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刘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脏腑本身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各脏腑致咳中,肝脏致咳颇多,古人十分重视从肝论治。《素问·咳论篇》曰:“肝咳之状,咳则两肋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肋下满。”本文对从肝论治内伤
咳嗽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内伤咳嗽 调肝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概况
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而内伤咳嗽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咳。《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脏腑本身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各脏腑致咳中,肝脏致咳颇多,古人十分重视从肝论治。《素问·咳论篇》曰:“肝咳之状,咳则两肋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肋下满。”《万病回春》曰:“自古咳嗽十八般,只有邪气入于肝”之说。近贤秦伯未明确指出:“治肺止咳,佐以调肝。”其属中医学内伤咳嗽“肝咳”的范畴。近年来,对于内伤咳嗽从肝论治研究颇多。现将近年来调肝法治疗内伤咳嗽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肝咳的病因病机
《说文解字》释:“肝者,干也”说明肝是具有干涉、干扰、多动少静、好犯他脏之意。肝病不限于本位,每能影响上下左右,恃强凌弱[1]。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当肝疏泄太过,易于肝气上逆犯肺,引起肝气犯肺,致使肺失宣肃,甚或暴怒伤肝,肝气偏旺,不受金制,反来侮金,肺失肃降,升多降少,左升右降失调,则木叩金鸣而发为咳。《素问》曰:“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若肝气疏泄不及,气机不得舒畅,肝气郁结化火,或五脏蕴热,循经上行,冲金犯肺,肺为娇脏,木火刑金而发为咳。赵献可云:“七情内伤,郁而生痰”,李中梓《证治汇补》有“惊恐忧思,痰乃生易”,木郁生痰,肝痰贮肺,宣降失能而咳。肝主藏血,唐容川曰:“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抑,则血得畅”,若肝郁日久,致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肺失宣肃,则作咳。
风为百病之长,多挟寒热暑湿袭肺而咳。肝为风木之脏,内风始生于肝,多因肝阴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激动升腾,摇钟而鸣。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主,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体柔而性刚。若劳欲久病或先天不足,肝阴亏虚,用失体助,刚亢之性失其柔和,则阳亢为害。《丁甘仁医案》曰:“肺若悬钟,撞之则鸣,水不能涵木,木叩金鸣”,正是肝之阴血不足而生内风,风火上炎,灼烧肺阴而为咳之故。
2.治疗方法
肝咳在内伤咳嗽中比较多见,病机复杂,分型较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辨证论治仍是治疗的首要原则。
2.1.清肝泻肺法
陈宁荻[2]用逍遥散加味(柴胡6g,白芍12g,薄荷6g,生姜10g,当归10g,白术12g,茯苓15g,甘草6g,牡丹皮15g,焦山栀12g)治疗肝咳32例,治疗1-4个疗程,每个疗程1周,结果显示治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2%。刘海云[3]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火咳嗽30例,1剂咳减,2剂咳大减,3剂咳痊愈者20例,6剂咳痊愈者7例,9剂咳痊愈者3例。周慧宁[4]用肃肺清肝法(基本方:灵磁石、旋覆花、白芍、紫苏子、黄芩、百部、浙贝母、枇杷叶、炙紫菀、蝉蜕、地龙)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60例,对照组60例,给予酮替劳、舒喘灵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2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24例,好转23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78.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霍繁凯[5]用桑丹泻白散(桑叶、丹皮、知母各8g,枇杷叶、黄芩、当归各9~12g,桑白皮、黛蛤散各9~15g,钩藤15g,地骨皮15~30g,蝉衣、炙甘草各6~9g)治疗肝火犯肺型咳嗽30例,治疗结果显示,显效2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效率为96.7%。
2.2.疏肝宣肺法
沈桂英[6]用四逆散加味(柴胡6g,白芍15g,枳壳12g,代赭石30g,露蜂房10g,广地龙10g,浙贝母15g,百部20g,五味子9g,炙甘草5g)治疗顽固性咳嗽40例。经治疗,结果治愈39例,有效率达97.5%,无效1例,因反复感冒所致。应瑛[7]认为治疗采取疏肝解郁之法,方能使肺宁脾健,水火相济。临证自拟疏肝宁肺汤加减(柴胡、绿萼梅、焦山栀各6g,赤芍、三叶青、玄参、茯苓各12g,薄荷(后下)3g,丹皮、黄芩、桔梗各10g,木蝴蝶5g,浙贝、海蛤壳、枳壳各9g,生甘草4g)。经治疗,使肝木条达,肺气得力,愈后较好。王进[8]用“调肝理肺法”(基本方:柴胡15g,酒黄芩15g,地龙10g,炒苏子15g,川椒10g,党参30g,炙麻黄10g,炒杏仁15g,生石膏30g,麦冬15g,五味子10g,全瓜蒌30g,生甘草10g,大枣10个)论治咳喘证210例。通过临床观察,显示总有效率达94.76%。
2.3.滋肝润肺法
刑剑秋[9]等认为咳嗽性哮喘当归纳为五脏咳之一,责之在肝,通过运用耳针从肝论治咳嗽性哮喘39例,临床观察中发展耳针疗效明显优于体针(P<0.05)。同时还发现耳针起效迅速,其中10例左右在1疗程内痊愈,而体针组中2例痊愈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1疗程以上。梁建卫[10]通过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认为本证属于阴虚肺热型,通过与对照组(止咳颗粒治疗60例)的对比,中药组以白芍12g,地龙10g,柴胡9g,紫菀10g,桔梗6g,北沙参12g,桑白皮10g,生甘草6g,结果显示中药组(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1.7%)。郑敏[11]用沙参、麦冬、炙麻黄、苦杏仁、葶苈子、杭白芍、银柴胡、牡丹皮各10g,生地15g治疗痨病后期,证见久咳不已,胸闷气急,痰中带血,口咽干燥,手足心热,胸胁不舒,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属于肺阴不足,肺失肃降,结果显示效果佳,诸证好转。张逸[12]对于呛咳无痰,或痰少见血,形体羸弱,咳则易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以壮水柔肝,清养肺气,用淮山药5g,生地5g,山茱萸、川贝、白术、白芍、南沙参、麦门冬、杏仁、枇杷叶(包)各10g,桔梗6g,炙甘草3g。患者服19剂后症状基本消除。
3.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调肝中药能够抑制咳嗽中枢,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功能、抗过敏介质释放、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有关。柴胡[13]中柴胡皂苷元,柴胡粗皂苷有较好的镇咳作用,能够抑制咳嗽中枢而达到镇咳作用。香附[14]中的香附挥发油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组胺喷雾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木香[15]提取液、醇提液、挥发油,单生物碱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致气管、支气管痉挛性收缩。挥发油的内酯成分、去内酯成分和去内酯挥发油也可拮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支气管收缩。佛手[16]提取物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咳嗽中枢、祛痰平喘的作用。青皮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柠檬烯具有祛痰的作用,青皮醇提取物及对羟福林溶液,对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具有对抗作用。
4.结语
近年来调肝中药对慢性咳嗽生理病理影响的研究有了可喜的进展,调肝中药在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确切,且避免了激素应用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大量研究表明调肝中药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抗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咳的作用。
由于咳嗽的症状复杂,有以咳嗽兼胸胁痛,有的咳嗽兼以五心烦热等等,症状不一,且病理变化涉及内分泌、免疫、心血管等多个系统。所以咳嗽的治疗必须在治本的基础上,着重调理肝脏,兼顾其他脏腑,才能标本兼顾,获得整体调治之功。至于药物的选择,尚需狠下功夫,以获取更好的疗效,达到阴阳平衡,维护脏腑正常功能的目的。但目前中医药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大多只局限在主观症状的改善,缺乏客观疗效的评判标准,课题设计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及可靠性。今后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咳嗽的药理学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使咳嗽的治疗在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同时,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曹培桢.肝咳及其证治初探[J].四川中医,1995,7:11
[2]陈宁荻.逍遥散加味治疗肝咳3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32
[3]刘海云.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火咳嗽3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1)
[4]周慧宁.肃肺清肝法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60例[J].新中医,2006,38(11):64
[5]霍繁凯.桑丹泻白散治疗肝火犯肺型咳嗽30例[J].山西中医,2005,21:6
[6]沈桂英.四逆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40例[J].山西中医,1997,13(2):13
[7]应瑛.疏肝宁肺治顽咳[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606
[8]王进.“调肝理肺法”论治咳喘证21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3):61-62
[9]邢剑秋、韩燕.耳针从肝论治咳嗽性哮喘39例[J].江苏中医,2000,21(11):42
[10]梁建卫、汪受传.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观察[J].湖北中医,2007,29(1):21-22
[11]郑敏.调肝法在治疗咳嗽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2003,23(4):47
[12]张逸.肝咳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39
[13]田利鲜.柴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59
[14]刘成彬、张少聪等.香附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4):77
[15]李雪莲、朴惠善.土木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7,69(6):4
[16]金晓玲、徐丽珊等.佛手醇提取液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