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仿佛总“在路上”,而且在哪儿都能“碰见生命中的惊喜”……他们无时不刻都在朋友圈分享着自己的生命就是一次旅程。 朋友圈里的这个Ta,仿佛瞬间从平庸无奇变成了一个有情趣有故事的人。看着他在朋友圈里发的那些照片,呈现出来的那些智慧,突然感觉自己这辈子白活了。 其实呢?? 行者的套路 研究表明,旅行确实能让人变得更有趣,而且会是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行走于名山大川之中,在拍游客照之余留下一些加过无数滤镜的特写,以另一种视角解读世界,再以鸡汤or励志微商风的文案相佐,仿佛洞察了人间世相看破红尘。其实,也许是套路。 寻爱酒的摆渡人 我就是那个常在朋友圈发葡萄酒的人。 本以为爱上葡萄酒,就会和恋爱一样,它会把我变成一个遇到钟爱的那一款,就能刺激荷尔蒙,此后逢它名字就高潮。但我失败了,处女座可能只爱DRC,其他任何酒都不入法眼。 不如买一个貌美的酒杯,倒上带有神奇魔力的红色液体。既然喝不起每日每月的罗曼尼康帝,那就来几张美照吧,毕竟看起来的bigger也挺好。 所以不要以为每天发葡萄酒就是醉生梦死、上流社会。也许,TA只是一个寻真爱而不得,寻适合自己的葡萄酒也不得的可怜人。 爱上不存在的酒 不只是我,身边很多葡萄酒入门级的朋友,都和我一样,我们依赖网络世界的发达,购买每一瓶酒前都要不断看大家的酒评,最后再下手购买。开瓶之前,品酒之前,继续看每个人的酒评,还没有喝,仿佛就已经知道了它的各种属性与味道,然后就是失望与扫兴。久而久之以后发现,原来自己只喜欢喝一种不存在的酒,它也只存在于别人的酒评与酒单里。 我们再也不会弹着吉他,大口喝着混酿的歌海娜,然后笑着开怀;我们再也不会聊聊过往,举起一杯热辣的西拉,把酒言欢;我们再也不会在雨水打湿的午后,随手拿出一瓶霞多丽,打发这个愉悦的下午… 旅行不会把你变成更有意思的人,葡萄酒也不会。因为,葡萄酒也好,旅行也罢,有意思的,是它们本身,它们都是让你的灵魂变得更自由更性感的消遣。 对品质生活有追求 从六七年前,误打误撞喜欢上葡萄酒,到错误的以为葡萄酒会把我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到终于懂得有意思的是葡萄酒本身。一路走来,我发现我终于又可以放心大胆的喝酒说笑,可以继续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随意想象。一周七天,每天都因为葡萄酒变成有趣的纪念日! 星期一 你爱上我衣服的青草味道 星期二 你见我微笑 心情变得很好 星期三 有雨 你陪我走在寂静山间小路 星期四 你写一首歌 告诉我阳光有多好 星期五 我们一整天都要彼此拥抱 星期六 吵吵小架,再在每个星期天和好 怎么样,小伙伴们猜对了没?没错! 周一是长相思,那股青草味老重啦; 周二是加州美乐,果香浓郁,很讨喜; 周三是黑皮诺,伴有湿泥土和蘑菇味; 周四,意大利的托斯卡纳,阳光的代名词; 周五是加州的仙粉黛,最传统的风格; 周六来一杯意大利的内比奥罗吧,反正有的是时间…… 醒一醒!看清自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提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我防御机制。也就是说,有一个外壳,把自己内心最柔弱、或者自己不承认不接纳的部分包裹起来。一旦被触碰,则会表达出强烈的抵抗和推脱;反过来,如果一旦做成一件cover痛点的事情,一定嘚瑟,仿佛征服全天下。 这也就是为什么暴发户爱炫富,真正的富豪反而低调。土豪的格局和眼界只能看到钱,而富豪在意的则是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sorry,每一个美好的解释说到底,就是你看不惯你记几。只有接纳世界、接纳自己,才能达到inner pe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