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明收缩:规划应对与治理创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2016年会在厦门召开

 geoallan 2016-11-28

编者按:


2016年11月2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和厦门大学主办,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下称学委会)、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南京大学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协办。会议围绕“精明收缩:规划应对与治理创新”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并针对我国城市间和城市内存在的收缩现实,对研究议题、理论构建与规划应对建言献策。


参会委员合照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奠基人、学科代表马武定教授,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绍森教授和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赵燕菁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奠基人马武定教授致辞


马武定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建立的背景与学科发展历史,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系中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相脱节的现状,并介绍了厦门大学规划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协调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人才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当前我国城市社会文化及制度文化的发展存在弊端,如何规避此弊端应成为当前城乡治理及政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绍森教授致辞

 

随后王绍森教授首先从建筑学的角度,提出空间和建筑层次的研究需从城乡治理的深度上出发,强调了城市治理在城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对本次大会召开的目的及意义作出了高度评价与肯定。


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赵燕菁教授致辞


最后赵燕菁教授进一步阐释了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提出本次会议紧扣“精明收缩”的发展议题,聚焦城市规划及城乡治理,有内涵、有新意,在当前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第二届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期待学委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文超祥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文超祥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大会学术报告环节。

 

学会常务理事、学委会主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京祥教授


学委会围绕“精明收缩:规划应对与治理创新”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张京祥教授做了“城市收缩:国际研究与中国问题”的主题阐释。他指出中国城市间及城市内部的增长开始出现分化,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局部衰退和收缩现象,所以突破城市“必须增长”的观念桎梏,树立新常态下精明“增长”与精明“收缩”并存的新理念十分重要。他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拓展城市收缩研究的新议题、探索中国城市收缩的新理论以及规划应对等角度展开,倡议相关研究的四个重点议题:一是中国城市发展增长与收缩的环境、趋势与挑战,二是中国城市收缩的特征、机制及影响,三是国际上应对城市收缩的经验与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四是城乡规划如何适应增长与收缩的双重压力。


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赵燕菁教授


赵燕菁教授做了题为“城市化2.0与存量规划”的学术报告。报告从经济学的角度,以投入和产出为出发点,构建了城市化1.0和2.0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以增量规划为主,关注如何将现金流变资本,第二阶段以存量规划为特征,重点是怎么将资本变回现金流。在演变机制上,报告提出租值守恒假说,通过从资产评估、增量供地模式、存量土地收费、配套政策等方面,论证了土地供给模式与经济转型创造现金流的可行性,从而指出存量规划是中国城市化阶段演变的关键。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孙娟


孙娟副院长做了题为“精明收缩语境下的规划应对”的学术报告。报告从“收缩”概念入手,提出了“实际收缩”与“预期收缩”两个概念,并结合规划实践,将预期收缩分为政策型、功能型和生态型三类。其中,政策型预期收缩是指为应对大城市病而实行的自上而下政策导向收缩,空间上表现为总量不变,内涵提升,比如北京和上海;功能型收缩是指应对生态文明新经济要求的传统功能型收缩,空间形态上以结构不变、模式改变为主,比如武汉和成都;生态型预期收缩是指面对生态资源约束的收缩,在空间上表现为总量减少、相对分散,比如十堰和崇明岛。所以,精明收缩与精明增长具有辩证的关系,收缩并不意味着衰退,而是此消彼长的过程。

 

东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兴平教授


王兴平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城管’的城市规划探索”的学术报告。报告从新型城市管理与治理范畴的内涵入手,结合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现实状况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发展的几大趋势,提出了面向城市管理与治理的城市规划转型的三条路径,分别为创新规划业务类型,创新规划管理流程与用途,以及创新规划编制程序和内容表达方式。在创新规划业务类型方面,应该面向大城管业务领域的需求,对规划缺项和弱项惊醒树立和补充;在创新规划管理流程和用途方面,应该顺应存量规划时代的转型需要,修正法律法规,使规划管理与城市综合管理充分衔接与合理对接;在创新规划编制程序方面,引入治理理念改革城管体制,优化行为视角的规划技术路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于涛方教授以“巨型城市区收缩地区的治理模式变化”为题作精彩报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晓光教授分享了浙江省小城镇功能再造的实践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系主任、秦波教授以“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治理与规划:基于成都和日惹的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文超祥教授以“契约理念在城乡治理中的应用”作精彩分享。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志庆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志庆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大会学术报告环节。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申明锐博士分享了“可持续乡村治理:南京汤家家美丽乡村建设背后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的赖晓霞以“基于居民空间利益分析的社区型景区提升策略—行为视角与鼓浪屿案例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王艳梅分享了“地方政府驱动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差异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黄清明分享了“存量规划视角下西安经济开发区空间拓展策略初探”的学术报告。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牛通分享了“基于城市精明收缩视角的留用地制度创新研究”。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分院的陈易院长分享了“精明收缩时代下的空间治理转型——社区社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江艺东分享了“基于精明收缩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编织方法探索——以鄂尔多斯为例”。天津大学城市规划系的杨琳分享了“洮南市城市收缩的表现特征及规划策略研究”。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规划部主任、江苏一德集团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李海东规划师分享了“特色小镇——从‘精明增长’向‘精明收缩’转变的破题之道——浅谈南京市栖霞山禅意小镇规划应对与治理创新”。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赵丹规划师分享了“人为扩张型带形城市的形成机制与空间收缩战略抉择——以射阳县城为例”。


学委会副主任、湖南城市学院副校长汤放华教授


最后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城市学院副校长汤放华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高度总结。

 

会议现场


*上述专家观点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供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