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正步枪才是真正的抗战利器,打不死人的三八大盖必须靠边站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11-29

一提到小鬼子,脑海中不禁浮现那个扛着长长三八大盖的形象。要说这三八大盖,绝对是把神奇的武器,不光日本人喜爱,就连中国军人也爱不释手,还有人将它列入十大抗战利器之中。

三八式步枪产生于日俄战争期间,因机匣上有个大大的防尘盖,才有了这个外号。每每提到三八大盖,抗日前辈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但能将三八大盖使出神器的效果的,还要数我们解放军。

1943年,胶东半岛上日军战机俯冲轰炸时,18岁的年轻战士宋春岭气不过小鬼子这么欺负人,果断瞄准飞行员一枪爆头。

中正步枪才是真正的抗战利器,打不死人的三八大盖必须靠边站

在赞扬三八大盖的神奇功效时,也别忘了中国生产的中正步枪,一点也不比小鬼子的差。

清末民初时,中国多次想统一步枪制式,但因种种原因,迟迟不能实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着手整编制式装备,最大的成果就是中正式步枪走向战场。

中正式步枪源自于德国毛瑟家族,一战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出口任何武器装备,毛瑟厂借第三国或民用步枪的名义,授权国外生产或改进毛瑟枪。

1932年,上海税警总团采购1万支毛瑟M1924步枪,并取得全套图纸,交由巩县兵工厂生产。该枪凭借优异的性能,很快得到军事委员会的青睐,被定为民国第一款制式步枪。

老蒋听取各方面报告后,提了两点建议:中国士兵的身高矮小,枪托应适当缩短;刺刀必须加长,白刃战才足以抗衡三八大盖。因此该枪定型后,命名为中正式。

中正步枪才是真正的抗战利器,打不死人的三八大盖必须靠边站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装备中正式步枪的中央教导总队。)

淞沪会战是中正式步枪经历的第一场大战,其出色的表现,不亚于捷克、比利时和德国生产的毛瑟枪。日本兵东史郎日记中,多次提到中国士兵拿着加长版的毛瑟枪夜袭,搞得他们不胜其烦。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正式步枪都立有大功,只因损耗较大,补充不及时等原因,许多部队枪械混杂,成建制装备中正式步枪的部队急剧减少。不过衡阳之战时,有着“泰山军”之称的国民党第10军,全靠中正式步枪才得以和日军在血肉磨盘中周旋。

中国军队放弃了堡垒,全部钻入地下工事,上面用条石覆盖,只露出几个枪眼。南方多水,工事内渗水很快就齐腰深,中正式步枪在泥浆中,依旧畅响无碍。然而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却频繁故障,机枪手必须时刻端着机枪射击。

中正步枪才是真正的抗战利器,打不死人的三八大盖必须靠边站

最解气的是1942年,远征军一个连渗透至怒江西岸滇缅公路以北的日占区,伏击日军第56师团一个中队,短短五分钟之内,连发3000多颗子弹,近百人的日军仅数人逃脱。

相比于三八大盖,中正式步枪操作简单,结构合理,不论是握持还是肩扛都非常舒适。最重要的是中正式步枪连续装填和发射速度快,枪弹初速高,射程更远。三八大盖子弹初速只有700米每秒,而中正式步枪初速可达810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米。

最让日军引以为傲的是三八大盖的射击精度高,可中正式步枪在武汉会战时,一位上士曾创下冷枪击杀一百多名日军的记录。远征军老兵也曾用中正式步枪在300米外射杀过日军狙击手。

三八大盖的致命伤是杀伤力小,经常是一枪两眼,如果不是打在要害部位,很难到造成重伤,所以才有三八大盖打不死人的传言。而这种问题在中正式步枪上基本不存在,因为制作一颗中正式步枪的7.9毫米子弹所需的材料,可以的制作三颗日军6.5毫米友坂步枪弹。

中正步枪才是真正的抗战利器,打不死人的三八大盖必须靠边站

(肩扛中正式步枪的远征军战士)

中正式步枪也不是没缺点,威力大后坐力也大,致使许多新兵难以驾驭。德军战术观念认为,步枪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机枪手侧翼和协助填装机枪子弹,所以弹仓容量只有5发。

中正式步枪被三八大盖抢了风头,问题并不在于枪本身。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工艺水平不达标,尤其是工厂内迁重庆,滇缅公路等外援被切断的情况下,枪支性能很不稳定,仅有巩县兵工厂和第21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可以和德国造媲美。

八年抗战,中国生产了约40万支中正式步枪,远不能满足战争需求,以至于大部分还以汉阳造为主,缴获一把三八大盖都能高兴好几天。

挖掘历史有意思的另一面,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史料不辑”(slbj001)长按可加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