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

 印生书舍 2016-11-29

        感   

   

感觉,这里说的不是哲学家下的定义:“一切认识的基础”,而是讲人的一种心态一种感受。人只要活着就一定有感觉,如果没有感觉但还有生命体证那一定是植物人。感觉即心态与感受,不但是由人自己把握的,而且对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人生的状态和前进的方向。歌曲《跟着感觉走》虽然表达的是一种爱的浪漫,但也揭示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常识,人们常常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跟着感觉走的。感觉和心态决定着我们的认知,支配着我们的情感,也给我们指示着生活的方向,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动力。而且还似乎有那么点特异功能,不时会向我们展示一些预知,提示一些注意事项,真的是有点神秘和不可捉摸。当然你我也无须紧张,正如歌词所说“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人的感觉不仅仅会有似梦如幻那样的虚无飘渺,但似乎还会伸出一只结结实实的手,实实在在的牵引我们前进。所以当一个人自认为自己的感觉十分好美时,幸福和愉悦一定充盈着他的身心。       

 

不过,《跟着感觉走》走的歌儿虽然很好听,却没有说明白感觉也是一把双刃剑,跟着感觉走有时也会让我们丢入陷阱!

 

感觉会使我们先入为主,认知上发生错觉。

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先生,受邀到甘肃张掖讲课。午饭时吃了当地的一块大白薯,发现味道不对。白薯不甜不好吃,但碍于面子还是硬吃了下去。次日,又到饭点,友人拿了一块大白薯对他说:“马先生请尝尝我们张掖的土豆,又沙又甜。”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吃的不是白薯而是土豆,难怪不甜。接过友人递来的水煮土豆(青海人叫烱洋芋),剥掉上面一层薄薄的皮,淡淡的清香,沙沙的口感,鲜美绵软,别具风味,好吃极了。回到宾馆的马未都先生,回味两次吃土豆的经历,觉得好生的奇怪。都是土豆,第一次以为是白薯时,无味寡淡,实在不好吃。而第二次知道是土豆后,竟然感觉从未吃过这么好的土豆!他明白了,原来是先入为主的心态,扭曲了自己的味觉。

大家都熟知的丢斧子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自家斧子丢了,怀疑是邻居偷的,怎么看邻居都是偷斧子的人,走路说话都像,后来斧子找到了,再看邻居一点也不像偷斧子的人。先前是感觉扭曲了他的思维,后来是事实使他恢复了正常。曾经听一位同事唠唠叨叨的诉说,怀疑有人对她不友好,当时她都气得脸色发白两手发抖。我说那人刚调来,你们好像没有什么接触。她说:“那人一来我就看她不顺眼,她那看人的眼神,那说话的语气都是冲着我的,现在竟然在办公室给我摔门,路上碰到我背过身去咳嗽,她和别人说话看见我来马上停止并转身走开,明着就是在捣我的闲话,你说这能不气死人吗?”后来我和她认定的那个对手交换了意见,人家完全是一头雾水,谈到对她的印象时还非常的阳光。看起来这是我们那位女士的感觉出了在的问题,完全是自找烦恼,自己折磨自己。

 

感觉还会让你钻牛角尖,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明代刘基先生所著的《郁离子》上记载:有个周人,穿衣服可挑剔了,每天出门前挑三拣四非常的纠结,不知该穿什么,不挑到遂心的不肯罢休。有一天,要到一个地方去办件重要的事,出门前也是挑了半天,衣服挑好了,可惜没发现袖子上有个黑点。一路上心情很好的他,洋洋得意、兴高采烈,自我感觉很是不错。但不巧的是半路上碰到了他一个朋友,那人也是多管闲事,将衣袖上的黑点指给他看。这下可坏了,他不但怅恨的叹息不止,而且不停的用指甲去刮,可无论怎么刮痕迹还在。心情立马变得非常的沮丧,走五步要看六下衣袖,越走腿上越没劲儿了,越走越感到穿这件衣服出门,简直就是丢人显眼,心境十分恼丧的他终于返回了,耽误了本该去办好的大事。

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认死理的人,不但古代有,现代也有。一位先前的女同事就对细菌非常的敏感。那是她在科普活动中从显微镜下看到的,她对镜头下那些不停游动的小虫,产生了一种非常害怕近似恐怖的感觉。从此她感到处处都是细菌,自己被细菌包围着。虽然有人也给她说了有些细菌是人体必须的,是有利无害的,但她还是不能释然。无论春夏秋冬她都会戴上口罩,和人对面说话一定要拉开距离,在家在外开门一定都会用手纸垫着门把,挑拣东西一定会戴上橡胶手套,下班回到家中首先是清洗和消毒。如果家中有客人来,走后她一定要大扫除,虽然客人只坐了床沿(那时人家里没有沙发,床又承担着板凳的作用),但床单一定要全部清洗,地一定要重新拖过,客人穿过的拖鞋一定要去消毒。慢慢人们都知道了她有洁癖,就很少和她来往了,她也在孤独中过早的离世了。

 

感觉还会让你一叶障目,只注重表象而忽略本质,因小失大。

还是刘基先生在《郁离子》上所说:“郑子阳好其妻。其妻美而额靥,蔽之于翟,三年未之见。一夕而褫其翟,见焉,则怏然不乐。申旦而不寐。其妻虽以翟蔽之,终不好矣。”这位子阳先生本来是非常喜欢自己美丽的妻子的,只不过妻子额头上有个酒窝三年来他一直不知道。(我估计是个黑痣,否则他妻子也不会用野鸡毛掩饰起来。)有一天晚上爱妻也不知咋弄的,把装饰的羽毛给丢了,让他看见了那个酒窝,这下可坏了,子阳先生的心情一下掉到了冰点以下,郁郁不乐,通宵不眠。妻子再用羽毛将额头装饰起来也没有用,他的心情还是那样的坏。其实子阳先生大可不必,妻子还是那个妻子,酒窝还是那个酒窝,看到看不到都存在。子阳先生被错误的感觉所误导,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这让我想起一些小两口的婚变,他们都报怨自己瞎了眼,指责对方婚前恋爱期间欺骗了自己。在痛心疾首的斥责对方婚后的各种劣行后,往往会义无反顾的提出分道扬镳。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相互有了足够了解后才谈婚论嫁的,那么为什么会被一些欺骗的小技量所迷惑呢?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婚前为了讨得对方的欢心,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尽量展现,而将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就像子阳夫人用羽毛装饰额头上的黑痣一样。但个人的缺点尤其是婚前多少年养成的坏习惯,并不会由于结婚而立马改变。还会在自认为大功告成后放松警惕,“将庐山真面目”暴露无遗。所以小夫妻们一定不能有对方是骗子的片面感觉,而是要承认差别,承认过程,在生活中慢慢的改造磨合。就能像当年婚前不见面的包办夫妻一样,婚后在柴米油盐的交融中一定会成为不可分离的一体。

 

感觉会让你自以为是,只相信自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蒙受损失。

《郁离子》还记载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故事:“荆人有走虎而捐其子者,以为虎已食之矣,弗求矣。人见而告之曰:‘尔子在,盍速求之’弗信。采薪者以归,子之。他日遇到而争之,其子弗识矣。”天下还真有这样的父亲,遇到老虎竟丢下儿子不管,自己先跑了。特别不可理喻的是,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情况下,自以为是,认为儿子已经被老虎吃了,而且不再寻找了。更为可气的是,有人看见了他儿子,并来告诉他“你儿子还在,赶快去把儿子找回来!”可他坚决不相,仍然自以为是。结果儿子被一个砍柴人看见领回了家。过了些日子,他看到了儿子,便和砍柴人争夺,可是儿子已经不认识他了。真解气,这样的老子还认他作甚?

不过自以为是的人多了,我的一位熟人就是这样,一直把自己列入聪明人之中。当别人说起某某上当受骗的遭遇时,他都会嗤之以鼻,摆出不屑言谈的状态。可这个自认出类拔萃之人,太相信自己的智商了,尤其相信自己在古钱币方面的知识。也碰巧,在新宁广场他就遇到了三个由于家有要事而急速转让手中古钱币的人。攀谈后他发现那几人要出手的几沓钱币都是市场上的紧缺货,一番砍价后更是喜出望外,开始憧憬可观的赚头。由于身上所带现钱不多,便商定在他家附近的一家饭店成交。家里人对他急匆匆去银行取钱非常担心,规劝他小心上当时,他嗤之以鼻。银行工作人员对他没有预约而大量提现给予警告时,他差点抱以老拳。赶到饭店后发现那几个人够朋友,还要为庆祝成交请客,并已经点了菜。交割完成货款两清后,几人畅谈钱币收藏中的乐趣,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一人对他在收藏钱币方面的造诣更是欣赏有加赞不绝口,他也就口若悬河格外的卖弄起来。那伙人中一人有点事出去了,他没有在意。当另一个人出去找时,谈兴正浓的他更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剩下的那人发现他的两个同伴还没进来,可服务员已经开始上菜了时,十分生气的跑出去喊人。执迷不悟的这位先生,还一直沉浸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回味之中。但到底是聪明人,在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开始焦急后,突然想到是否受骗了。匆匆忙忙打开刚才交易后收起来的钱币,仔细查验后他傻眼了。明明刚才反复查看的几沓钱币,拆开后发现除了首尾是真的钱币外,其余的皆是废纸。此后在饭店不依不饶的督促下,无可奈何的他为那桌饭菜买了单,当然也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买了单。他那时那刻的心情格外不好,我想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