与齿、舌挑重担的;发“来”、“啦”,舌头最忙碌,牙关跟着有开合。发“啊 ”嘴唇不圆唇,发“喔”,唇有些用力,舌稍有抬起,舌位较高。放松舌头,放开牙关,同时放松与舌头、牙关相连的肌肉,最好的办法是微笑、打哈欠。进入歌唱状态不是抽象的,而是相当具体的。歌手的唇、齿、舌、牙、喉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与状态。一个好的声音是经过这五音器官的过滤成形的,它仍是咬字吐字的器官,也是呼吸、共鸣的辅导器官。单独与综合训练口腔内的五音器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用歌唱的状态发声,没有较强的气息支持,鼻音赖着不走。喉音的产生是由两个原因造成,喉头未打开,气息通不上,也无冲击力。有鼻音、喉音、白声、喊叫的人说明他还未进入艺术的大门,是个门外汉。一架钢琴胜过一支乐队,一个出色的歌手胜过一支合唱团,一个人拥有一支合唱团的声势。下棋,棋高一着,稳操最后的胜券;歌唱,技高一筹,艺术的魅力大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打好基础,磨炼基本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中小学的音乐老师,见多识广,虽不是声乐专家,但也是音乐的内行,他们不一定能纠正你的发音缪误,但能指出你错误出在哪里。他们是声乐人才的启蒙老师,功不可没。
                                                    (二)
       歌唱的方法有好多种,如按呼吸、发声、共鸣细分就更多了,但当一个歌手在演唱时就不必想得太多、面面俱到,当然在练习时可以想的周到一些,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感觉去探讨声音效果。吸气意味着进入了歌唱状态,必须是正确无误的吸气,确实调动了胸廓、腰部、腹部的吸气肌群,使这些肌群收缩(积极),并有效地保持着积极的姿态,与后续的呼气肌群形成对抗。当呼气肌群略占优势、吸气肌群的积极稍有一点放松,全身象发动机一样发动起来,声带、共鸣一起参与进来,完全进入了歌唱状态。吸气与呼气大不相同,吸气是相对安稳、无声的,呼气是雄壮、有声有色的,它不是气息的原路返回,此时的气息流速、压力、幅度都和吸气时不能相提并论。声带与共鸣腔的挡气改变了一步分气息的流向,影响了声波。
      唱一首歌肯定比练声复杂得多,在练声时将这首歌里的各个环节、难点分别练几次,看看(一),有否需要跨越低声、中声、高声区?气息的深度、力度、速度要有差别;声带的张力、声门靠紧度随着音往上走应作相应的调整;舌根与咽壁的状态要有所掌控······  从低音到高音的指示图: 有真声成分----上部共鸣增多----半关闭----关闭。真声是最优美的,但一般的音域只有一个八度。为了能从低声区无缝对接到较高声区,就得在低声区将真声进入共鸣的轨道。真声是平唱,共鸣是竖唱。一些小有名气的歌手唱的是民歌,但其声音本质是半洋(美声)半民,应称为“美民唱法”。(二),既要注意腰部、腹部,又注意胸廓的呼吸肌群的运用。后者不象前者那样有明显的感受,但仔细体验会发现此处的吸气肌群收缩(积 极)与呼气肌群收缩(积极)相互配合,同样象一个大气球。确切地说,胸廓与腹部是一个大气球。(三),随着气进气出,大气球的充盈、弹性度不断变化,作为歌手要有应变能力,大气球不能塌瘪,即始终保持歌唱状态。有一种说法:小腹收缩,上腹挺起,推动气息运动。另一种说法:用双手拍打大气球,让大气球跳跃起来,气息随即象蒸气一样沸腾。
       用歌唱的状态唱,是一句平常的话,但它正是一句金玉良言。进入歌唱状态,人体的发声器官从静止、懒散转向活跃、积极,进入有机配合的状态。歌手的“内感觉"、”外感觉“应求得尽可能的一致,另外是审美观应符合客观实际。有人将国内某个蓄长发或留胡须的男高音比作世界三大男高音,只能说在音的高度上能比肩,但在音质、音色、音量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相差不是一点点。国内有一些名气很大的歌手,包括一些”组合“,不能说他们的歌唱状态有什么问题,选歌有什么不妥,表演有什么不够,其音质、音色太一般化,实在称不上是歌喉。歌唱的状态包含了审美观、乐感,最主要的是气通声通,不失时机地端正”航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