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情分析
2016-11-29 | 阅:  转:  |  分享 
  
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学情分析非常重要。它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虽进行了学情分析,但未达到一定的高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时存在误区,如:注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到新的学习过程中。若忽视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学习内容的确定就会脱离学习者的实际。如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高,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就会降低教学效果,使学习者在高难度的学习内容面前望而却步;如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低,也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使学习者在低水平的内容上做无效的劳动,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根据学习者的起点状态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对策略:

1.重新认识学生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比如,初中教材中的某些基础知识,在小学课本里就已经出现了,我们教师要去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钻研教材,把握好“逻辑起点”

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所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前后联系,真正做到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只有把握了“逻辑起点”,教学中才能大胆取舍,灵活施教。反之,则很难创造性地搞好教学。

3.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不能对学生进行主观臆测,缺少对学生的真正把握。我们应学会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我们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住课堂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构建好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把握好了,课堂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李昌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