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官【两袖清风】的于谦

 江山携手 2016-11-29

于谦是明朝著名大臣和诗人,字廷盖,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二十四岁考中进士。担任监察御史。为人耿直清廉,才学超群,得到明宣宗朱瞻的赏识,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虽然身居高位而不谋私,依然过着俭朴生活,他是个敢于惩治贪腐,而树正风为民除害的好官,颇得百姓的好口碑,他有个座右铭常常挂在自己的卧榻前,时刻提醒自己为官之道:

两袖清风当廉仕;

一心为国做良臣。

可是当宣宗驾崩后,九岁的太子明英宗朱祈镇继位登基。因皇帝年幼,甚是宠信少侍英宗的东宫太监王振,他是蔚州(河北蔚州)人,小皇帝命他掌司礼盟。正统七年后,王振势力渐大,专权跋扈,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贪腐成性。做私第,建佛寺、耗巨款、贪巨财,排异已、兴大狱、害良臣,目中无人,不可一世。英宗还称他为“先生”,公侯勋戚呼为“翁父”。

当时外省官员进京想见皇帝,都要经过王振这一关,必须进行贿赂这些狐群狗党。否则?寸步难行。

这时从外地巡察回京的于谦,要去见皇帝复命,幕僚都劝他买些蘑菇、绢帕、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孝敬这些朝中权贵。于谦听了十分气愤说:“我从来不会阿谀奉承,拍马谄媚那些小人。”甩了甩宽大的袖管又说:“我就带着两袖清风去见皇上。”

回到家中,想到小人挡道,王振的所作所为,气得睡不着觉,半夜起来,挥笔写了一首《入京》七绝诗。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阊门话短长。

后来明朝历经沧桑,英宗的熔掳复辟变迁与曲折官庭争权的“夺门之变”中,遂以谋逆罪,于谦成了牺牲品,被后来的宦官曹吉祥处死。成化时,又复官并赐祭。可惜!一代清官人已死了,还有什么用呢?好在把【两袖清风】与歌颂【清政廉洁】官员的赞词成语流传下来,也算对于谦的悼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